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庆滨江实验学校 师雪薇
人们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神圣的职业,因其承担着滋养生命,以自身修养和智慧育人成长的使命。《论语·里仁》中说到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教师传递的是知识,是方法,是正能量,面对的是一颗颗稚嫩而懵懂的心灵,唯有坚持以仁爱之心灌溉,仁爱之道浸润,才能助力学生的茁壮成长。并且,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春风化雨的作用,都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自身也必须具备仁爱之心,在管理学生时,坚守仁道,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心中有仁。
仁德之人总是安于仁德,对仁德的人而言,真善美在心中,自然而成,无论身处怎样境地总是能不急不躁,平和安乐,心生美好,泰然自若。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和成长经历,作为仁者的教师首先便应平等对待每个个体,用心了解每位学生。而班级中难免会有个别不听话的“捣蛋鬼”,总是制造各种麻烦,还不时把班级弄得鸡飞狗跳,一片狼藉。这样的学生往往要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和心血去教育引导。一些教师刚开始还能和颜悦色的引导教育,后来耐心逐渐消磨,言语也更直接甚至粗鲁,带着负面情绪面对孩子,最终自己也焦躁无奈,陷入困苦,对工作也失去热情;另外,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认为回报平平,工作却繁琐操劳;更有教师不安于现状而开始副业。这些显然都是没有达到“仁者”的境界,仁爱仁德没有融入骨血,发自内心,他们“不安”,因而在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或困难时,总容易影响心境和处事方式,无法在现状中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而忽略做一名教师的初心和需要坚持的职业道德精神。见过真正怀有仁者之心的教师,无论发生天大的事,即使遭遇家中变故,站上讲台面对学生时依然热情饱满,眼含柔光,淡定清醒地处理着各种杂事,与学生积极互动,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与修养。
智慧的人了解仁德的好处而推行仁。唐代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便是一位仁智者,在柳州做官时以仁道治理,他心系百姓,与人民同心,做出一系列安生利民的举措。他禁止买卖奴婢,带领百姓挖井,修整街道与城墙,大量生产船只,开荒造林,在江边栽植柳树。几年之后柳州焕然一新,呈现生机勃勃的面貌,随着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各司其职,生活和谐友爱。柳宗元成功运用仁政治理出一方乐土。教师也应是智慧之人,应智慧地在工作生活中处处施行仁德,有方法地发扬仁的精神。在日常班级管理时,教师要多以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体现学生的价值。例如让学生们集体制定班规,先提出个人的想法,再讨论,老师加以引导和提炼,最终形成一个所有人都自觉自愿执行的较为完善的公约。再如在班级开设“赞赏日”活动,每周的固定一天为“赞赏日”,学生们要互相夸奖称赞,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学习成长。这样推广仁德的小活动,增进学生的情谊,学会从多个角度发现他人长处,友爱共生,极具教育意义。
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只有仁德的人能喜爱好人,能够憎恶坏人,做到公正无私。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是在家庭与校园学习生活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在建立三观的过程中,教师无疑是一个引领者,明辨是非,能分善恶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处理问题。著名的“东郭先生”的故事也说明了“仁”应有度,有节制,应建立在公正明辨的基础上。教师也需要有如此公正之心。若对学生一切错误都以仁爱化解,包容,可能衍变成纵容,从而产生严重的后果,这样并非真正的仁者。教育学生时,要在心中有仁,关爱学生的初心上,也要奖惩分明,及时摒弃不良习惯、风气,将学生引向正轨。同时,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网络信息迸发的大数据时代,学生每日接受到的未经筛选的信息太多,若师者不能摒弃、憎恶不良人事,屏蔽不良信息,树立起正确而坚定的价值观,学生将来必受其影响。
教师既是仁者,亦为智者,更应做有智慧的仁者,教育工作本就需要耐心、爱心,加上长期不懈的坚持才有所成效。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以仁德育人,育仁德之人,教师应始终保持纯真善良的仁德之心,呵护与关爱学生,孜孜不倦,陪伴学生一路成长,在实践和学习中不断思索、领悟、修炼,最终做一名爱生护生,甘于奉献,严于律己,奖惩适度,知足常乐的仁德之师。因此教师应安于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