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化,高中教育发展方向

2018-03-26 12:28张华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术性职业高中普通高中

张华

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笔者认为,无论从历史淵源、现实需求,还是从高中教育的基本性质来看,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方向都是走向综合化。我国高中教育发展迫切需要开展一场彻底的“综合化运动”。

所谓高中教育综合化,其核心就是体现教育的职业性与社会生活性,谋求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术学科与实践学科、认识与行动的统一与融合。

一切文化素养和文化活动(如科学创造、艺术创造、艺术表现和欣赏等)不仅以社会职业和社会生活为基础,而且本身具有职业的性质。一切职业素养和职业活动不仅以文化创造(核心是科学创造与艺术创造)为基础,而且本身具有文化性质,就是文化。将文化素养与职业素养融合起来,将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起来,能够有效促进教育和社会的民主化。一切学术学科不仅起源于社会实践,而且通过社会合作而取得进步。因此,社会实践性是其根本特性。学校教育理应揭示学术学科的社会意义和实践学科的学术基础,以使未来的社会从业者过反思性和创造性的职业生活。

一切教育及其方法都必须建立在知行合一、反思性行动和问题解决之上。那种让普通教育流于书本记诵或单纯思辨、职业教育陷入工艺训练或机械操练的做法,本质上是旧教育的延续。

所谓高中教育综合化,就是在高中阶段,针对高中生的特点和需求,实现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术学科与实践学科、书本学习与实践操作的融合。倘若高中阶段的教育机构分设为相对独立的“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则须充分体现普通高中的“职业方面”、职业高中的“学术方面”,并建立两类高中之间的有机联系。

我国高中教育亟须打破“普职对立”,真正依据综合化原则实现重建,这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普通高中教育的重建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重建的基本方向是体现其职业性和社会生活性,走向综合化。这意味着:第一,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生涯规划能力和社会公民素养作为普通高中教育的重要目标。第二,让所有学术学科回归生活并与职业世界建立有机联系,大力倡导“工作连接学习”。所谓“工作连接学习”,就是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职业世界和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有机联系起来。这也是国际高中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第三,让与职业世界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的“设计学习”(或“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的基本学习方式之一。让高中生把书本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创造发明、反思性实践有机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重建普通高中教育的重要方面。

普通高中教育是以培养高中生的自由个性与公民素养为目的的教育。其对立面不是职业教育、职业高中,而是过早职业化,及由此导致的学生个性发展的片面性、机械性和固化。普通高中教育当然可以凸显其学术性,但这既需要使之与职业世界、社会生活建立有机联系,又需要体现学术性课程本身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否则,就会使普通高中教育走向异化。

二、职业高中教育的重建

把职业高中与现行的经济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实践学科和工艺训练简单联系起来,并将其性质定位于以培养“劳动者”为根本目的的“职业准备教育”,这不仅无助于培养职业高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明创造能力和自由个性,也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职业具有目的性,且是经验的不断积累,因而具有连续性;职业意味着智力与道德的生长,因而具有生长性或生活性;职业是连接人与人、人与社会之关系的纽带,因而具有社会性。职业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个性发展的核心。天下最可悲的事,莫过于一个人未能发现其一生的真正事业,或未能发现他已随波逐流或为环境所迫从事了不合志趣的职业。帮助人发现适当的职业,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之一。所谓适当的职业,不过是说一个人的能力倾向得到适当的运用,能得到志趣的满足。一切教育都具有职业教育的内涵并承担帮助人最终发现“适当的职业”的使命。职业教育非但不应成为“劣质教育”“失败者教育”“下等教育”的代名词,而应成为优质教育的象征,因为它是体现现代教育之本质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一个社会只有具备了优质的职业教育(包括广义与狭义的),才能正常发展,个人才能拥有安全、健康、体面的生活。

我国职业高中教育重建的基本方向是体现其学术性和文化性,走向综合化。这意味着:第一,把培养具有自由个性、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劳动者作为职业高中教育的重要目标。让职业高中摆脱狭隘的工艺训练,摒弃培养“熟练操作者”的目标。尽管按照单一的学业成绩或学术能力的标准来衡量,职业高中生暂时落后于普通高中生,但他们既非“能力低下者”,更非“道德败坏者”,而是值得教育者和全社会尊重的未来劳动者。他们像普通高中生一样拥有自由个性,理应以自己的方式发展批判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第二,开发丰富的具有选择性的与职业生活相联系的学术课程。从事现代职业需要拥有包括科学和人文方面的丰富的学术性知识。以学生所选择的职业为核心开发学术课程,既能深化学生的职业理解,提升学生对职业的反思、批判、改造和创新的能力,又能使学术课程的学习富有意义、生命力和灵活性。第三,要建立起不同职业种类间的内在联系,充分体现职业选择的灵活性、转化性和发展性。这一方面能避免学生过早专业化,另一方面将有助于学生在不同职业之间灵活选择,有助于学生根据时代的发展和情境的需要选择新的职业。第四,将学生的职业学习实践与学科探究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行统一、手脑并用,同样是职业高中生的基本学习方式。因此,需要使职业高中生的职业技术学习实践与学科学习探究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职业高中教育当然可以基于学校与职场或企业的结合,凸显其职业性、实践性,但这丝毫不意味着它对文化教育和学术学科的漠视,否则就会导致职业高中教育的机械化、僵化和庸俗化。它所改变的只是文化教育和学术学科的组织形式、学习方式,是创造性地应用文化和学术,并体现其职业和社会的意义,旨在培养职业世界的创造者和民主社会的促进者。

三、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之关系的重建

多年来,我国教育制度体系显然存在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价值偏见和等级歧视:前者高于并优于后者。由此导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二元对立。而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二元对立则是保守的教育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重建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之关系,是我国教育改革亟须解决的问题。

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之间不应存在本质区别,只存在特色差异:前者以通识教育和学术学科的形态呈现,后者以职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的形态呈现。但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以培养自由个性和民主社会的公民为根本目的,都强调文化与职业、学术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认识与行动的统一和融合。普通高中具有“职业性”,职业高中具有“学术性”。恰当处理二者的关系意味着在普通高中内部生成“职业因素”,在职业高中内部生成“学术因素”,实现两类高中之间的有效互动。

欲使我国高中教育走向综合化并实现根本转型,需要转变观念和整体设计,需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并立足我国国情。当前,需要探索并付诸实践的行动策略包括:逐步淡化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之间长期实际存在的等级关系,使两者珠联璧合,共同构成我国优质的中等教育体系;改革中考制度,让学生根据个性特长、学习兴趣、能力倾向和职业性向,自由选择进入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在整个基础教育体系建立学生生涯指导体系,在教师提供的专业指导下,让学生自主选择;在整个普通高中系统建立起与职业世界和社会生活的连接体系与机制,为学生系统开展“工作连接学习”提供保障;在职业高中系统中,除继续完善“学校本位职业教育”与“工作本位职业教育”两种取向并使之融合之外,建立起体现职业高中特色的学术性课程体系,为学生系统开展“学术性学习”提供保障;系统建立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有效互动机制,包括课程协作、学分互认、学生自由流动等;系统建立职业高中学生进入高等教育的机制,包括与普通高中学生平等参加高考、增设综合技术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升入普通本科大学机制等。

(作者为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摘自《全球教育展望》)

猜你喜欢
学术性职业高中普通高中
CLASS STRUGGLES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网页学术性算法研究
职业高中会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法国庆祝职业高中文凭创设30周年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普通高中教育
《军事历史》应以学术性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