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湖北省松滋市实验小学 禹之松 刘关军
坦率地讲,松滋市实验小学的教师队伍还只是“尺码不同”的人的聚集。卓越的团队,则是“尺码相同”的人的聚合。
“尺码不同”,意味着底蕴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尺码相同”,则意味着追求相同、理想相同、信仰相同。要从“团伙”走向“团队”,要实现“尺码不同”向“尺码相同”变道,唯有建设好教师成长文化。
但基于现实,我们也认为,“尺码相同”是“和”,与“尺码不同”放到一起,便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但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就达至了“美美与共”。为此,学校确立了教师生命成长的“共美文化”理念,力求通过聚合共美团队,塑造“大家不一样,大家都很棒”的教师生命成长良好生态环境。
创新组织——营造发展“场”文化。将骨干教师合理布局,让每个办公室都有核心教师,以引领办公室主题研修,传递“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正能量。通过办公室共同体的建设,在闲适中渗透并传播了新的教师发展文化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营造教师发展的“场”文化。
创新载体——打造课程“链”文化。好的教育,绝不局限于在教室里打转。优质的学校,改进课程,跟进课堂。为了完善校本课程建设流程,打造课程发展生态链条,诉求绿色质量,培育课改生态,学校以学生社团建设为依托,成立各种社团组织,实行开放式报名,菜单式供课,走班式教学。各教师将根据自己所长,申报课程导师,面向全校招生,教务处负责审核、协调、督导,学校根据实际开课情况及成果表现给予一定奖励。社团组织的重塑和扩大化,其目的就是先“各美其美”——引导教师发现各自的长处和优势之所在,再“美人之美”——为教师群体树立多“中心”,为教师成长树立多“标杆”。从发现自己、欣赏自己到发现同伴、欣赏同伴,所有的美聚拢到一起,便实现了师生“美美与共”的美好愿景。
创新思维——建设成长“+”文化。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不是教育中的互联网,也不是互联网中的教育,而是对教育流程的再造和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大力提倡互联网思维,构建教师成长“面对新常态,保持心常态,运用新思维,成就新作为”的机制体制。一是运用跨界思维,教研组织扁平化。在教研组的听评课活动中,邀请不同学科教学骨干来听课与评课,让听评课活动变得立体,将问题讨论引向深入。二是运用碎片化思维,校本研修非正式化。在正式场合提出学习主题及学习要求,把学习内容和讨论交流主题放在学校微信公众号、班主任家校联系微信群、学校教科研QQ群等各种非正式场合,让教师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讨论、分享。三是运用大数据思维,成长资料电子化。在学校主服务器、教师群,专门建立教师成长资料库,赏心悦目的成长记录,多元互动的评价方式,使教师电子档案变成了促学励志的展示平台。四是运用迭代思维,自我反思常态化。学校创新开展“双创双优”(创造优质课堂教学,创新优秀教研团队)主题教研活动,全面推动“三微”(微主题研修,微话题研讨,微课题研究)备课观课议课结构化建模,创建“生态场”,激活“学术圈”,形成“叶镶嵌”,激发“群智慧”,以学促自明,以思促自得,以省促自立,以行促自成,形成了“点燃发展激情,促进主动思想,建设成长生态”的校本研修文化。
通过团队理念的确立、发展路径的选择、跟踪培养的推进、主题研修的深入、课程体系的建设、共美文化的构建,学校教师团队形成了互依互惠的共生单元,构建了协调统一的共生关系,创设了包容和谐的共生环境,最终实现了在成人中成事,以成事促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