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水电第一总队,广西 南宁 530028;2.广西南宁市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8)
近年来,地震、地质灾害、洪水等各类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地质地震特点影响,我国地震多发育于高山峡谷、深水险滩,自然环境极度恶劣,造成的灾害多是灾情复杂、时效性强、环境苛刻、协同困难的大震巨灾,应急救援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应急抢险装备作为重要的救灾物资,对这一“利器”的配置与性能也提出了较高要求,配置合理、性能完备则能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反之则会使抢险救灾显得无能为力。如在2008年5月的汶川地震抢险中,抗震救灾指挥部从全国各地甚至其他国家抽调应急救援装备驰援现场,为抢险救灾提供了各种灵活、高效的抢险装备(仅投入各类常用抢险装备几千台,折合功率约15万kW,价值超过3亿元[1]),为抗震救灾的胜利,特别是抢救生命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反,在2010年海地里氏7.0级地震抢险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大型应急救援装备,特别是专用应急救援装备,许多救援人员最后不得不用双手抢救生命和财产[2]。
地震救援,时间就是生命。近年来的抗震救灾、抗洪抢险、泥石流抢险等国内外抢险实践证明,专业的应急抢险装备决定着抢险的成效。总结、分析抢险救援装备在地震救援中的作用和现状,探索总结创新装备研发、装备体系建设、智能辅助决策等发展趋势,对推动应急救援装备的建设与发展,逐步提高国家应对各类灾害的危机管理能力、应急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复杂恶劣条件下、重特大灾害事故中的攻坚能力均十分必要。本文结合水电部队近年来参与的各种地震灾害抢险救援实践经验,分析各种抢险救援装备在地震抢险中的作用及其发展现状与趋势。
受我国应急救援专业装备使用、仓储、调配等原因限制,目前大量投入地震救援战斗的还是较为常用的工程机械装备,如挖掘机、推土机、吊车、破碎锤等。这些装备因其通用性好、适用性强,能够大面积调配,常常成为地震救援中的主战装备,在生命线开辟、废墟搜救、堰塞湖处置等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为了提高抢险效率,还必须配备专用的应急救援装备,如山地式挖掘机,发挥专用装备攻坚克难的“利剑”作用。
在我国,由于三级阶地分界明显,且地震灾害多发生在分阶地带。一旦地震灾害发生,往往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破坏道路,堵塞交通,阻碍各种救灾物资及人员的运送,严重影响救援效率。地震灾害下的应急、抢修道路,打通灾区生命线通常成为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抢修道路,任务形态与常见道路抢修基本一致,但紧急程度不同,在这一任务中传统抢险装备具备较大优势,可发挥主力作用。2008 年汶川大地震时,24条高速公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61条国级、省级干线公路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若干通往震区的交通要道被毁,造成救援力量进不去、伤病员转运不出来的紧张局面[3]。在此情况下,在国家紧急统筹下,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等常用应急抢险装备从全国驰援,投入生命通道疏通工作中。经过紧张施工,打通了多条通往震区的生命线。
地震发生时,经常引发大面积的建筑物坍塌破坏,造成大量人员被埋,清理废墟、搜救被困人员(特别是黄金72 h内)成为抢险救援的第一要务。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任务中,应急救援装备成为搜救被困人员,提高生还率的关键。此时,各种专用与通用应急救援装备必须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方能最大限度提升抢救生命的效率,如生命探测仪与各种破拆、挖出、起重设备的配合,营救被压埋的生命。生命探测仪进行生命搜寻,为应急救援指明方向;挖掘机等应急救援装备进行废墟清理、混凝土破碎;起重机进行各种构建的吊离,为救援不断创造条件。该救援任务以破除、支挡、搜救为主要任务形态,以破拆钢筋混凝土等高强度材料为主要任务,以抢救生命为目的,部分限制了常规应急救援装备推、挖、吊等常规效能的发挥,为了提高效率必须配备专业清障、破拆等应急救援装备。
我国的地震多发生于西南的高山峡谷地区,地震时经常诱发两岸山体滑坡,堵塞河流,蓄水形成堰塞湖,对下游地区生命财产形成毁灭性威胁。这一地震次生灾害,在我国最为多见[4]。应急救援过程中,及时发现并立即处置堰塞湖险情是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蓄水水位越低,处置越容易,风险越小,反之,则难度越大,风险也越高。处置该险情,以开辟泄流通道为主要任务、实现控制性泄流为主要目的,充分发挥挖掘机、推土机、钻机等常用应急救援装备作用,并利用其挖掘、推运、钻爆等优势。挖掘机开挖形成泄流槽断面,推土机推送渣土加深扩宽泄流断面,钻爆设备进行巨石解爆利于溯源冲刷。
地震发生后,在进行应急抢险装备调配时,必须按照数量充足、种类齐全、功能稳定、性能可靠、适用性强来进行全方位的调配考量。发达国家已基本实现模块化配置且各类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以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最为突出,研制出了许多适用于各种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应急抢险装备,包括多功能滑移转向装载机、防辐射推土机、远程遥控挖掘机等[5]。
随着我国对灾害应急抢险工作的不断重视,地震救援装备也得到了逐步发展,但总体而言,国内救援装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功能、技术水平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存在研发能力弱、集成化程度低、机动灵活性差、专用设备不足等问题。虽然国内救援装备研发起步较晚,还存在很多现实问题,但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止。
我国的各种应急救援体系、救援装备建设等多是在灾害发生以后才开始发展的,往往滞后于应急救援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大型或超大型救援装备,更是远远满足不了我国的救灾需求。虽然我国在历次的各种突发事件总结中,补充完善了不少法规预案[6],并明确提出要加强我国的应急救援装备研发力度,力促补齐短板,但因国家财力投入不足,以及相关企业面临高投入、低回报率的市场风险,造成我国应急救援装备研发力度不够,各种专用应急救援装备,特别是超大型应急救援装备迟迟不能面世,制约了我国在各种特大自然灾害中的应急抢险攻坚能力。
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使得西部应急救援基地装备储量不足。即使是在东部发达的地区,也存在专用应急救援装备缺乏(如专用的山地、两栖等装备)的问题,有限的应急救援装备多为常用工程机械装备。加之,我国还未建立完备的救援装备调配体系,经常会造成不能第一时间调配到急需救灾设备而影响救灾进度的尴尬局面,该情况在水电部队参与的汶川、玉树、舟曲地震抢险与深圳光明新区滑坡抢险中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影响了现场抢险进度。仓储与调配的问题,不仅存在“远水救不了近火”的现象,还会造成资源浪费,使资源得不到合理化利用。
应急救援装备的发展,必须有国家的政策扶持,否则按照市场规律将出现使用时的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颁布以后,国家又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扶持鼓励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应急救援人才的培养,以及应急技术、应急装备的研发、研制等。如2013年3月工业与信息化部颁布的《突发事件工业产品保障应急预案》,出台了推动应急救援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列出了“十二五”期间重点推动的应急技术与装备,同时还明确了工程产品必须具备的应急保障组织体系和响应程序[7]。政策的鼓励扶持,推动了应急产业向前发展,相关企业也加大了应急救援装备的研制力度。其中,徐工集团就在原军工装备生产的基础上进行了生产线改装,投入到应急救援装备的生产;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也逐步加大了应急救援装备的研发力度,并研制了不少专用应急救援工具,如惊天液压[8]。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先进技术在应急救援装备中的应用,助推了应急救援装备抢险技术的提升。如GIS、GPS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应急救援装备的调配效率,最大限度地保障应急救援现场的装备投入。2011年玉树地震抢险过程中,中联重科就利用安装在其生产的推挖装等大型装备上的GPS定位系统,第一时间找到了玉树震区周边的中联重科装备,并迅速调往救灾现场,为赢得抗震救灾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应急救援装备的发展,必须借力各种科技的进步,以进一步提升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类先进科技产物层出不穷,应急救援装备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完善,并朝着多样化、多功能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国家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必将在救援体系、能力与装备发展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推进我应急救援装备成体系快速发展,从而全面提升我国的灾害管理与救灾能力。
复杂多样、艰巨的应急救援任务及其自身规律决定了应急救援装备势必朝着多样化、多功能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逐步实现常规装备标准化、大型装备便携化、小型装备携行化、单一装备集成化,并注重机动灵活性、性能稳定性、经济实用性、种类齐全性、操作简易性和修理方便性。就我国而言,在顺应国际大势的情况下,必须针对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范围广的特点,研制必要的专用、大型应急救援装备,以满足特殊需求。同时注重GPS、GIS、无线遥控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应急救援装配主动配置、动态调配,以及远距离操控等功能,充分发挥抢险装备的效能。
目前,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已形成了通用、专用、大型、小型等应急救援装备合理搭配、军地联动、就近调配的应急救援装备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应急救援装备的供给,这一体系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我国的应急救援装备建设,也必将以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装备体系为基础,推动应急救援装备的研发生产、合理化配置与调配等。首先是根据不同地区自然与社会环境特点,综合考虑人口、灾频、交通等因素,编制有针对性的应急抢险预案,按需适量超配相应应急救援装备,并建立极端情况下的调配预案。其次是将属地驻军、机械企业及大型施工企业的通用、专用、大型等抢险装备依据需求纳入其中,进行军地资源的整合,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实现灾后救援装备的迅速投送。对于应急救援装备配置薄弱的灾害多发区,应加大应急装备建设。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以及现场总线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应急救援装配的配置与利用也不例外。应急救援装备利用率低下,特别是各种专用的应急救援装备。为了提高装备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相应的应急救援装备辅助调配系统,实现对应急救援装备的储备、管理、维护、调配、运用的统一指挥,实现应急救援装备决策的智能化成为趋势。在这方面,我国与美国、日本、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短时期内难以赶上,但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充分吸取国外成熟的技术经验和优势,推动我国应急救援装备辅助决策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应急救援装备辅助决策系统的开发,可以结合应急救援指挥控制系统的开发同步实现,并作为其子系统运行。
(1)专业的应急救援装备在震后各应急抢险任务中发挥着抢修道路、打通灾区生命线,清理废墟、搜救被困人员,开辟泄流通道、降低或消除堰塞湖风险,固堤疏浚、机械化抢险等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应急抢险的胜利。
(2)我国灾害频发,而应急救援装备的发展与抢险实践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存在应急救援装备研发起步晚、储备不足,装备体系不完善、总体利用率不高等问题。近年来随着政策的引导和科技的发展,应急救援装备得到了逐步发展,其技术性能也得到了一定提升。
(3)为满足未来抢险战场的需要,应急救援装备应朝着多样化、多功能化和信息化发展,应建立完善的应急装备体系和开发应急救援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应急救援装备调配、使用高效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