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华 刘恒方 张 敏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郑州 450052
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s disease,AD),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1],,该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慢性记忆力减退、语言功能障碍、认知能力下降等[2]。临床上,AD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3]。AD的治疗药物发展很快,从传统的脑代谢改善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发展到抗氧化剂、抗炎药、金属鳌合剂等[4-5]。近年来,临床上在对轻、中度AD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另加入神经生长因子对其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显著,本研究拟阐明其对AD患者临床疗效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1.1一般资料将2015-06—2017-06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AD患者为研究的对象。参照《精神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6-8]对AD的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以数字随机法分成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男22例,女38例,轻度AD 31例,中度AD 29例,年龄(68.2±6.4)岁。实验组(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组)男23例,女37 例,轻度AD 28例,中度AD 31例,年龄(67.3±4.9)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认知、记忆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并常规给予脑蛋白水解物、维生素C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肌内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20 μg,1次/d,共8周。在对2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饮食护理、认知能力训练、心理疏导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以提高其疗效。
1.3观察指标分别于疗程前、疗程结束1个月后评定以下相关指标:(1)临床痴呆评定量表[9](CDR)评价2组患者痴呆程度,CDR总分51分,得分越高表示痴呆程度越严重;(2)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10](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能力,MMSE总分为30分,患者得分越高认知能力越强;(3)日常生活能力量表[11](ADL)评价2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总分为80分,得分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差;(4)采用生活质量量表[12](QOL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高;(5)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 IL-1β、IL-6、CRP、TNF-α水平,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13-14]。
2.1 2组治疗前后CDR、MMSE、ADL、QOL评分比较结果显示,在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后,CDR、ADL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MMSE、QOL出现显著上升(P<0.05),疗效显著。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CDR、MMSE、ADL、QOL评分比较
注:实验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表示实验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
2.2 2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疗程结束1个月后测量血清 IL-1β、IL-6、CRP、TNF-α 水平,结果显示,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注:实验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实验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AD的发病率逐年攀升,而本次实验,采用最新提出的鼠神经生长因子作为主要治疗药物,探究其对AD的影响。
AD患者的行为失常主要是由于特定的神经元数目减少[15]。许多神经营养因子具有促进胆碱能神经元的存活和分化作用。动物实验表明 NGF能防止轴突损伤的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当胆碱能神经元向海马的投射因轴突中断而受损时,脑室内注射NGF可防止这些神经元退化。神经生长因子(NGF)是最早被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类物质,在神经系统中,神经生长因子主要由海马和额叶皮层为主的靶区脑组织产生,通过胆碱能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摄取后,经轴浆逆向运输至胞体所在的神经节,是基底前脑、隔区胆碱能神经元的主要营养因子[16];此外,神经生长因子还可以提高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乙酰胆碱的释放及胆碱乙酰基转移酶的活性[17]。研究认为基底前脑、隔区等区域的病变可导致以上区域的胆碱能神经元活性降低,进而淀粉样蛋白沉积,最终导致老年痴呆[18]。具体到分子水平上,NGF 能与神经细胞膜上的多个受体结合,其中一类称高特异性 NGF 受体,另一类为低特异性受体。高特异性受体的特点是与 NGF 结合具有较低的分离率,而低特异性受体与此相反,具有高分离率[19-21]。最近研究证实高特异性受体基因是原位癌基因家族成员之一,这个原位癌基因编码一个酪氨酸激酶,此酶被认为与传递NGF信号有关,而这种信号传导可能作为AD的病因之一。因而,作为治疗AD的潜在因子,NGF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本研究显示,在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后,CDR、ADL出现显著性下降,MMSE、QOL出现显著上升,说明鼠神经生长因子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缓解痴呆的临床症状。2组患者在治疗前,疗程结束1个月后测量血清 IL-1β、IL-6、CRP、TNF-α水平,实验组血清 IL-1β、IL-6、CRP、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血清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可能是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AD的作用机制之一。总之,利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对AD患者具有显著功效,适合在临床中推广使用。由于客观条件限制,还需大样本临床试验、临床相关指标检测的进一步探讨。
[1] TUSZYNSKI M H,YANG J H,BARBA D,et al.Nerve Growth Factor Gene Therapy:Activation of Neuronal Responses in Alzheimer Disease[J].JAMA Neurol,2015,72(10):1 139-1 147.
[2] 张颖,闫洪娟,郭建华,等.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痴呆[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 (19):2 838-2 843.
[3] 杨银洁.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轻、中度老年痴呆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1):5 430-5 431.
[4] 仇成轩,闫中瑞,杜怡峰.延迟老年痴呆症发病的人群干预策略[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7,26(6):501-506.
[5] FERREIRA D,WESTMAN E,EYJOLFSDOTTIR H,et al.Brain chang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with implanted encapsulated cells releasing nerve growth factor[J].J Alzheimers Dis,2015,43(3):1 059-1 072.
[6] BELROSE J C,MASOUDI R,MICHALSKI B,et al.Increased pro-nerve growth factor and decreased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non-Alzheimer'sdisease tauopathies[J].Neurobiol Aging,2014,35(4):926-933.
[7] ONYANGO I G,AHN J Y,TUTTLE J B,et al.Nerve growth factor attenuates oxidant-induced β-amyloid neurotoxi-city in sporadic Alzheimer's disease cybrids[J].J Neurochem,2010,114(6):1 605-1 618.
[8] KNIEWALLNER K M,GRIMM N,HUMPEL C.Platelet-derived nerve growth factor supports the survival of cholinergic neurons in organotypic rat brain slices[J].Neurosci Lett,2014,574(1):64-69.
[9] HONDA H,SASAKI H,HAMASAKI H,et al.Trends in autopsy-verified dementia prevalence over 29years of the Hisayama study[J].Neuropathology,2016,36(4):383-387.
[10] 许芸,谭凌玲,汪凯,等.带状疱疹患者血液中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STAT3功能评估及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干预效果[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3):1 350-1 353.
[11] 张冬迅,胡艳云,尹超.鼠神经生长因子配合甲钴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6):1 799-1 801.
[12] 段志辉,曹友林.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依达拉奉用于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4):44-47.
[13] 杨培中.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奥拉西坦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疗效和炎症因子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17,41(1):28-30.
[14] 管来顺,杜工亮,胡炜,等.神经节苷脂与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7,25(9):557-561.
[15] 李艳萍,罗玲,丁农乐.青少年口腔正畸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的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5):1 539-1 542.
[16] 杨丹,刘士林,刘铁刚.肝素吸入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改善作用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6,40(1):30-31.
[17] 王海波,曹文慧,安宁,等.微创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9):5 730-5 732.
[18] ARMSTRONG R A.Survival in the pre-senile demen-tia 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 with TDP-43 proteinopathy:effects of genetic,demographic and neuropathological variables[J].Folia Neuropathol,2016,54(2):137-148.
[19] 陈亮,景姗,孙蓓,等.健脾化瘀解毒中药复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EGF、TGF-β1及TNF-α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5):352-355.
[20] 倪朝海,朱萍,张正才.β阻滞剂联合碳酸酐酶抑制剂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术后眼压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3):490-492.
[21] ENGELHARDT E,GOMES M M.Alzheimer's 100th anniver-sary of death and his contribution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enile dementia[J].Arq Neuro-psiquiat,2015,73(2):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