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发展需要重视什么新教育环境下

2018-03-26 09:52:19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刘云霞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人文读书教材

□ 文/重庆市江津区四牌坊小学 刘云霞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学校教育需要重视什么?学校教师需要重视什么?教师发展需要重视什么?我觉得在于以下四方面:

第一,需要重视精神。主要是思想层面普遍存在人文精神不振,人文意识不强,敬业和奉献精神不足的现象,没有把“教师”当做促进社会发展的特殊而崇高的职业,而是把“教师”当做一种普通的谋生手段。

或许是物质生活优渥的缘故,近年来新入职教师的专业精神明显表现在对小学教师的定位作用认识不明确,忽视学科知识体系的学习,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理解有所欠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不精准,存在教育观念滞后、忽视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的学习,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少有接触,或者根本就不愿了解,更谈不上教学自觉应用的现象。当然年轻教师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如果年龄的优势加上充足的情意动力,那么很快就会成长为学识丰厚、富有教育智慧、目光深远的优秀教师。

还有一种现象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教师的教学热情开始降温,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化,教育教学上出现的问题比较多,偏偏自己还固守浅陋,保守残缺,不愿更新。其实教师专业成长是终身的话题,是不断突破瓶颈期的过程,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

另外就是受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语数英学科本位思想严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品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如果我们教师缺乏人文精神,自己都不重视,自然对学生的成长当中应该关注的问题也不会重视。

第二,需要重视文化。主要表现在知识层面,可以说大部分教师在人文知识储备和应用上还无法适应部编教材。我自己就是典型的传统文化、艺术知识的学习不够,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和文化遗产知之甚少,中国的古代哲学知识几乎是空白,对知识,尤其是人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深度和宽泛性上不够,不能做到融会贯通,习惯于师生之间的知识传导的平移,造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条化、课本化。对教书育人的认识层次很低,比如中国风的体现很多,京剧、传统儿歌、童谣、古诗文这些都是中国非常经典宝贵的东西,体现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教师也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穿着新鞋子走老路是大问题。比如曾经的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有《马踏飞燕》这篇课文。我有一位同事来问我“马踏飞燕”是什么意思。我就对他说课文里写得很清楚,插图的意思也很明白,就是说马奔跑的速度太快了,一只后蹄竟然踏在飞燕身上,它的速度比飞燕还快。他说另一位老师跟我说的不一样,说的是马奔跑起来四蹄张开就像飞燕一样。文化自信从哪里来?阅读中来,有思考的不断地阅读中来。教语文的教师自己都不读书,连教材都不读,别说部编教材,无论什么教材都存在很多问题。最基本的教材读懂了吗?自己都没有搞懂,然后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捉襟见肘、井底之蛙的语文老师是可怜的,那是不读书、不思考的缘故。

尤其是农村学校这种现象太普遍了,

很多学校重视老师的读书学习,但是往往拘泥于职业性的阅读,目标很实际,很功利,缺乏自由的个性化的阅读。不是说职业性的阅读不重要,而是说光有这种阅读很不够,光有功利性可能还会降低阅读质量。我们还应该读一些历史,哲学,自然科学多方面的书,我们的阅读真的太浅薄。一些学校领导的认识也比较狭隘,就觉得你读其他书,参与其他活动,是在做教学无关的事情。甚至还有认为读书不读书都不要紧,只把安全工作做好的观点都有。学校领导应该鼓励教师广泛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尽可能的去经历,去丰富自己,然后站在学生面前,才有相当的底气,有激情,有深度。

即使是读书,不光要有字的书,还要读社会的书,无字的书。一个人像蜜蜂一样,读了很多书以后,越会觉得自己很浅薄。一个人80岁才3万多天,除去晚上睡觉,还要做教师角色之外的很多事情。如何平衡时间涵养自己的文化底蕴呢?时间往往不是一小时一小时浪费掉的,而是一分钟一分钟悄悄溜走的。把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零碎时间充分加以利用,必然能有所收获。寒暑假、周末特定的学习时间、每天早晚半小时等,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成长的欲望,有没有学习的恒心。

今年我教五年级,明年这个班就小学毕业了,但是现在已经有好几位在当地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家长,告诉我说明年孩子要读我的班级。我教语文,我还负责学校外宣工作。我喜欢读书,读哲学、教育心理学、文学类等书籍,也写一些小文章,偶尔发表在报刊。这个爱好为我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加了不少形象分。有孩子拿着发表有我小文章的杂志在课堂上给我,他说:“我爷爷告诉我的,你写的文章发表了。”新时期对教师提出了做四有教师的要求: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我觉得这还不够,教师自身要是有健康体魄、独立思想、高雅情趣的完整而幸福的人。

第三,需要重视情感。功利主义的教育思想,导致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显见的目标,过重追求知识追求高分,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师也忽视了自身人文素质的提升和改造。比如说急功近利、心态浮躁、视野狭隘。我们之所以容易受到干扰,就是因为我们静不下心来。我跟学生和家长说,不管环境怎么变化,只管安安心心做好自己的事情。我专心教好教材,我同时还和孩子们一起共读经典童书,我还带着孩子们诵读中华传统经典,我还做了小学生作文启蒙课程。十年时间我出版了《教育与心路》《春暖才能花开》两本教育教学专著,一本是班主任工作的,一本是作文教学的。

学校层面来看,有很多领导做管理的时候是不是看到的多半是面上的问题,而看不到深层次的细节中的问题?就像有的老师要求背几篇不同类型的范文应付考试,有没有看到呢?认识到其弊害了吗?如何杜绝此类现象呢?说实话,我教学二十几年了都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但是这样的现象的确存在,并且还很普遍。如果领导看到的是面上的分数,对实质的问题睁只眼闭只眼,那是无益于学生的更好成长的,这样的教育是不带感情的,冷漠的,自私的。

第四,需要重视人文。激烈的竞争压力导致很多教师集中精力于所谓的业务范围,无暇顾及,从而轻视人文教育的力量,人文关怀的能力有待提高。我参与调节过好几起家校纠纷。有一次是半夜救急,在晚上十点多了一位年轻教师在学校工作群里急呼我,然后告诉我有家长因为孩子纠纷在班级群里面闹起来了,问我怎么办。情急中,我让她把家长在群里的发言及时转给我,我把维护学校和班级尊严的回话及时发给他,他再转到群里,折腾到十二点多。但从此以后,那些家长信服她了,觉得她处事大度,有胸襟和气度。还有比这更严重的,追究根源是教师不会说话,人文关怀能力欠缺,导致问题升级的。◇

猜你喜欢
人文读书教材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我们一起读书吧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