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绿皮书
——沿海湿地保护十大进展与最值得关注的十块滨海湿地*

2018-03-26 13:52于秀波姜鲁光夏少霞柏樱岚张博文
生物学通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水鸟滩涂滨海

张 立 于秀波 姜鲁光 夏少霞 柏樱岚 张博文

(1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 100875 2 阿拉善SEE 基金会 北京 100012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中国沿海湿地拥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支撑着具有国际意义的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飞路线上的数百万迁徙水鸟,还孕育着丰富的渔业资源、红树林和海草床,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提供了天然的生态屏障[1]。然而,目前我国沿海湿地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威胁因素包括湿地环境污染、过度捕捞和采集、围垦、外来物种入侵和基建占用等[2],其中,围垦和基建占用是我国沿海湿地面积减少的最主要的2 个因素。

近几年,随着中国政府对湿地保护重视程度的提高,中国沿海湿地保护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目前,沿海省份共有国际重要湿地18 处、湿地自然保护区80 多处、国家湿地公园160 多处,纳入保护区体系的沿海湿地面积为139.50 万hm2,保护率为24.07%,初步构建了沿海湿地保护管理体系,为促进沿海地区生态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绿皮书》(简称《绿皮书》)是介绍中国沿海湿地健康状况、保护进展与热点问题的双年度评估报告,在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年会上发布。 其编写与发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公众参与机制,推动民间保护力量的成长;影响滨海湿地管理部门,推动湿地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管理。 《绿皮书》共包括中国沿海湿地保护十大进展、最值得关注的十块滨海湿地、沿海湿地健康指数、沿海湿地保护典型区域等内容。 本文重点介绍中国沿海湿地保护十大进展和最值得关注的十块滨海湿地。

1 沿海湿地保护十大进展

跟踪评估了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国在湿地保护法制建设、湿地保护政策、滨海湿地保护体系、湿地保护工程、湿地保护科技支撑体系、公众意识与参与机制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进展。

1.1 遴选标准 沿海湿地保护十大进展的遴选,从关注层级、保护投入、公众参与、管理创新与社会影响5 个维度,设置了以下标准:

1)关注层级高。 得到中央和地方决策层的重视,并通过立法、政策、规划、项目等形式贯彻落实。

2)保护投入大。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或财力,并收到显著效果。

3)公众参与广。得到公众认可,并使公众在相关活动中有较多的参与机会。

4)管理创新强。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理念、组织形式、科技成果或管理方法。

5)社会影响深。 对提高社会公众对沿海湿地保护的认识发挥长远而重要的作用。

1.2 遴选方法和工作流程 此次中国沿海湿地保护十大进展评选的时间范围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 针对2年来沿海湿地保护的法规与政策进展、体制机制创新、保护探索实践、公众关注热点问题,确定了“沿海湿地保护十大进展”遴选标准,经专家组多次研讨,对沿海湿地保护工作的相关进展进行系统梳理,选出比较重要的进展事项。

1.3 十大进展介绍

1)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 2016年11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确立了中国湿地保护与管理的总体目标:“对湿地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到2020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 亿亩,其中,自然湿地面积不低于7 亿亩,新增湿地面积300 万亩,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严格湿地用途监管,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 ”为实现这一目标,将逐步从落实完善湿地分类分级管理体系、 实行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健全湿地用途监管机制、建立退化湿地修复制度、 健全湿地监测评价体系和完善湿地保护修复保障机制等6 个方面逐一落实。 这标志着我国湿地保护从“抢救性保护”进入到“全面保护”的新阶段。

2)国家林业局编制《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 2017年3月28日,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林函规字[2017]40 号)。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国务院关于湿地保护工作的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多措并举增加湿地面积,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 “十二五”期间,我国湿地保护工程项目总投入为67.02 亿元。 全国恢复退化湿地16 万hm2,退耕还湿1.77 万hm2,已经完成或在建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82 处,保护管理站点444 处,湿地监测站点445 处,野生动物救护站点88 处,科普宣教中心157 处,修建围栏2 353 km,巡护道路2 681 km。

“十三五”规划目标包括到2020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0.5 亿hm2,湿地保护率达50%以上,恢复退化湿地14 万hm2,新增湿地面积20 万hm2(含退耕还湿);建立比较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科普宣教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明显提高湿地保护管理能力,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性、完整性和稳定性。

3)国家海洋局颁布海岸线与滨海湿地保护的政策。 2016年11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由国家海洋局于2017年1月19日印发。 这是我国首个专门关于海岸线的政策法规性文件,弥补了我国海岸线管理的空缺,为依法治海、生态管海,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岸线格局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6年12月26日,国家海洋局印发《关于加强滨海湿地管理与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力争到2020年我国实现对典型代表性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及市县级滨海湿地类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 海洋特别保护区(海洋公园);同时,开展受损湿地生态修复,修复恢复滨海湿地总面积不少于8 500 hm2。

4)深圳湾“政府+专业机构+社会公众”的社会化参与自然保育模式。 红树林基金会成立于2012年7月,是由阿拉善SEE 生态协会、热衷公益的企业家及深圳的相关部门倡导发起,致力于以红树林为代表的滨海湿地的保护和公众环境教育。2015年11月,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由福田区人民政府委托红树林基金会进行管理,成为国内第1 个由政府规划建设、 委托公益组织管理的城市生态公园。

5)“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在福州成立。2015年6月17日,由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中心和保尔森基金会共同倡导发起的“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在福州宣布成立,是沿海11 省(市、自治区)协同保护滨海湿地的区域性保护网络,有效促进了沿海湿地保护和管理的整体效能。 2016年和2017年分别在深圳和盘锦召开了网络年会和培训班。

6)“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发布。 2015年10月19日,“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管理战略研究”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项目由老牛基金会资助,保尔森基金会和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组织实施,研究提出了建议列入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的107 个滨海湿地和亟待保护的11 块滨海水鸟栖息地。

7)崇明东滩治理互花米草入侵取得明显成效。崇明东滩生态修复项目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上规模最大的以控制外来物种,修复、恢复迁徙水鸟栖息地功能为主要目标的生态修复工程,为沿海有效控制外来入侵物种提供了典型案例和有益经验。 项目实施总面积为24.2 km2,总投资为116 014 万元。截至目前,已灭除了1000 余hm2的互花米草,营建了2000 余hm2亩的优质、稳定、可持续管理的水鸟栖息地,恢复了200 余hm2的土著海三棱藨草及海水稻,修复生境单元20 个,构建了鸻鹬类、雁鸭类、鹤类3 类水鸟的栖息地。

8)7 部门联合开展打击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清网行动”。 针对日益猖獗的候鸟捕杀等非法行为,2016年10月1日,国家林业局召开电视电话会,对打击乱捕滥猎滥食和非法经营候鸟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活动作出部署,宣布自2016年10月18日—11月30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40 天的保护候鸟等野生动物的“清网行动”。

9)2016年黄渤海水鸟同步调查成功举行。 该调查由湿地国际(Wetland International)组织,调查范围包括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6 省市,此外,浙江杭州湾湿地也在此次调查范围内,岸线总长约6 500 km。 调查为期1 周时间,在18个地点记录到120 种水鸟,总数80 余万只,其中35 种达到1%国际重要意义标准,充分说明了黄渤海湿地在“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飞路线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10)“任鸟飞”项目推动民间湿地保护。 “任鸟飞”项目由阿拉善SEE 基金会发起,是守护中国最濒危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一个综合性生态保护项目,以超过100 个亟待保护的湿地和24 种珍稀濒危的水鸟为优先保护对象,搭建与官方自然保护体系互补的民间保护网络,建立保护示范基地。2017年有28 家民间保护机构的32 个湿地保护项目加入到“任鸟飞”民间保护网络中,其中有9个项目地块为国际重要湿地。 资助的项目活动包括湿地基础信息收集、地块威胁监测、鸟类调查与监测、自然教育、反盗猎和鸟类救护等。

2 最值得关注的10 块滨海湿地

2016年11月,由阿拉善SEE 基金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起,开展了“2016年十块最值得关注滨海湿地”评选活动。聚焦社会团体、公众及政府层面对滨海湿地的关注,向从事沿海湿地研究和保护的众多科研机构、大学、民间观鸟协会、 非政府组织及社会团体广泛收集推荐资料。共收到来自20 个单位的28 份推荐书,涉及参与评选的湿地共23 块。

2.1 评选标准

1)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具有极高的价值。 湿地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是某个(些)动植物物种重要且不可缺少的栖息地。

2)湿地面临的威胁严重。包括人类活动、气候变化和外来物种入侵等相关的威胁。

3)在未来几年中的重大决定可能对该湿地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围垦、养殖、修建海堤与港口,或实施重大恢复工程等。

4)该湿地亟需得到更多的关注,并尽快采取有效的保护行动。

2.2 入选湿地介绍 经过专家组评选,辽宁盘锦辽河口湿地等10 块滨海湿地入选。 这10 块滨海湿地北至辽宁盘锦,南至海南文昌,覆盖了滩涂、红树林、海草床等主要的湿地类型,在生物多样性及代表性生态系统的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这些湿地大多未列入现有的保护地体系中或保护力度较弱,未来面临诸多压力。

1)辽宁盘锦辽河口湿地。 辽宁盘锦辽河口湿地是中国最北端的滨海湿地,也是全球生态系统最完整的湿地之一,位于盘山县、大洼县境内,湿地总面积为31.5 万hm2。

湿地类型多样,包括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3],以潮间带滩涂及围堰池塘为主。 拥有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盘锦湿地有鸟类280 多种,其中记录到丹顶鹤、东方白鹳等全球受胁鸟类7 种,是东北亚地区野生丹顶鹤繁殖的最南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黑嘴鸥种群繁殖地。

盘锦水资源缺乏,大面积的芦苇田灌溉用水严重不足,造成湿地面积萎缩、芦苇退化。 其次,盘锦红海滩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人为干扰过剩,对湿地环境造成较大压力。受到湿地开发的影响,水鸟的生境面积逐渐缩小、片段化乃至消失。滩涂围垦,鸻鹬类可利用的觅食地及休息场所减少,甚至部分水鸟,例如大滨鹬,在高潮期大部分时间飞来飞去寻找可以落脚的地方。此外,黑嘴鸥的繁殖地过于集中(例如南小河地区就有超过3 000 对黑嘴鸥繁殖),高密度的繁殖种群,难以承受栖息地变化和疾病压力。

2)滦南南堡湿地。 南堡湿地位于滦南县西南部沿海,湿地面积7 098 hm2,由自然潮间带滩涂与人工盐池构成。

南堡湿地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的重要中停地。 潮间带滩涂和盐池共同构成完整地湿地生态系统,为大量的迁徙水鸟提供了觅食地、休息地和繁殖地,有效支撑了不同季节、不同水鸟对栖息地的需求。 该湿地共调查到IUCN 受威胁水鸟3 种,达到湿地公约1%标准的水鸟27 种。 从2010—2016年,南堡地区通过脚旗及彩环的观测,共记录到28 311 次环志的个体,来自13 个国家和地区的31 个环志地点。

因天津和河北的围垦,目前南堡湿地仅剩的潮间带滩涂面积约60 km2,大面积围垦导致围垦区的鸟类聚集到南堡湿地仅剩的滩涂。全球56%的遗鸥从原来的越冬地天津海岸移到了南堡湿地。

3)河北唐山菩提岛湿地。菩提岛湿地位于唐山市乐亭县,总面积4 281.55 hm2,由菩提岛、月岛、腰坨、西坨等海岛和周边滩涂水域组成,其中海岛陆域面积542.02 hm2,海域面积3 739.53 hm2。

菩提岛湿地是渤海湾最具代表性的海岛生态系统,海陆兼备、自然生态环境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 分布于菩提岛和月岛周围的泥质滩涂保存有完好的滨海生态系统,有托氏昌螺(Umboniumthomasi)、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laevis)、红明樱蛤(Moerellarutila)、沙蚕(Nereissuccinea)、长趾股窗蟹(Scopuneralongidactyla)、日本大眼蟹(Macrophthalmusjaponicus)等潮间带生物。 同时,此处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驿站,其中列入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鸟类14 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水鸟共21 种。

近年来在岛屿周边开展的围海造地导致滨海滩涂面积大幅萎缩,迁徙经停的水鸟数量和种类都随之迅速减少;餐厅、寺庙、佛像、高尔夫球场等建筑工程的兴建对岛上原始生境和景观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已导致菩提岛的地下水位明显下降,生活垃圾和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染对鸟类及近海底栖动物的生存构成了直接威胁,游客非法捡拾鸟卵已成为当地繁殖水鸟的主要威胁。

4)天津汉沽滩涂湿地。 汉沽滨海湿地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汉沽境内的海岸带,南以永定新河入海口为界,北至涧河入海口,海岸线长约55 km,面积约80 km2。

丰富的滩涂及其周边的淡水湿地为水禽提供了必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每年春秋迁徙季节途经此地并利用此地作为栖息觅食地的水鸟总数在10 万只以上。 这里也是遗鸥的重要越冬地。 全球遗鸥种群数量约12 000 只[4],在该区域单次调查发现遗鸥种群11 612 只,约占全球遗鸥种群总量的96.7%。这里也为近危物种白腰杓鹬、典型雁鸭类翘鼻麻鸭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越冬栖息地和觅食,每年约有4 000 只白腰杓鹬和近30 000 只的翘鼻麻鸭在滨海湿地越冬。此外,这里还为在春季和秋季迁徙的鸻鹬类和鸥类提供“加油站”,其中包括大量的濒危物种大滨鹬(Calidristenuirostris)和近危物种红腹滨鹬(Calidriscanutus)。

围填海造成了侵占自然滩涂、 蚕食水鸟栖息地。 根据滨海新区相关规划,妈祖文化园北-中心渔港南(含航母主题公园)、中心渔港北-北疆电厂南2 个区段的沿海滩涂亦在围填海之列。目前,汉沽滨海湿地并不属于任何形式的保护地,也没有列入天津市生态红线或黄线范围。此外,时有发生的非法盗猎毒害鸟类、偷捡鸟蛋、私自布设绝户网等也直接或间接地对鸟类栖息、 觅食和繁殖造成干扰或伤害。

5)天津北大港湿地。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简称“北大港湿地”)是天津市最大的湿地类型保护区,位于天津滨海新区,面积为34 887 hm2,包括北大港水库、独流减河下游、钱圈水库、沙井子水库等区段。

北大港湿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极为重要的节点。据统计,目前北大港湿地共记录到21 目53 科251 种野生鸟类,野生鸟类总种数、水鸟种数均超过天津市鸟类相应总数的50%。 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8 种(例如东方白鹳、丹顶鹤等);Ⅱ级保护动物34 种(例如游隼、白枕鹤等);IUCN 红色名录全球极危物种2 种(青头潜鸭和白鹤),濒危物种5 种(例如中华秋沙鸭、黑脸琵鹭),易危物种11 种(例如遗鸥、卷羽鹈鹕等),近危物种有9种(例如震旦鸦雀、黑尾塍鹬等)。 春季和秋季迁徙高峰水鸟数量可达7.9 万只。 此外,有10 余个关键物种满足国际重要湿地的标准。

目前,渔业经营、湿地取土、道路建设、管廊敷设等对湿地和鸟类栖息环境造成直接或者间接的破坏。而旅游观赏、野营垂钓等人为活动对野生动物造成干扰。

6)河北沧州滩涂湿地。 沧州滩涂湿地位于渤海湾西南部,面积约13.35 万hm2,海岸线长130 km。其中,有2 个省(市)级保护区,分别为海兴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面积16 800 hm2;南大港湿地保护区,面积13 380 hm2。

沧州湿地在中国东部鸟类保护大局中有重要地位,也是执行国际候鸟保护协定的关键地区。该区域鸟类资源丰富。根据沿海水鸟调查数据显示,在这里停歇和越冬的鸟类数量年均15 万只左右,并记录到全球受威胁水鸟9 种,分别是白鹤、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白枕鹤、黑嘴鸥、遗鸥、卷羽鹈鹕、鸿雁和花脸鸭。单次调查数量达到或超过湿地公约国际重要湿地1%标准的物种有20 种。

湿地面临的威胁主要包括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围垦活动加剧,特别是大面积的原始滩涂、沼泽湿地和原始盐碱地被改造为盐田和养殖池。 随着围海造地、采油及养殖的强度增大,鸻鹬类、鹤类等涉禽的停歇地不断萎缩。油井作业、原盐生产和渔业捕捞及采挖贝类和沙蚕等人为活动的干扰加剧,繁殖季节捡拾鸟卵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风电场建设影响鸟类迁徙安全,2006年和2007年,相继兴建了海兴风力发电厂和黄骅风力发电厂,地貌环境的改变和旋转的风车都影响水鸟的活动。

7)连云港青口河口湿地。临洪口和青口河口,位于连云港市北段的赣榆区,一个是新沭河的入海口,一个是青口河的入海口。两河口相距5 km,在30 km 的纵向范围内还有兴庄河口、 龙王河河口、韩口河河口、木套河河口、柘汪河口、秀针河河口等滩涂湿地。湿地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飞路线上鸻鹬水鸟的重要觅食地,以及部分鸻鹬类和鸭类的越冬场所。其中记录到9 种被IUCN 濒危物种红皮书列为国际受胁物种的水鸟,8 种水鸟数量达到湿地公约1%的标准。 每到迁徙季,数以万计的水鸟路过并停歇,补充体能得以继续迁徙,还有部分水鸟在此越冬。其中,鸻鹬类是主要组成部分,白腰杓鹬、黑腹滨鹬、灰鸻、蛎鹬及反嘴鹬在每年冬季都有稳定的越冬种群。其中蛎鹬2 000 多只,数量占整个东亚种群数量的1/4。 反嘴鹬7 000~8 000 只,白腰杓4 000~5 000 只,数量超过该鸟种种群(迁徙路线或者地区)数量的1%。

近年随着连云港大规模建设,湿地生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河道两岸的芦苇地、潮沟、鱼塘等,变更为公路、工地、吹填区等,部分滩涂也已经遭遇围堰。 除了围垦,盗猎者的猎捕,越冬与过境的雁鸭是他们的主要猎捕对象,捕猎活动遍及近海的自然河道、 人工养殖塘,收益高且捕猎成本低廉,导致捕猎活动非常猖獗。 此外,近年入侵物种互花米草失去控制,已占据大半个临洪河口,青口河口也在近1年内失去1/5 的地盘,使得滩涂硬化,底栖生物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也占据了鸟类高潮时的休息地。

8)江苏东台-如东湿地。 江苏省的东台-如东地区位于黄海南部的西岸。该地区地貌较平,在古黄河和长江的共同作用下,拥有了广袤的潮间带滩涂。古长江口即位于如东县境内。以东台条子泥为顶点,呈辐射状展开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更是世界罕有。

此处湿地在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飞路线中,大致位于南方的鸟类越冬地与北方的繁殖地间的中点,在鸟类长距离迁徙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停歇地。每年秋季,全球受威胁的勺嘴鹬(极度濒危)、小青脚鹬(濒危)等水鸟聚集于此进行飞羽及尾羽的更替。 对此湿地的调查使得鸟类学家第1 次比较准确地估计了勺嘴鹬的实际种群数量。 青头潜鸭(极度濒危)、黑脸琵鹭(濒危)等也停歇于该湿地及周围的库塘及周边农林用地和渔业用地。 同时,数千只黑嘴鸥、东亚几乎全部种群的卷羽鹈鹕等水鸟也依赖此滩涂生存。 此外,这里还支持着数千至上万的大滨鹬、黑尾塍鹬、 斑尾塍鹬、 蛎鹬等。 卫星跟踪数据也表明,从澳大利亚迁飞的大滨鹬、 斑尾塍鹬、 小杓鹬、灰斑鸻等经常落脚此处,而蛎鹬则占东亚种群数量的近一半。 韩国及台湾等地迁徙的黑脸琵鹭也多次造访。其中,黑脸琵鹭在迁徙停歇地点单日最大数量纪录出现于东台条子泥。

围垦是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因素,若围垦仍按当前的进度持续进行下去,则在未来5~10年,这样世界罕有的潮间带湿地系统将彻底消失,包括迁徙鸟类在内的自然奇观也将不复存在。

9)广东湛江雷州湾湿地。 雷州湾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东侧,湾内纵长75 km,湾口宽超过50 km,面积1 690 km2。 整个雷州湾由低潮时水深超过6 m 的潮下海域、低潮时水深不足6 m 的潮下海域和潮间带(包括红树林)、沿岸海水养殖区域组成。 退潮时露出最宽达4 km、平均宽约2 km、总面积达353 km2的滩涂。

此湿地有着华南沿海少有的连片大面积天然海滩涂,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大陆沿海最后的能量补给站。 这里风浪小,滩涂广阔、平缓,有茂盛的红树林带作为天然保护屏障,有广阔的海水养殖场为候鸟提供食物,是候鸟理想的栖息地。调查和日常监测结果显示,该湿地每年平均有近70 种约95 000 多只水鸟停栖、越冬,以鸻鹬类、鸥类、鹭类和雁鸭类为主,其中包括珍稀濒危的勺嘴鹬、 黑脸琵鹭、 中华凤头燕鸥、遗鸥、黑嘴鸥、大滨鹬等。

2010年以来,雷州湾沿岸不断涌现的工厂、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垃圾污染、过度的近海捕捞、外来物种入侵等,给雷州湾滨海湿地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

10)海南文昌会文湿地。 海南省文昌市会文湿地位于海南岛东北海岸,指文昌市从八门湾到冯家湾一带的滨海湿地,其长度约15 km,宽度1~4 km;面积约45 km2,其中以会文镇附近的海岸带最为典型。

该湿地被形容为“教科书式的热带海岸”,包括了珊瑚礁、海草床、泥质海滩、红树林及沙生林带等热带滨海的主要生态类型,也是中国原始红树植物最丰富的地区。各种湿地类型呈带状套叠,依次向深海延伸,构成延绵10 余km 完整的复合型热带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部分区域属于海南清澜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有35 个红树林物种(大约占中国所有红树林物种的90%),跨16 个科和22 个属。 具有高度发达的岸基珊瑚礁盘。 会文湿地的珊瑚礁盘长度约10 km,最大宽度达3 km,有可能是中国近海发育得最好的珊瑚礁盘。 礁盘外缘的活体珊瑚还在不断向外生长。此外,这里也是海南岛海草床主要分布区,目前记录到8 种海草植物,对于儒艮等依赖海草床生活的物种也至关重要。 同时,会文湿地还拥有丰富的鸟类资源,中国-日本候鸟保护协定上所辑录物种的20%、 中国-澳大利亚候鸟保护协定上所辑录物种的30%可以在该保护区内观测到。

高度发达的海水养殖业是会文湿地的主要威胁因素,近年来的监测结果显示会文湿地的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都在退化,其中以海草床的退化最为明显。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滨海湿地保护逐渐形成了从政府到研究机构、NGO 社会团体及公众层面的广泛关注和参与,推动了滨海湿地保护进展。

2)滨海湿地依然面临严重的威胁,一些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的湿地并未得到有效保护。

3.2 建议

1)分省份和区域进一步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开展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将滨海湿地保护落到实处。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提出了0.5 亿余hm2湿地总量管控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提出了建立分级管理体系、实行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 健全湿地用途监管机制、建立退化湿地修复制度、健全湿地监测评价体系等一系列的配套制度措施。进一步细化湿地红线的具体原则、实施方案,分省份和区域开展滨海湿地健康状况评估,确定湿地的分布、面积,定量评估湿地的功能,根据湿地的重要性和受威胁因素等综合状况对湿地分级保护和管理。在沿海地区选择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县市和湿地,进行体制与机制创新试点,并将试点的经验和做法向其他地区推广。

2)对关注度高的10 块滨海湿地应加强滨海湿地的监测、研究和保护行动迫在眉睫。 对关注度高的10 块最值得关注滨海湿地,借助国家开展湿地保护修复工程、退养还滩工程的契机,采取“抢救性”保护措施。以设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和国家湿地公园的形式将其纳入湿地保护地体系。将滨海湿地水鸟、红树林和海草床等重要生物资源列入常规监测,对海草床、珊瑚礁等资源开展本底状况调查。借鉴汉沽湿地“政府+民间”模式、深圳福田保护区的政府购买NGO 模式的经验,积极促进政府、社区、NGO 社会团体在湿地保护中的责任权限,探讨湿地保护与生计的协调发展。

致谢:《绿皮书》在研讨和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组、 参与最值得关注的十块滨海湿地资料推荐等众多民间环保组织、 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和帮助;钱法文、摆万奇、张全军、张琼、卢刚、吕永、张明、林广旋、孟德荣、莫训强、章麟、韩永祥、雷维蟠、阙品甲等参加了部分研究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猜你喜欢
水鸟滩涂滨海
霞浦滩涂
江河里的水鸟
滨海白首乌
上岸的鱼
滨海顶层公寓
滩涂上的丹顶鹤
岳滨海 藏石欣赏
滩涂评估方法适用性研究
水鸟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