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来临话七夕

2022-05-30 18:08:38李石
北京纪事 2022年8期
关键词:杂记西京乞巧

李石

2022年8月4日,农历七月初七,是我们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七夕节,俗称“巧节”,又称“乞巧节”“双七节”。

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是我们在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因为“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节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据《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戚夫人提倡夫妻之间要长相厮守、白头偕老。随着牛郎织女故事的掺入,七夕节便一步步变成了情人节。

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節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我认为,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七夕节也不应该仅仅是爱情节、情人节,还应该是乞巧节。学习一些针线活,不仅可以应付缝个扣子这样简单的家务,更是培养传统美德一种方式。而如今流行于网络上的各种DIY手工,很多都与“乞巧”有关——DIY手工包、十字绣、毛线绣等,作为个人爱好,既是很好的休闲活动,也是展示“心灵手巧”方式。

我在历次七夕节活动策划中,与社区的干部一起开动脑筋,围绕七夕乞巧,组织社区居民们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出一个个玲珑活现的小动物,也策划过挑补绣花项目中最简单的胸针制作活动。精美小巧的作品使居民在七夕乞巧活动中享受了快乐。

2008年6月14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猜你喜欢
杂记西京乞巧
《乞巧》
学苑教育(2022年26期)2022-03-02 00:59:04
潭山乞巧
听海
南风(2021年14期)2021-06-13 08:50:46
凿壁偷光
乞巧文化在中学教学中的意义
清风(2020年18期)2020-10-28 07:21:00
欧拉秀玛杂记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44
乞巧七夕
泰安杂记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42
村居杂记
散文诗(2017年17期)2018-01-31 02:34:18
文心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