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
(山西省祁县公路管理段,山西 晋中 030900)
近年来,我国公路建设飞速发展,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里程日益增长,但仍满足不了重交通的迅猛发展,如:G108线局部段的交通流量最高时达50 000辆/昼夜。在某些地区重交通的发展大大超出了现有公路的承受能力,从而导致了部分路段路面早期病害的发生,使公路过早失去应有使用功能。为使沥青路面出现破损时,能够及早得到科学合理性的修复,针对性的病害处治是我们公路专业养建人员的当务之急。
路面沉陷是指深度大于10 mm的路面局部下沉。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路基、路面不密实,碾压不均匀;或是土质较差,路基排水不良,以及重型车辆频繁碾压引起变形等。
路面坑槽是路面局部出现骨料脱落产生坑洼。其产生的原因有多种:
1)自身的原因:路面老化导致沥青与碎石粘性降低,先发生松散后发展成坑洼。
2)水损坏:是较常见的导致沥青路面坑槽的主要因素。水对沥青混凝土产生软化、剥离和洗刷作用造成沥青混凝土的松散以及面层与基层之间由于水冲洗的作用形成空隙,甚至时有白泥浆挤出。
3)施工质量不过关:如压实不够标准、厚度不足,施工中混合料配合比不符合设计要求或是原材料不过关等。
4)自然因素所致:如重车、重交通的疲劳碾压等。所以在施工中严把材料关,加强对路面排水设施的管理,预防水侵害等很重要。
路面裂缝是沥青路面较常见的病害之一,其种类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龟裂及块状裂缝(块度在0.5 m以上),究其成因:
1)施工厚度不足,在行车频繁碾压下产生开裂;
2)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如沥青质量的问题,矿料各项指标不达标、混合料配合比与设计相比差距大,沥青用量过少等;
3)基层是半刚性,如水泥稳定类的结构,易形成干缩裂缝并向上反射形成裂缝;
4)下层结构强度不足,或是交通量过大,重车过多形成局部疾劳碾压,使路面局部下沉崩裂等。
1)对于下沉深度不大于10 cm以内且局部与路面接合处未形成明显开裂的沉陷,可只对面层进行处治。具体做法:a.沉陷局部边缘铣刨开槽,宽度为病害实际宽度加10 cm~15 cm,边部深度宜为5 cm(一个结构层厚);b.清理槽内杂物;c.喷洒沾层油;d.摊铺沥青混凝土,厚度应满足实际所需要的厚度;e.碾压成型;f.开放交通。
2)对于下沉深度较大,局部边缘已开裂的沉陷可采用开挖后片(卵)石干砌,重新回填密实,待下层处治后再铺面层。具体方法:
a.首先划定处治范围,一般比实际范围四周多出30 cm~50 cm,宽度最好是2.5 m一个振动压路机宽度以上便于碾压;b.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挖槽,厚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需处治路基,厚度一般可为30 cm~80 cm(上路床厚度或路床厚度);c.处治中,按每层厚度为30 cm左右分层填筑。片石采用分层干砌,河卵石采用人工分层摆放,大小相间。一层填筑完后表面铺筑一层10 cm~20 cm的砂砾找平层;d.压路机碾压3次~5次。然后再按相同工序铺筑下一层片、卵石及砂砾,反复数次直到填完;e.铺筑基层,有条件最好是采用柔性结构;f.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如果不需要处治路基,其开挖深度与旧路面厚度相同,处治方法可略去第c.,d.工序并对基底进行标准碾压,其他工艺流程相同。
1)划定维修范围轮廓线。不管坑洞是何种形状,都要按矩形状挖补且坑槽边线应与路线方向平行或垂直,开槽宽度要比病害宽度多出10 cm~15 cm。
2)采用铣刨机铣除划定轮廓内的旧混凝土。
3)清除坑内废料并清理干净。
4)槽内及四壁均匀喷洒沾层油。
5)填筑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合料一般采用AC-16可满足4 cm~6 cm厚的填补,如果厚度超出7 cm可采用分层填补的工艺。填料应控制好松铺系数,一般为1.25~1.35之间,填筑厚度越大采用的系数也增大。
6)碾压。碾压时不论坑有多大,都应先碾压边部宽度在20 cm左右,然后再依次全面碾压,以防填补料挤出。
7)修缮。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修补的坑面,料多或料少要及时修整。以修补面边缘与旧路面平顺,且总体能高出旧路面5 mm左右为好。如在修补面四周刷抹一层热沥青更能提高防水性能。
另外还可采用就地热再生的工艺进行挖补坑槽,其工序:
1)划定区域轮廓线;
2)铣刨坑槽并将旧料收集待用;
作为消费者,每当看到或听到某些特定品牌时,脑海中会本能地浮现一些对该品牌的印象,即品牌联想。一个品牌一旦在消费者心中形成持久性的印象,则很难改变。传统的白酒品牌往往和厚重的历史、圆桌文化、身份和阶层的象征、父辈交际必需品、高大上的品牌形象挂钩,似乎是一种与年轻人无关的“国粹”。“白酒口味太冲,不适合自己;度数高,容易醉酒;场合有限,觉得太过正式;给人感觉不够时尚……”年轻人往往不愿将白酒作为第一选择。
3)坑内清扫清洁并喷洒沾层油。与此同时按照设计配合比将收集的旧料与适量的级配新料掺配;
4)热再生设备对混合料加温搅拌;
5)填补坑槽;
6)碾压成型;
7)开放交通。该热再生工艺,施工简练、机械化程度高、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节能环保,适用于少量坑槽的挖补。
处治裂缝分为高温季节和低温季节。如果在高温季节,不需要对地表加热,可直接按工艺工序处治,如在低温季节可用液化气加热设备先将病害局部加温再按工序处治病害。
2.3.1龟网裂及不规则纵、横裂缝的处治
1)处治路面龟网裂:a.划定处治范围宽于病害10 cm~15 cm;b.清扫、清洁病害表面;c.洒布足量的热沥青(0.8 kg/m2~1.2 kg/m2)视病害程度而定;d.用胶皮刮子来回推刮沥青液,将其挤入裂缝内;e.在处治范围内均匀撒2 mm~10 mm粒径的细集料一层;f.采用轻型压路机碾压;g.自然养生15 min~30 min开放交通。
2)处治不规则纵、横裂缝:a.清缝并凿毛局部表面;b.缝内灌注热沥青并将溢出的沥青用胶皮刮子向缝内推挤;c.匀撒2 mm~10 mm的石屑与中砂混合料;d.用轻型压路机碾压;e.自然养生15 min~30 min开放交通。
2.3.2缝型较顺直的纵、横裂缝的处治方法
1)自粘压缝带贴缝的处治方法。此法适用于10 mm以下缝宽的裂缝处治,在晋中常用的压缝带宽度有2.5 cm,3 cm,4 cm三种规格。
处治工艺为:a.用钢丝刷刷毛裂缝表面周围;b.清洁裂缝局部;c.粘贴压缝带并用皮榔头敲打粘合;d.30 min后开放交通。该处治方法简便、环保,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道路裂缝密封胶”(聚合物沥青)灌缝的处治方法。
使用设备:开槽设备、清缝设备、清洁工具、灌缝设备以及安全设施等。
工艺流程:a.在灌缝施工前1 h~2 h,要将密封胶按操作要求添入灌缝机,然后开始加热,温度一般在190 ℃~220 ℃之间,同时划定裂缝开槽轨迹;b.沿轨迹均匀切割槽口,宽度一般为1 cm~2 cm,深度约为1∶1;c.使用清缝设备清除槽内杂物及灰尘,如果路表温度低于5 ℃,可使用液化气喷枪对槽口进行加温;d.密封胶灌缝,一次灌注如达不到饱满效果,要进行二次或以上的补灌,直至外观饱满,随后适量撒一层细集料,以防开放交通后车轮粘连;e.自然养生15 min~30 min即可开放交通。
目前在有条件的地区对纵、横缝的处治已采用先灌缝后贴缝的方法,效果会更好。
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发展迅速且广泛,做好养护管理工作,尤为主要。正确判断沥青路面产生的原因,科学地针对性地制订处治各类病害的方案,是恢复及提高公路技术状况及使用性能;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保持公路安全运营的重要措施。同时要不断加强公路预防性养护,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修复手段,有效提高公路沥青路面的质量,提升公路的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