黄涛
摘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三农”发展指明了新方向,绘制了新蓝图,对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有效治理,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村治理;新时代;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F320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8)01000503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一环在乡村,在于“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着墨于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不少新概念、新表述、新思想,对指导新时期我国乡村发展与治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第一,首次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开启乡村治理新时代。与党的十八报告相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出现了乡村治理的概念,并对此进行了阐释。首先,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乡村的基本制度,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的关键,是明确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具体职责和工作程序,使村党组织领导与村民自治协调起来,建立一套在党的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其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寻求农村产权改革视角下的乡村法治之路,就要使农村产权制度从政策性走向法治化,而这要在政府推进和引导,以及与社会演进相结合中才能进行,采取政府推进与社会演进相结合应是一种较务实、合理的模式。再次,乡土规则和乡土意识是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文化和心理状态,是农民日用不觉的生活逻辑和行为准则,其又称非正式约束,主要包括价值观、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它是对正式约束的补充、拓展、修正、说明和支持,是得到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和内心行为标准。在乡村,德治会发挥出不同一般的效果,加强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村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等具有很现实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因此,乡村治理应是自治、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三者共同构成新时代社会主义新乡村治理体系。
第二,重新定位城乡关系,开创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时代。与之前提出的统筹城乡相比,城乡融合更加强调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对等关系,更为突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关系。统筹城乡的要义在于以城为核,以城带乡,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城乡融合的要义在于对等的你我共存共荣、相互依赖的关系,具体可表现为产业融合、发展格局融合以及人才融合等,这是我国城镇化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这需要促进城乡发展体制机制的融合,既包括城乡产权制度和市场制度等基础性制度,也包括户籍、社保和公共服务等基本制度,同时还包括新型城镇化、政府投资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以及农业支持保护的政策措施等多个层面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第三,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十九大报告关于乡村振兴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是现阶段条件下发展乡村经营、壮大农村经济的有效举措。承包经营权是在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初期作出的阶段性概括,并与集体所有权相分离。随着市场化、城镇化和产权社会化的运动过程,承包权和经营权也出现了分离的趋势。根据2003年3月1日施行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依法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农村土地,这种“依法承包”的权利,是依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民集体所有”而得到,承包权是其取得的凭借和途径,它本质上包含在农民集体所有权之中,并与农民集体所有权相区别。承包地“三权”分置运行,将使更多有农业先进技术而没有承包权的经营主体得以进入乡村和农业生产,使乡村获得更多的资源、技术和人才,推动农村活起来、农业强起来。
第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十九大报告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总要求中,把产业兴旺放在首位,乡村的振兴离不开产业基础的夯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要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适度规模是必要前提,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而且,适度规模经营后,不能依靠经验式的培育,要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支撑。现代农业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难以被传统农民有效掌握,通常要借助专业化的服务,因此需要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为提升农业产品质量,要在关键环节进行类似工业生产的标准化生产,同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第五,深化农村产权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乡村振兴归根结底在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关键又在于生产关系的革新。产权的内涵实质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乡村治理则是上层建筑在乡村的表现形式。农村产权制度决定着乡村治理的发展变化,乡村治理的发展变化要适应农村产权制度发展变化的要求,两者发展的一致性促进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充分发挥集体产权在村庄共同体维系、公共品提供、农村生产力提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构建农村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内生机制。农村财产权益的实现是通过社会的强制而实现的选择权利,有赖于政府的力量、日常社会行动以及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在现代国家体制下,建立新型的国家-集体-农民关系,形成乡村既有民主自治又有政府责任关怀,同时发挥乡村社会和民间的监督与自制,包括社会主义道德、法治、信仰、价值观与集体意识重建等。在此基础上,依托有效的农村产权制度,增进乡村治理主体和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有效的治理结构又能更好地发挥各类主体参与乡村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实现乡村的充分发展和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2]
[3]
Abstract:Issu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rural people are fundamental to China as they directly concern our countrys stability and our peoples wellbeing. Addressing these issues should have a central place on the work agenda of the Party, and we must prioritiz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Pursuing a rural vitalization strategy pionted out a new direction and drawn a new bluepri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ree agriculture”, and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s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to boost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the rural areas and to realize the prosperity of the peasants.
Key words: new rural governance; the new era; rural vitalization
編辑:鲁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