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娟 马 瑞
农民工群体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产物,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农民工群体是指那些户籍在农村,迁移到城市从事非农产业的群体。一直以来,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约束,他们无法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条件。改革开放后,市场化改革的推行,放开城乡人口的流动。农民工群体涌向大城市,成为早期发达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者,但也导致城市交通拥堵,住房拥挤,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城乡之间的矛盾加深,“三农”问题凸显,国家逐渐调整城乡关系,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六大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萌芽期,可以分为两个时期。1978年到1991年是乡镇企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就地吸收农业人口实现非农化转移,这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孕育期,培养了首批农民的创新创业精神。这一时期农民工离土不离乡,就地实现非农化转移。1992年到2002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萌芽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各种资源要素在城乡间加速流动,劳动力资源流动最为明显。城市改革催生大量的就业岗位需求,吸引农民大规模进城务工,形成“民工潮”。这是中国第一代农民工群体,进入城市让他们的能力与素质得到有效开发,为返乡创业创造一定的条件。同时,由于城市自身建设不完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和社会保障不健全,以及恶劣的生活条件,导致部分农民工利用在城市获得的技术、能力、资源以及钱,被动回乡创业就业。这时,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一种问题“倒逼”,政府给予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小。
党的十六大以来到党的十八大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长期。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五大统筹”之首,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政策上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支持,统筹城乡发展、取消农业税等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长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两个趋向”论断的提出,表明我国城乡发展进入以工补农、以城支乡的新阶段。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作为一项全面而长远的规划,旨在推动农民工群体返乡共同建设新农村,实现创业就业。这一时期,农名工返乡创业由被动转向政策引导创业就业。连续9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有效的政策引导。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愿意返乡创业就业。其中,返乡创业的群体中出现了一些80后新生代农民工,他们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拥有一定知识与技能,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而且,他们对于互联网的应用非常熟悉,有力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转折期。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创业环境非常优渥,农民工返乡创业逐步走向自觉阶段。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快在全社会形成统一多元化的返乡创业格局,不断激发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实现“互联网+农业”的推广,推动农村繁荣的进程,加快农民致富的步伐。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要不断鼓励农民工等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建设一批懂现代化技术的农业人才,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速农业农村发展的现代化步伐。一系列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以及外出人员逐渐回乡创业就业,农民工返乡创业进入重要机遇转折期。
四川省积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在全省推动实施全面改革创新的一号工程,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政策引导。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成为带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平台。2017年9月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黄晓东说,“最近5年来,四川顺势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引导扶持51.9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其中,成都平原经济区作为四川省“五大经济区”的核心,是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排头兵,以互联网为平台,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政策与创业指导。
健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体制机制,为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为了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出台一系列关于鼓励农民工、川商返乡创业的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突出强调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推动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新引擎。2015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以政策优惠大力鼓励农民工等外出人员返乡创业,以“双创”带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共同发展,促进广大乡镇人民就业增收。同年7月,四川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决定建立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把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全省工作的重点。同年9月,四川省召开电视电话会议,8月、11月先后发布关于农民工等群体的《实施意见》和《指导意见》,对全川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政策引领与指导。2016年11月,四川省办公厅印发《创业四川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年)》,全省开始系统推动“一号工程”,推进互联网+计划行动方案,鼓励在外农民企业家及在外务工人员返乡投资、创业,为农民工搭建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精神,指出四川要做好创新这篇文章,“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对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国家非常关注,四川省更是作为重点工程进行整体推进,不断完善农民工返乡政策体系,以制度的形式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其中,以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八市构成的成都平原经济区,纷纷号召各市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等群体返乡创业,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政策、财政优惠。通过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体系与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让政策落地,让农民工感觉得到创业所带来的获得感。
推动“互联网+”与“三农”有效融合,培育农民工返乡创业新动能。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亟需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源。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农村农产品向城市流动,同时促进城市工业品流向农村,以互联网信息平台带动农村实现市场化和现代化。成都平原经济区作为全川经济的重要引擎,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动了“互联网+”与“三农”的融合发展,在实践中取得了有效的成果。成都市以“五大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把“互联网+”创业就业培训行动计划放在首位,鼓励返乡农民工学会并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推动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扩大农产品向外流通渠道,以及发展线上线下乡村旅游业。遂宁市通过“互联网+”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结合起来,实施科技兴农,实现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雅安市政府出台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意见,强调要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动返乡创业,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发展现代商业,把本地产品和外地市场结合起来。在“互联网+”背景下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是贯彻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要求,就是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
农民工群体内在的返乡创业积极性,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民智民力。农民工是返乡创业的主体,是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的主力军,同时也应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受益者。近年来,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市在创业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通过各种创业指导为返乡农民工带来很多指导,大大激发农民工的主体意识,返乡热情高涨。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农民工群体,有别于传统的第一代农民工群体。他们主要是指80、90年代出生的人群,这一代人受教育程度较高,学习能力强。以互联网为平台返乡创业,创业成本小收益较好,他们更加容易且更愿意返乡创业。其中,2015年以来成都全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达1.29万人,平均一个人创业可以带动8个人就业。绵阳市、德阳市、乐山市、资阳市分别以“春风行动”、返乡人士创业园、返乡创业企业家座谈会、创业农民工绿色通道等形式为载体,为创业农民工开展创业指导,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让农民工意识到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自愿参与到创业中来。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化改革中,农民工群体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出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农村进城谋业,然而城市的社会保障条件无法满足庞大的进城务工农业人口的需求,农民工群体无法享有同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进城务工农民在城市打工挣钱却在农村消费,这种工作与生活方式相分离并不利于建设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双创”背景下,农民工有政策的支持、社会的扶持,还拥有在城市工作的经验积累,可以支撑他们返乡创业。在农村就近创业,不用离乡背井,不仅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可以建设新农村,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新生代农民工敢于冒险,富有创新精神。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都涌向城市,这不仅给城市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也不利于农民工自身的发展,农民工进城打工已经不能为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相反很有可能被快速的城市发展变化、被新的工作要求所淘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在社会经济体制与社会治理模式的不断变革中,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或许是不错的选择,利用网络及信息化服务平台,了解新的就业创业发展机会,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在上世纪农民工外出务工,更多是因为城镇有更好的发展前途、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对于城市他们往往无法融入,城市认同感不强、被克扣工资、生活困难、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的现象层出不穷。而现如今,义务教育的普及、人民文化道德素质的提高、就业形势的变化,传统的就业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更多有文化有知识的工人、新生代农民工、大学生等愿意选择返乡创业,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扶持下,敢于冒险、富有创新精神,通过创业致富,摆脱为别人打工的命运,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成都平原经济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双合力,加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当前我国所处的新方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川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加强对农村建设的力度,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西南地区地形相似,也是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地。在传统经济发展状态下,西南地区农民工外出打工现象已然成为一种就业趋势,四川省外出务工人员更为显著。近年来,四川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了许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惠农政策,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值得借鉴。尤其是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主导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形势,对于扭转川内打工潮转入创业潮的趋势,对全川的发展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从长远来看,会带动整个西南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同质化发展,扭转西南地区从“孔雀东南飞”到“梧桐家乡种”逐步转变,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双合力。
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时代,培养互联网思维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融合式发展,探索解决成都平原经济区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对落实中央和四川的政策措施,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农民工市民化、培养新生代职业农民,加快成都平原经济区乃至全川的城镇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以人为核心”城镇化的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镇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模式,是我国所特有的。把“互联网+”思维与农民工返乡创业融合起来,实现“三农”理论的创新发展,对我国的“三农”政策以及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就业模式与就业渠道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的人才、更多的资本投入,通过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城乡的协同发展、实现农民市民化。另外,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都平原经济区返乡农民工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和自身所学知识进行返乡创业,不仅为他们实现梦想提供平台,也为全省的农村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城乡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缩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所改善,以创业提供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增收、创业致富与民生建设,“形成‘输出一人打工,能够致富一家’向‘回乡创业一人,带动一方富裕’的乘数效应。”
农民作为农村的主要居住者与建设者,有义务也有能力建设好新农村。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成都平原经济区创新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依托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的支持力度、凭借互联网平台的推广渠道,同时,还需要返乡农民工自身极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积极踊跃的参与创业培训,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的创新发展战略。
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我国进入“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发展动能减弱,速度放缓,亟待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与制度作为一种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变革的状况,不断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体制机制,优化农民工创业环境。成都平原经济区作为四川省五大经济区的战略核心,八市根据各地的创业形势与环境,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当地农民工的政策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体系;同时紧密结合“互联网+”计划,以政策推动互联网+农业、互联网+电商,形成政策运行的体制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工返乡创业。尤其在财政上,成都平原经济区要继续拓宽农民工创业资金来源,发挥小额贷款的作用;成立返乡创业专项基金,扶持返乡农民工开办符合政策规定的小微企业;减少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审批程序,并对特色创业定向减补。最为关键的是,政策的制定在于实施,要让政策真正落地,给予他们资金保障,切实让返乡农民工不为钱而发愁。
“十三五”期间,成都平原经济区作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随着“互联网+”新兴业态的推动、以及“双创”政策的指引,成都平原一带的返乡农民工掀起“农海归”的草根创业潮,进一步缩小了各区域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对于实现成都平原经济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保障,对成都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战略有着重要的驱动作用。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成都平原经济区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环节,创造出2016年新增返乡创业农民工7.1万人,产值140.5亿的佳绩。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返乡下乡人员创办的企业中,有“80%以上都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产业融合项目,54%都运用了网络等现代手段。”因此,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发展,需要提供更高层次的公共服务水平,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手段的建设创新以及互联网的传播引导,缩短城乡间的“数字鸿沟”,实现成都地区乡镇互联网全面覆盖,强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电视、广播等宣传渠道“扩大返乡创业政策的惠及面”,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互联网‘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的趋势为中小城市与乡镇地区带来了良好的创业机遇,长尾效应日益显著使创业者机会大大增加”,通过搭建“互联网+”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信息化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新型农业农产品销售与商品流通,健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商品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发展,为农民工的创业发展提供技术、市场、资金支持,让新生代农民工创新创业能够在充分了解政府政策变革与准确把握市场发展动向的前提下,找寻合适的创业机会。
成都平原经济区以返乡农民工为主体,以返乡创业政策为引领,以互联网创业培训为平台,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这些措施带动了农民工返乡热潮。外部政策环境的改善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性,但是起决定性因素的是农民工内在的动力。因此,要进一步激发他们内生的创业动力,自觉明确自身不仅是发展的践行者,更是享受创新创业成果发展的受益者。返乡创业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是以农民工为核心,建设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应以返乡农民工创业为契机,以创业来实现农民工的自身价值,实现对农民工身份的认同,以创业带动其他农民工就近就业,实现归属感与获得感的结合。与此同时,以成都平原经济区返乡农民工创业为示范,带动其他四大经济区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是要不断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发挥创新、科技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四川省是我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一号工程”在全省推进,两年来取得了许多重大的创新实践成果,逐渐形成一种“四川经验”。在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中,全省高度重视,释放各种惠民政策,鼓励农民工等外出务工人员、以及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积极实施“互联网+农业”,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以互联网新动能带动农村、农民、农业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复兴乡村。四川省把成都平原经济区作为重大创新先导,在互联网+视域下大力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全川的农民工创业形势,并把这种“四川实践”、“四川经验”推广到整个西南地区。
参考文献:
[1]陈健.四川5年扶持51.9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N].企业家日报,2017-09-06.
[2]本报评论员.做好创新创造这篇大文章[N].四川日报,2017-03-12.
[3]王思思.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6,(06).
[4]蒋琪,张歌.农业部:全国480万农民工返乡创业[N].人民日报.2017-08-23.
[5]王立娜.“互联网+”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契机、挑战与对策[J].理论导刊,2016,(06).
[6]辜胜,李睿.以互联网创业引领新型城镇化[J].中国软科学,2016,(01).
[7]陈文胜.怎样理解“乡村振兴战略”[J].农村工作通讯,2017,(21).
[8]黄迈,徐雪高,王宏,石颖,胡杰成.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政策匹配[J].改革,2016,(10).
[9]李敏.大众创业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探究[J].中州学刊,2015,(10).
[10]胡雯,胡俊波,张毓峰.农民工返乡创业历史流变:阶段演进及内在逻辑[J].农村经济,2013,(08).
[11]纪志耿,蒋永穆.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调研——以西部农业大省四川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12,(02).
[12]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5-06-24.
[13]关于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J].四川劳动障,2015,(08).
[14]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N].四川日报,2015-12-02.
[15]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7/con⁃tent_5213735.htm.2017-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