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盼盼 冯 珊 邵 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从1995年被国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1]。“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也为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对旅游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2],传统的自然风景式游览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城市公园是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和地域特色的体现,有着极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加之其丰富多样的、能调动人们参与性的活动,也对人们有着巨大的旅游吸引力。然而大众理解的城市公园通常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主要服务于本地市民,而非外地游客,因此充分理解城市公园景观资源的旅游潜力十分迫切。
现有的评价体系大都是针对旅游景区、山地公园、森林公园,尚缺乏对人们日常接触且有极大旅游潜力的城市公园的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一种把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的方法,它将难以量化的决策问题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多层次单目标的问题,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系统化。
旅游开发注重资源价值、可进入性、配套设施、生态和人力几方面,具体内容包括保护自然生态;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保护与修缮旅游资源;设计具体旅游景点;改善交通,解决和提高资源的可进入性;建设和完善配套设施;开发人力资源[3]。简言之,就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设计。
本文选取层次分析的评价方法,以旅游开发理论为基础,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不断改进,建立适合城市公园旅游资源评价的模型,并确定各因子的比重。
本着实用性、可操作性和代表性的目的,本研究的目标为旅游开发角度的城市公园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因此“城市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综合评价”为第一层,即总目标;第二层为主要评价内容,将公园的资源价值、环境质量和旅游条件作为3个子目标;第三层是将对公园旅游资源有重要影响或者直接相关的要素作为评价因子,每个子目标下含5个与其有重要相关性的评价因子。
旅游开发理论涉及到市场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内容,本论文只侧重于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层面,对这两方面不做深入探讨。对于评价因子的选定,2003版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阐述了对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该标准主要针对旅游资源价值的评价;在吴国清《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一书中对旅游资源开发理论做了详细的阐述,其中对旅游环境评价体系做了研究,如表1所示。
表1 旅游资源评价相关标准和研究简述
本研究在旅游开发理论的前提下,结合城市公园情况,在国家《旅游资源评价表》和《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增加对公园旅游条件的评价。评价内容包含资源、环境和旅游条件三方面,资源条件包含观赏游憩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和完整性5个评价因子;环境条件选取景观组合、可进入性、景观互补性、知名度和环境质量5个评价因子;旅游条件指标选取交通条件、通讯条件、旅游设施条件、管理水平和客源条件5个评价因子,建立适合城市公园旅游资源评价的模型并对各类资源进行评价。最初的评级结构如图1所示。
初次确定的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本文采用问卷方法,对6位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三轮问卷调查,包括4位专业领域内的高校教授和2位公园管理人员,其中一名教授有过在城市公园(哈尔滨市兆麟公园)的工作经历。根据专家意见对评价指标进行修正,使评价指标更加适合城市公园的旅游资源评价。
2.3.1总目标层修正
总目标层最开始为“城市公园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在前两轮的专家问卷中,专家们未对总目标层提出意见,在第三轮问卷中,有专家提出论文是在旅游开发理论基础上进行论述的,仅提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与B2和B3关联性不大,总目标层应加上“开发”,呼应开发理论,其余专家表示赞同,因此,最终总目标层确定为“旅游资源与开发综合评价”。
2.3.2指标层修正
第一轮专家问卷,有专家提出专家认为评价指标尚且可以,第二轮专家问卷中,有专家提出评价指标层应加上“B4公园管理”,呼应旅游开发理论中的管理理论,第三轮专家问卷,专家意见“管理偏向经济学和管理学,仅在景观设计和规划层面论述即可,B4可转化为一项评价因子”,专家们表示同意,因此,在指标层保留最开始的三项,整合语句后,分别为资源价值、环境质量、旅游条件。
2.3.3评价因子修正
第一轮专家问卷中,专家们综合意见,B1“资源价值”中的“完整度”在城市公园旅游资源中重要性不明显,可去掉;专家一致认为“知名度”属于旅游资源的一项重要要素,应为B1资源价值的二级指标。在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后,B2“环境质量”增设“旅游信息”。随着对城市公园研究的深入,在第三轮专家问卷中,将B3旅游条件的二级指标“通讯条件”与“交通条件”合并,增设“旅游安全”二级指标。
经过对各层评价指标的修正,最终建立起的评价模型如图2所示。
根据现如今大多数城市公园的共性,笔者选取了6名相关领域的专家、20名游客以及4名公园管理人员作为评价人员,以求评价结果更准确、更可靠。对于三类人员评价权重和各类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按照层次分析法标定,笔者向相关专业的高校老师、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发放多轮问卷评分,再根据专家的最终评分构造判断矩阵,分别计算权向,求出加权评价值,即各因子的权重值,详见表2。
本研究在旅游开发理论的基础上,建立适用于城市公园的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以城市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综合评价为总目标,从资源价值、环境质量、旅游条件三个方面入手,从与评价内容关系密切的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环境质量、景观地域组合、旅游设施、客源条件等15个因子进行旅游资源及开发评价。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城市公园的旅游景观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对拓展城市旅游产业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