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爱上数学

2018-03-26 02:16陈莉菲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儿童评价数学

陈莉菲

[摘 要]

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数学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教学,掏出一颗心,付出一腔爱,让学生爱上数学。

[关键词]

自我评价;肢体语言评价;延迟满足;“逆反期”

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象,这种映象从外部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

数学是一门科学,数学教学的主体是儿童,儿童的知识和情感很重要,是人类最接近“自然状态”的人生阶段。每位儿童在正确的引导下,都可能通过自己的实践来获得数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无论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引导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经验,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复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有个体在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也有在一定的情景下有某一事物偶然激发出来的。例如:教学《平均数》这一课,在上新课之前与学生交流时,从学生感兴趣的男女生踢毽子比赛活动说起,你们希望谁赢呢?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男生和女生意见不一,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然被调动起来。我马上抓住契机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用事实说话,数据就是最好的事实,请看第一小组数据:男:(18、18、18、18)女:(16、16、16、16)谁赢?理由?再看第二小组数据:男:(12、18、16、14)女:(17、16、14、17)谁赢?理由?最后看第三小组数据:男:(19、15、16、20、15)女:(18、20、19、19)师:人数不等怎么办?怎么比较?这段教学就是从学生的兴趣和生活情境入手,采用层层推进,由易到难的方法,由此引出求平均数的必要性。又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看一个“猴子骑车”的动画,有三角形的轮子、椭圆形的轮子、正方形的轮子、圆形的轮子,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体会到:骑圆形轮子的车比较安全,也不会颠簸得厉害。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认识圆的特征必要性。

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屏幕上栩栩如生地看到吊车上的沙土徐徐流下,慢慢形成一个圆锥的形状,学生由趣生疑,这时老师要趁热打铁,问:看到这堆沙土,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这时,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说,想知道沙堆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它的占地面积有多大?这堆沙土的重量有多少吨?怎样测量它的高?接着,我做了一个实验,先拿出一个用厚纸做的圆锥,再拿出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土,然后倒入空圆柱里,让学生数数,倒几次正好装满。师问:“你们看了这个实验,能提出哪些问题?”这时学生纷纷举手提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条件下有这样的关系?能不能把求圆锥的体积转化为求圆柱的体积来计算?等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这些环节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起了学生喜欢学习的情感,使学生一开始就处在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二、结合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爱上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情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老师、学生、他人都可以参与评价,评价形式多样化,可以采取自评、互评、组内评等形式,评价方法多样化等。

(一)学生自我评价

传统教学中课堂评价往往偏重教师评价,但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构成应是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方面。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等。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设计好数学课教学过程的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即对学生的学习劳动过程教师应当给予恰当的激励性评价,如一个学生說解题思路后,我要求她自我评价,她说:“我说得思路肯定是正确的,就是声音轻了。”“那能不能改进一下?”她又说了一遍,既响亮又有条理,全班都鼓掌表示祝贺,我再要求其他同学说说评价她的表现。实践证明,自我评价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在他人的评价中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的作用,同时可以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达到“以新促新”的目的。以发现其他同学的优异之处,通过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达到自主性的完善。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通过评价使学生体会到努力程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从中受到启发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二)肢体语言评价

教师除了运用语言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外,肢體语言评价也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肢体语言是非词语性的身体符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等,人们可以通过身体语言表达丰富的意义,同时也是维持学生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除了课前激发学生兴趣外,在上课过程中更要鼓励学生,保护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乌申斯基认为,儿童所憎恨的教师,是在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的那些教师。这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改变以往的评价方式,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鼓励性评价除了鼓励性语言评价之外,身体语言评价也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如,“一个数乘3得数在60到80之间,这个数可能是多少?”学生回答是23。这时老师向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微笑着说:“23,你觉得还可以是多少?”学生思考后回答说是答案可能不止一个,可以是21、22、23……26。这时教师除了及时利用语言鼓励、表扬学生: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还给学生竖起一个大拇指:你真了不起!对低中年级的学生,用手摸摸他的小脑袋,就像一股暖流注入他的心田;当孩子受到委屈时,拥抱孩子是老师表达爱学生强烈情感的方式。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同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功是每个人的权利,帮助学生成功是每个教师的义务。这些充满激情、表达爱意的沟通方式,让孩子放松了紧张、焦虑的心情,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觉得学数学是快乐的,慢慢地喜欢上数学。

三、巧妙利用”延迟满足”,让学生爱上数学

学者(罗腾伯格)通过“延迟满足”研究儿童自我控制行为。延迟满足是抑制欲望的及时满足,学会等待。他们要求被试者完成实验任务,并给予奖品。给可供儿童自主选择的有两种奖品,一种是当时即可拿到的小奖品,另一种是第二天才可以得到的很好的奖品。结果发现,6—8岁的儿童中有三分之一、9—11岁的儿童中有二分之一选择等待,而12—15岁的儿童几乎都愿意等待。这说明,童年期儿童延迟满足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显著提高;自我控制行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童年期。

在教学《周长》一课时,老师一开始让学生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有的学生通过预习,马上回答:周长是指图形一周的长度。这时老师如果及时满足学生的答案,长此下去,学生就失去了主动探究新知的欲望。接着我继续问下去,什么是图形的一周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树叶、钟面、数学书、三角尺等,用手摸一摸,边摸边思考:它们的一周在哪?学生通过摸、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悟出了图形的一周指从起点开始沿着物体边缘在回到起点。这时老师再次巧妙利用延迟满足,什么是周长一周的长度,一周的长度和谁的长度有关呢?这样学生就会拿起直尺、三角尺、绳子饶有兴趣地测量,去探究,学生兴趣浓厚。老师在推波助澜问道,要理解周长的定义,先要知道什么?(一周)再知道什么?(一周的长度)告诉学生数学家研究的结果和你们一样。这种延迟满足的控制方法,让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今后思考问题时,会展开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思维活动,从而培养思维的广度、深度和灵度。

四、正确看待“逆反期”,让学生爱上数学

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发展性现象。第一逆反期在2—4岁期间,第二逆反期出现在小学末期至初中阶段的10—16岁,突出表现在青春发育期。它出现在人生发展里程中的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期,甚至可以说具有发展过程中的“划时代”意义。儿童最经常面对反抗的是父母和老师,教师如何理解和帮助儿童是既困难又复杂的事情,但必须积极面对这重大责任。

我班上六年级的一些学生,逆反期表现极为明显。如:画圆不用圆规画,他说用手画圆更圆又更好看,这时对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有的学生还表现在解题方法上,如:解决分数应用题时,抓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很快就能解决,她说用初中的知识二元一次方程解决更快。只要学生解题策略合理、正确,就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如能独辟蹊径,那更要提倡。逆反期阶段,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及时肯定,不能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他们能否较为顺利地度过,能否减轻挫折和危机,对他们后续的发展至关重要。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抓住学生不同时段的心理特点,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他、关爱他,学生就会渐渐喜欢上你,喜欢你所任教的学科。尤其是数学课,比较枯燥、抽象,要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这魅力就是要抓住学生的心理进行教学,让数学课堂变得宽松、灵动而精彩,让学生爱上数学。

[参 考 文 献]

[1]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编写(修订本)[J].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7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责任编辑:张华伟)

猜你喜欢
儿童评价数学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留守儿童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六一儿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