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阳,李 慧,张 艳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130033)
HP(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密切相关, HP与口腔多种疾病也密切相关[1-3]。如何彻底根除幽门螺杆菌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通过比较三种胃炎患者胃及口腔HP检测阳性率探讨慢性胃炎与口腔及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为临床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1.1研究对象
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消化内科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炎患者 62例,其中萎缩性胃炎16例、糜烂性胃炎22例 、浅表性胃炎 24例,各组间年龄性别等自然条件无显著差异,近 3个月未服用抗生素和胃药,未做口腔牙周治疗,口腔至少有4颗磨牙,年龄26岁-58岁,平均年龄 42.5 岁,男 33例,女 29例。无全身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口腔幽门螺杆菌检测 采用福建三明市贝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幽门螺杆菌检测试剂盒(快速尿素酶法)检测口腔幽门螺杆菌。
在底物微孔条上,每孔加入反应液2滴(100微升),每位患者均取4颗磨牙作为取样牙。局部隔湿、消毒,吹干后,用消毒刮匙刮取龈上龈下菌斑,将菌斑置入药液内:在10-25℃条件下1分30秒±30秒观察结果。
结果判定:衬白纸在自然光线下观察各孔内药液颜色变化情况:无变色反应为阴性,呈红色-紫红色为阳性。
1.2.2胃幽门螺旋杆菌检测 尿素[14C]呼气试验(14C-UBT):应用深圳中核海德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尿素[14C]呼气试验药盒及液闪仪(型号:HUBT-01A)检测胃幽门螺杆菌。
受试者早上空腹,受试前漱口,用20 ml凉饮用水送服尿素[14C]胶粒一粒,2.78×10-2MBq(0.75×10-2mCi),静坐25分钟,开启CO2集气剂一瓶,插入有防倒流装置的气体导管,导管下端浸入集气剂液内,受试者通过导管吹气,当CO2集气剂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吹气(约1-3分钟),气体样品收集完毕,在瓶盖上标记编号,用洁净吸管向样品瓶内加入稀释闪烁液4.5 ml,加盖密封,用洁净滤纸擦净瓶壁和瓶底。测定每个样品瓶之前用随测定机器配备的本底瓶测量本底瓶(dpm),溶解摇匀后于液闪仪上做样品14C放射性(dpm)测定2分钟。
阳性判断值:14C-UBT≥100 dpm/mmolCO2时,可判定受试者为Hp阳性。
35例患者胃和口腔HP均阳性,有19例患者胃和口腔HP均阴性,6例患者胃HP阴性口腔HP阳性,2例患者胃HP阳性口腔HP阴性。三种胃炎胃和口腔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均为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经χ2检验胃HP阳性率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口腔HP阳性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胃和口腔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三种胃炎胃及口腔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比较
国内外研究认为HP是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因之一[4-6],流行病研究也表明较多的健康人群口腔HP 检测阳性,口腔黏膜、唾液、牙菌斑中均能检测到HP 阳性,口腔HP与牙周炎、口腔溃疡、口腔扁平苔癣等口腔疾病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口腔HP 根除影响胃HP根除,口腔HP 可随着进食进入消化道,引起消化道HP感染,因此多数人认为胃HP感染与口腔HP相关,口腔HP可能是胃HP的重要来源,口腔黏膜和胃黏膜有类似的组织学特征,胃内HP与口腔HP可能存在着交叉感染[7-9]。HP通过其特殊的定植因子定植于胃黏膜,可产生尿素酶等细菌因子改变了局部胃黏膜生化环境,通过产生的毒性因子直接损伤黏膜,或诱发局部与全身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导致胃黏膜组织损害,胃肠疾病患者口腔中HP检出率与胃肠疾病的类型密切相关[2,7,8]。
本研究应用尿素[14C-]呼气试验检测胃HP阳性率,避免了胃黏膜侵入性损伤,简单方便,患者易于接受。应用快速尿素酶法检测口腔HP快捷简便,患者也易于接受。本研究结果显示胃和口腔HP阳性率为萎缩性胃炎明显高于糜烂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提示HP感染可能与胃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也间接表明HP 是引起慢性胃炎的原因之一。在萎缩性胃炎阳性率较高,可能与胃癌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我们HP防治应作为胃炎、胃癌等疾病防治的重要手段。绝大多数患者胃HP阳性,口腔HP也阳性,各组胃炎患者口腔HP阳性率虽然无显著差异,但随胃炎严重程度升高,提示口腔HP可能是胃HP的重要来源,加强口腔保健,对健康人群进行口腔健康指导对于HP相关疾病防治有重要意义,清除口腔HP对于根除胃HP意义重大。有 些胃炎患者胃内及口腔内均未检测到HP阳性,提示胃炎并非均由HP感染引起,有 些患者口腔HP阳性胃HP阴性,可能是非HP性胃炎。有极少患者胃HP阳性口腔HP阴性,可能检测方法的误差,或口腔检测部位局限性,也不排除胃HP不是来源于口腔。
本研究病例数有限,检测方法单一,检测结果可能有一定的误差,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慢性胃炎等多种HP 相关疾病中的致病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更深入研究。
[1]高 琳,陈文举,朱敏琦.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6):851.
[2]杨 成,崔梅花.幽门螺杆菌致病因子及其致病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7,25(10):857.
[3]陈 骏,何祥一,吴凌莉,等.幽门螺杆菌口腔定植和胃肠疾病的关联性研究[J].华西口腔学杂志,2011,29(4):351.
[4]郭亚平.幽门螺杆菌阳性与慢性胃炎 和消化性溃疡关系的相关性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0):125.
[5]李 伟,胡红梅.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牙周炎相关性的系统评价[J].井冈山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3.34(2):94.
[6]方建红,徐俊峰,洪振华,等.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5):124.
[7]吴雨晴,金小晶.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幽门螺杆菌根除及预防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6,24(2):162.
[8]孙 佳,法永红,杨永进,等.幽门螺杆菌与口腔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5,42(1):93.
[9]李风舟,姜 泊,章锦才,等.牙周健康状况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的研究[J].广东牙病防治,2011,19(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