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庆市云阳教师进修学院 黄 森 黄文辉
目前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故事讲述”教学存在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学生文化素质低,理解故事内容的能力差;学生系统训练少,讲故事的技巧性不高;学生深入幼儿园少,讲故事的情景体验性不强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以身示范,使学生掌握讲故事的技巧,逐步培养和提高幼儿师范生讲故事的语言和表演能力,放手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习中提高讲故事的能力。
讲幼儿故事是幼师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但在实际的教学训练中,幼师生在学校讲幼儿故事只是演习,缺乏面对幼儿的真实场景,不是在真实的幼儿园里面对面地与幼儿交流,因此,参加工作后在讲故事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对故事内容理解能力差、故事讲述技巧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故事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有针对性地根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故事讲述教学的现状,寻找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师范学校学生讲故事的质量,是所有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1.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陈旧的教学理念影响故事教学效率的提高。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承担着“故事讲述”的教学任务,此板块的教学工作没有专业教师,没有单列课时,且部分语文教师毕业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大学学习期间没有受到过讲故事的系统的专业训练,所以,讲故事的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技巧贫乏,走上工作岗位后,基本上是沿用老套陈旧的教学模式,停留在读读、讲讲、写写故事的教学阶段,教师是主演,学生是听众,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同时,现有教材对幼儿故事讲述的技巧,也没有进行系统介绍,教师教学讲故事的技巧也不具体。在课堂上,教师大多是复述故事或者朗读故事,长此以往,学生就误以为讲故事即复述故事、朗读故事。这样的故事教学,随意性大,讲出的故事内容不生动,毫无吸引力,不受幼儿喜爱。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低,理解故事内容的能力差。近十五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生源质量发生较大的变化,绝大部分成绩好的学生都积极要求读普高,通过高考进入高等学府,从而导致中等幼儿师范学生文化素质严重下降。由于学生文化素质低、阅读面窄,很难理解所讲故事内容,对幼儿故事的领会能力差,更别说对故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了,所以很大部分学生讲故事其实就是在读故事。讲故事要求故事内容在心中,眼前有潜在的观众,语言的文字表述不要求固定,语言表达为故事内容服务即可;然而在实际的儿童故事讲述训练中,学生不能把自己所要讲演的故事内容同生活实际相联系,不能联系生活真实理解和深刻感受故事的内容情节、人物个性,不能提炼故事的主题。由于不能把握故事内容、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寓意和主题,所以很难把一个故事用幼儿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呈现出来。笔者曾对自己所教班级的新生进行过这样的调查,请学生课前上台即兴讲一个限时5分钟的小故事,结果没有一位同学能根据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出色地完成这一任务。
3.学生系统训练少,讲故事的技巧性差。由于学生平时在校上台实践训练少,导致讲故事时语气、语调或生硬呆板或平淡单调。讲故事要求“以声传情”,就是语调生动,高低轻重的变化符合语言规律,特级教师斯霞说,“语调在其主旋律上应保持清新、平稳,在平稳之中再加以变化,做到‘稳中有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发现学生讲故事时停顿、节奏感缺乏,肢体语言僵硬、不美观,在讲故事时声音不能依据故事中角色形象来凸显特点,人物形象不鲜明。再加上重庆地区的学生因受方言的影响,发音不规范,如平翘舌及“h”“f”不分,变音不到位,因此在讲故事中不能很好地模仿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把故事讲出来。
4.学生深入幼儿园少,讲故事的情景体验性不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般在第五学期才到幼儿园去实习,实习时间一般为2个月。在实习期间,学生需要学习的方面很多,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花在锻炼自己讲故事的能力上。讲故事实际训练少,真正面对幼儿讲得少,情景体验性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讲故事的能力的提高。并且,很多学生在幼儿园实习时给小朋友讲故事有畏难情绪,胆小,不敢讲,有的甚至干脆不讲。短暂的实习结束了,学生讲故事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没有完成“要我给幼儿讲故事”到“我要给幼儿讲故事”的蜕变。
在故事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讲故事的教学理念,建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切实做到以理论为导航,选精故事教学的内容,把实践训练作为教学的重头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成为讲故事的主人,鼓励学生以灵活多变的方式讲故事。注重培养学生讲故事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依据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去讲故事。鼓励学生别具匠心,勇于尝试,大胆创新,超越固式,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作为讲故事训练的主要目的。在课堂上,教师不仅仅局限于讲理论知识,还要注重讲故事技巧的训练,通过现场训练提高学生实际的讲故事的水平。
1.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故事讲述言语能力的提升
讲好故事的关键还在于声音。讲故事要做到语言三化,就是语言口语化,角色不同音色差异化,语气、语调个性化。
(1)语言口语化。讲故事的对象是幼儿,因此,我们在讲述时的语言就应该是比较亲切,用词通俗易懂,语气诚恳。故事一开头,就要用亲切的口语,使幼儿感到亲切自然,如:讲故事前,与幼儿交谈几句,“小朋友,喜不喜欢听故事呀?”“好,那我今天就给大家讲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猴子捞月》!”
(2)在讲故事时故事中不同角色、不同形象音色要不同,且富于变化。例如,《猴子捞月》中三个猴子的音色要完全不同:小猴子声音尖细,节奏稍快;大猴子要显示出声音的成熟稳重;老猴子的语速较慢,可用略带沙哑、颤抖或喘息等手法夸张地表现。
(3)语气、语调生动个性化。有的故事幼儿听起来感到索然无味,不愿听,原因在于教师讲故事,一调到底,语气语调缺少变化,没有个性化。例如,像“猴儿王找到个大西瓜”这个句子,有的学生就会讲得平平板板,语速平均,轻重一样,句调一致,毫无升降变化,正确的讲法应该是:“王”字后面稍作停顿,“王”“西”两字调稍高,“个”“瓜”都是轻声,“王”“大”“西”三字语气较重。在语速上,“找到个大西瓜”较“猴儿王”稍快。这样,讲出来的故事抑扬顿挫,生动活泼。
幼儿故事大多都是和人物、动物有关的故事,里面的角色经常有大段的对话。动物故事大多具有童话的特点,角色既有动物的特点,也有人物的特点,在角色语言的表达上要把两者结合起来。比如《狐假虎威》的故事,讲演者一定要把老虎的凶猛与愚蠢,狐狸的狡猾与高超骗术,以及小动物们对老虎的恐惧用语言模仿出来,才能增强故事的戏剧感,获得幼儿的喜爱。
2.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故事讲述表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善用肢体语言。幼儿故事讲演肢体语言的运用非常重要,只有丰富的肢体语言才能达到边讲边演的要求,才能增强故事的生动效果。幼儿故事的讲演与一般讲演对肢体语言的要求是不同的,一般讲演中的肢体语言不能过于频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而幼儿故事讲演要求肢体语言要贯穿始终,可以适度的夸张,这样才能对幼儿更具吸引力。因为幼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不是很强,而对肢体语言的理解力却很强。肢体语言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师范生肢体语言的练习要从模仿开始,通过一个阶段的模仿学习之后,根据故事内容创编肢体动作,做到所有的肢体动作与故事内容和谐。
(2)活用面部表情。幼儿对情绪的理解力超过对语言的理解力,幼儿教师的微笑能够增强自己的亲和力,缓解幼儿初到幼儿园时的紧张感。幼儿故事讲演者如果只有语言和动作,而不能辅助生动的表情,就不是完美的讲演。幼儿师范生故事表演的表情训练可以说是最难的一关,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放下羞涩大胆表演。涉及基本演技的训练,从喜怒哀乐的基本表情开始练习。比如吃惊的表情,可以是张大嘴巴,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训练中多加体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强调学生在表演中真情投入,这样表情才能真实自然,有感染力。
(3)巧用道具助兴。幼儿故事讲演可以借鉴儿童剧表演的方式运用道具,增强剧情的表现力和表演的形象性。道具包括服装、头饰,或者故事中的重要景物,幼儿故事讲演一般只有一位幼儿教师独立完成,所以表演服装可以选择与故事主角相关的服饰,有很多时候服饰会受到条件或者换装的限制,但头饰的运用相对就简单方便得多。头饰制作成本低,角色转换容易,还可以锻炼幼儿师范生美术和手工的能力。比如讲演幼儿故事《小红帽》,可以准备的道具有小红帽的帽子,外婆的围巾,大灰狼的头饰,其他与剧情有关的道具还有小红帽的篮子,猎人的枪(可以用玩具枪代替)等。当然还可以制作布偶或者纸偶道具,演出布偶或者纸偶戏。幼儿教师用制作的布偶或纸偶套在一个或者两个手上,就可以实现小剧场的效果。新颖的形式,精致的道具,一定会为幼儿故事讲演增彩不少。
1.设立长期培养、逐步提高的培养计划。幼儿师范生故事讲演能力的培养,绝对不是临近毕业时就能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参加应聘考试时的临时抱佛脚。幼儿故事讲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设立阶段性的培养计划,针对低年级幼师生主要培养其多听别人讲故事的能力,这就要求他们多到合作的幼儿园去听幼儿园优秀教师是如何给幼儿讲故事的,在听中学;中年级学生主要在学校讲演结合,再到幼儿园去给幼儿讲故事,注重故事的生动形象;高年级学生要做到能经常到幼儿园去即兴讲演幼儿故事,综合运用各种故事表现手法,并能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样由在幼儿园先听故事的训练再到讲故事的实践锻炼,让每个学生在自由、轻松、平等、愉悦的氛围中不断地充实自我、挑战自我、超越本我,形成积极的自我肯定,让学生敢讲、敢说、敢改。这样由易到难一步一个台阶,才能逐步实现培养目标。
2.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故事讲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了教师课堂的指导和训练,幼儿故事讲演应该更好地融入到幼儿师范生的学习和生活。自习课分组故事讲演练习,课外活动时间参加故事表演社团,让幼儿师范生融入到人人练、天天练的氛围中去。利用手机和网络技术,幼儿师范生不仅可以用录音和拍摄视频回放的方法,发现自己讲故事的优缺点,还可利用班群、朋友圈相互把拍摄的视频进行交流互动,更好地调动幼儿师范生故事讲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定期和不定期的举行故事讲演比赛,这可以刺激学生故事讲演的积极性,并且还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提升自己故事讲演的实践能力。
3.完善幼儿故事讲演的评价体系。幼儿故事讲演与一般课程的评价方式有很大差别,不能进行闭卷的理论考试,也不能进行集体考试,只能进行单人的口试,所以既符合故事讲演特点,又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故事讲演作为专业技能考核的重要内容,题目设置应该既符合幼儿故事的特点,又有利于幼儿师范生即兴讲演。考核题目可以是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故事梗概,甚至是图画或者关键词。参加考核的幼儿师范生要轮流参加考核,看题和准备的时间也应该相等,所以采用抽签或者按照学号排序,轮流准备、轮流口试的方法为最佳。这样就需要增加适量的考务组织人员,考试的评委老师也需要由专业教师、一线幼儿园教师组成,并且要有统一评分标准。只有细化出内容、语言、表演具体的分值,才能公正的评价,并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