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乞巧歌中对新中国历史的反映

2018-03-26 18:46赵逵夫
甘肃农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乞巧

■赵逵夫

赵逵夫(1942- ),男,甘肃西和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全国赋学会顾问,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文学遗产》编委,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中国文学研究》编委。长期从事古代文学与文献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先秦两汉文学、文献和历代诗赋研究为主,并及魏晋南北朝文学和古代文化。出版有《屈原与他的时代》《屈骚探幽》《古典文献论丛》《读赋献芹》《滋兰斋文选》《先秦文学编年史》(主编)《先秦文论全编要诠》(主编)《历代赋评注》(主编)《楚辞语言辞典》(主编)等。在《文史》《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丛》《文献》《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先后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发放的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

先父赵子贤先生1936年所编《西和乞巧歌》一书所收只是当年8月以前传唱的乞巧歌。但此后的每年乞巧节,西和城乡的姑娘们仍然要编一些关于时政新闻的新歌,只有“文革十年”有所中断。四十年代歌中抨击吸鸦片等坏风气,揭露旧政府抓壮丁、派佚派款、压榨老百姓的内容,与此前的相近,但同时也有一些新的内容。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西和乞巧歌》书后所附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乞巧歌中,有反映红军过境的《红军长征过西和》:

走江口,过茨坝,大营扎在曹彭家。

三角地畔路过走,李家窑上杀条狗。

周家大寨缓商量,席家川里吃干粮。

皇城上安的水机关,两架飞机打旋旋。

土桥峪下山入平川,炸弹丢在云雾山。

大军过了横岭山,晚上住在石家关。

西和一仗打得欢,红军直下徽成县。

还有一首《皇城高,观山高》也是唱红军过境的:

皇城高,观山高,两架飞机高空飘。

飘过云雾到草关,黑爷庙前摔炸弹。

摔下炸弹没响动,红军过了纸坊镇。

纸坊镇镇子宽,四面山头齐呐喊。

喇叭响,红旗展,红军过了徽成县。

由于长期封建社会中妇女从小所受沉重的压制,所以乞巧歌中歌唱现实的歌大都是抑郁、沉闷甚至愤怒的,而这两首却表现出少见的轻快、欢乐与豪迈。看来,在1936年陇南的姑娘们已由中国工农红军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其次是关于全国军民抗日的反映。甘肃虽然是后方之地,但在地方人士宣传下,抗日情绪高涨。同时1937年开始西和有了无线电收音机,对形势发展也了解较快。故当年县上即开始招抗日战士,首批招六十多人。抗日战争中西和入伍者牺牲于抗战中的烈士有四十五人。次年,“抗日中小学教师服务团”来县上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组织“青年话剧社”、“文化服务社”等,《大刀进行曲》、《打回老家去》等抗战歌曲在青年中普遍流行。乞巧歌中对抗日战争的反映使我们看到这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事件在城乡女孩子中的反应。如其中一首中唱:

五月里来小暑天,日本鬼子生事端。

卢沟桥上炮声响,阴谋强占我江山。

六月里来大暑天,抗日之声震云天。

二十九军英雄汉,奋死激战抗凶顽。

七月立秋杀气来,日寇的重炮打上海。

抗日的烈火熊熊起,山山水水刀枪立。

八月里来八月半,东河坝里试子弹。

还有抬炮水机关,炮子儿落在崆峒山。

九月里来九月三,日本的飞机到黄河边。

中国人调起朝天炮,打得日机往下掉。

由这些歌可以看出,即使是陇南山区穷乡僻壤中的妇女儿童,在抗战中都关心着战事,对侵略者表示出极大的愤慨和蔑视,表现出必胜的信心。

1949年以后乞巧歌词中有很多歌唱共产党、毛主席,歌唱新社会的,也有不少是反映新的政策、形势、政治运动以及社会风貌、社会风俗的,土改、抗美援朝、三反五反、互助组、合作化、公社化、自由恋爱等都有所反映。如反映抗美援朝运动的《抗美援朝捐献》、《挣下粮食支前线》;反映1955年的一场冰雹打坏庄稼的《社员的生活没困难》。反映出新时代妇女对政治的关心和主人公的心态。如《土改闹了身翻》:

过罢冬至打春哩,土改队来到我村哩。

访贫问苦家家跑,拉起家常穷根找。

盘山的骡子下了坝,贫雇农最听党的话。

斗地主,反恶霸,有党撑腰天不怕。

人多拾柴火焰高,村村的农会成立了。

贫苦农民闹土改,分房分地分浮财。

恶霸斗了恨消了,土改闹了身翻了。

春风吹动坡上草,共产党把人救活了。

再如《土改分地忆春耕》:

春季里来草芽青,土改分地忙春耕。

你撒籽来我送粪,互助合作来变工。

夏季里来百花艳,禾苗出土长得欢。

按时追肥锄杂草,用心作务好增产。

秋季里来百花香,快割快碾快归仓。

小河有水大河涨,农民要缴爱国粮。

冬季里来梅花红,贴对联来挂灯笼。

丰收不忘共产党,好景全靠解放军。

此外,如《十将军》歌唱朱德、彭德怀等创建了丰功伟绩的革命领袖的歌,表现出对新中国的深沉的爱和对革命领袖的无限崇敬。

当时有的歌虽然带有当时的时代特色,批判劳动不积极的人,但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买手绢要鸡蛋换、穿衣裳要布证,队里常把一些认为有问题的人集中起来白天劳动、晚上站在会场前面接受群众批判等在文革前普遍存在的现象,能唤起人的记忆:

六月里来入伏天,马拉碌柱把场碾。

碾的碾,扬的扬,再叫社员来分粮。

你的多,我的少,我问队长啥领导?

会计拿起盘子算,你的工分少一半。

按工分粮你不信,今天的分粮是干证。

七月里来秋凉了,不发布证着忙了。

不发布证着了忙,买手绢儿缝衣裳。

手绢还要鸡蛋换,没鸡蛋的往过站。

布证它是四尺半,八两棉花没处干。

天天叫着上农建,农建组里干不惯。

专政组里强迫干,会上还得前面站。

干得不好不记工,冷汤喝得肚子疼。

这些作品所反映的,是一般的历史书中所看不到的,表现出细微而真切的历史过程,一些经历了那段历史的人读起来虽然引起一些痛苦的记忆,感慨万千,但也有一种亲切感,可以说这是真正的“微观史”。

改革开放初期,则表现的是社会变革中的欢快心情。如《人民公社解散了》:

抬石头的棍断了,人民公社解散了。

桦木轮子榆木辕,农民种上责任田。

世上出了金不换,改革政策再不变。

树上结了榆钱了,光景有了眉眼了。

篅里的粮食装满了,信用社有了存款了。

顿顿吃上白面了,穿上毛料绸缎了。

不下白雨(暴雨)河清了,日子过得遂心了。

土碗换成金碗了,农民的眉头都展了。

这当中没有空话,没有应景的话,没有标语口号,表现出发自内心的高兴。再如《三中全会北京开》:

三中全会北京开,改革的政策出了台。

出了峡口是大路,联产承包地到户。

母鸡下了金蛋了,富民政策兑现了。

辣子红了柿子红,八仙过海各显能。

责任田活像聚宝盆,帮助农民脱了贫。

热头出来照九州,农村改革粮丰收。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印象和它的历史地位由此可见。这些都具有历史认识价值,是人民以新时期好的政策的由衷的赞颂。

总之,1949年以后西和妇女在乞巧活动中编的这些歌,虽然出自少女之口,但不仅代表了整个妇女的心声,也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实感情。它们是西和新时代中姑娘们心声的纪录,也是新时代中历史的真实纪录,是全国几十年发展变化的缩影。

2006年西和县被全国民协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2008年西和县的乞巧节俗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名录,2015年8月12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第七届乞巧女儿节新闻发布会已宣布我省已将西和乞巧列入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计划。我同有关同志正在搜集整理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的乞巧歌,准备编辑《西和乞巧歌》的“续编”。

[1]赵子贤.西和乞巧歌[M].上海远东出版社,2014.

[2]赵逵夫.西和乞巧节[M].上海远东出版社,2014.

[3]赵逵夫.中国女儿节西和乞巧文化[M].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乞巧
传统节日类非遗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传承实践及其思考
——以甘肃西和乞巧节为例
潭山乞巧
乞巧文化在中学教学中的意义
藕断丝连
珠村乞巧节俗的“活字典”
“我们的节日·乞巧节”理论研讨会在甘肃西和举行
乞巧七夕
陇南本土对乞巧文化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七夕节的起源和发展
七夕,向织女乞一双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