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鼓龙鼓虎“长衫龙”芦笙舞传承困境与机遇

2018-03-26 08:48姚志辉胥春华
运动精品 2018年12期
关键词:花苗芦笙长衫

姚志辉 胥春华



传统体育鼓龙鼓虎“长衫龙”芦笙舞传承困境与机遇

姚志辉1胥春华2

(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2.贵阳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5)

民族传统体育鼓龙鼓虎“长衫龙”芦笙舞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目,具有较典型的芦笙舞蹈表演形式,是贵定县苗族小花苗同胞用于丰富生活、表达感情、庆祝、祭祀等采用的舞蹈形式。采用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对“长衫龙”芦笙舞蹈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传承范围小,传承人教学交流少,教学能力较低。谷撒寨青壮年人多在外面工作,不利项目的传承与开展。

传统体育;“长衫龙”;芦笙舞

1 传统体育鼓龙鼓虎“长衫龙”文化及发展背景

鼓龙鼓虎“长衫龙”是贵州省苗岭山麓小花苗聚居区贵定县新铺乡独有的一种芦笙舞蹈,它是以龙的动作命名,以龙的形象进行舞蹈的苗族芦笙舞,动作幅度大,有一定的难度和技巧,被称为“东方探戈”。由于时代的变迁及发展,现在贵定县只有谷撒寨有鼓龙鼓虎“长衫龙”表演人员及传承者。

鼓龙鼓虎“长衫龙”最早是在龙鼓、虎鼓的鼓声伴奏下吹着芦笙跳起舞蹈,芦笙、舞蹈动作结合着龙鼓、虎鼓的鼓点节奏,形成统一的音乐和舞蹈动作的结合。调查了解到,现在在鼓龙鼓虎“长衫龙”表演中龙鼓、虎鼓的伴奏早已失传,现有的10个传承人都未见过龙鼓、虎鼓的伴奏形式,也挖掘不到原生态的龙鼓、虎鼓的表演形式。

对苗族的乐器及舞蹈调查发现,鼓、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结合着鼓、芦笙进行舞蹈的形式最多。演奏时将词、曲、舞融为一体,曲调优美,歌词内容丰富,极富本民族艺术的古朴性和原始性。苗族少年通过学习芦笙和背唱芦笙词来获取做人的道理和知识[1]。苗族从喜爱的乐器入手编排舞蹈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产生的芦笙舞蹈形式也多样化,如贵州的“滚山珠”、“长衫龙”、“锦鸡舞”等。

鼓龙鼓虎“长衫龙”从远古时期原始状态的雏形“阿冗玓”到隋朝文帝开黄元年(公元581年)建立宾化县以来,由朝廷准予建县而用“长衫龙”为庆典舞,到北宋后期用于纪念苗族英雄人物的祭祀,因而舞蹈形式在这一时期“定型”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长衫龙”的功能逐渐丰富,它伴随着小花苗人民的建房、安神、嫁娶、丧葬、立碑等活动,但谷撒寨小花苗同胞跳“长衫龙”芦笙舞,主要以祭祀为主。祭祀龙神虎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它反映了苗族人民热情质朴,雄浑遒劲的民族性格和气质,也反映了苗族人民心中的理想和希望。既有原始对鼓龙、鼓虎动作的模仿,又暙含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求;既表现了对原始龙、虎的崇拜,又表现了人民期盼平安、渴望硕果丰收的喜悦心情。

2 “长衫龙”表演形式

2.1 表演特征

“长衫龙”花苗芦笙舞分为男子单人舞、双人舞、四人舞、十人舞和群舞形式,但多以男子群舞为主。当时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传男不传女”,因为此舞是不外传的,传给女孩子嫁出去又传到其他寨子。其特点:舞者始终联翩起舞,舞蹈和谐迤逦,刚柔兼蓄,韵味古朴。舞者身穿黑色或蓝色长衫,头插野鸡翎,口带髯口,腰系红腰带,手执芦笙,自吹自跳,随着流畅的芦笙旋律,以大幅度的姿态,忽前忽后,时而转侧腾挪游离起伏形如游龙,栩栩如生,时而垫步前进,昂首向上,犹如雄鸡翩翩起舞。以圆、卷、上下翻腾的拟龙化形态出现,体现一种深沉古朴的韵味[2]。“长衫龙”苗族芦笙舞蹈用八个字来形容就是“原始、古朴、粗狂、神迷”。它是小花苗同胞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一种舞蹈,由于本民族的祭祀和重大节日庆典,由于小花苗人没有文字记载,靠口授传承。

2.2 动作结构

苗民对龙的崇拜最终以舞蹈的具象外化观念形式展现出来,以“图腾同体化”的信俗方式,表示对 “图腾是祖先的亲属观念”的认同、崇拜,即—“我就是龙”,取悦图腾,希冀图腾物降瑞人间,实现愿望,保佑民众[3]。

“长衫龙”苗族芦笙舞蹈主要以双人二合一表演为主,主要表现为龙的神、形之韵。舞者舞蹈时身体、舞步、手执芦笙合而为一。身体随着舞步、芦笙的变化而变化,形成独特的造型。每个造型主要体现在眼神、舞步、芦笙及身体的配合。舞步时而垫步前进,昂首向上,时而磋步。转侧腾挪,游离起伏形。时而单脚垫步前行,时而双脚踏蹲弹跳蹲腿。由于二人配合默契,好似跳“探戈”舞,“东方探戈”的美誉由此而来。舞动动作的基本结构有所不同,取决于舞蹈人员配合的人数不一样。“长衫龙”苗族芦笙舞蹈主要有八个部分动作,即龙戏珠、龙比角、龙抬头、龙布阵、龙嬉虎戏、龙绕柱、龙治水、四海翻腾。

龙治水动作是表演者侧身往左或往右磋步接踏腿,人体成弓形,双臂用力大幅度挥舞芦笙;龙布阵动作是群龙四方布阵,四方磋步轻度踏蹲、踢腿,躬身昂首向上;龙比角动作是面对面、角对角、芦笙对芦笙,左右起舞,前进后退,双腿立膝抬头双目对视;龙绕柱动作是面对面、双肩紧靠,磋步左右缠绕;龙抬头动作是二人并排站立,昂首向上,游离起伏,两臂左右挥舞芦笙,垫步前行;龙戏珠动作是二人并排站立,脚与芦笙相反方向对峙,转身踏蹲,一高一低,芦笙同边戏珠;龙嬉虎戏动作是一站一卧,拧身急转,抬腿横跨过卧扑式芦笙手头顶;四海翻腾动作是四人两两成对,大幅磋步前进或后退,造型方队,左右用力挥舞芦笙,磋步躬身前行或后退。

2.3 音乐选编

“长衫龙”的芦笙曲目很多,一般情况下舞蹈时,必须根据场合选择曲目。如跳圆、祭祀、民间佳节正月跳月、七月米花节等。婚俗、立房、祭祀等活动,选曲不能混淆。芦笙曲调有:苗族少女调、行进调、狂龙调、谈情调、敬老调、庆节调、婚俗调、立房调、祭祀调和其他娱乐调。以下列举常用的芦笙曲调:

前奏调:指吹完一首芦笙调后接前奏曲,前奏芦笙曲目,再接前奏曲。

苗族少女调曲目:这首曲目是苗族少女在看到苗族男青年跳芦笙时,想同男生共舞的喜悦心情而唱出的心声。曲调:我是苗家小姑娘,穿起衣服亮堂堂;高高兴兴来跳圆,高高兴兴来会郎。

乐谱:

行进调:“长衫龙”苗族芦笙舞行进调,通常用于大型节日庆典,游行表演时吹奏。舞者随欢快节奏的芦笙旋律手执芦笙作行进表演。曲词:行云东南龙抬头,四海翻腾龙幡柱。

乐谱:

狂龙调:“长衫龙”苗族芦笙舞曲目狂龙调,是指舞者舞到高潮时,“龙性”

大发,狂吼,此时芦笙节奏加快,手执芦笙用力挥舞,作排山倒海式的“龙”的形象。曲词:乌龙腾飞显神威,群龙闹海龙聚会。

乐谱:

谈情调之《我妹随我跳芦笙》:由于跳圆时,姑娘跟随在吹芦笙的阿哥后面

手舞足蹈,阿哥中意其中一位姑娘时,发自内心地用芦笙吹奏此曲目,对此姑娘示爱,然而听到此曲目,大家就知道阿哥看中其中的一个姑娘。曲词:阿妹跟我跳芦笙,手舞足蹈好开心;漂亮衣服亮晶晶,慈善脸蛋笑眯眯;边跳边看你美貌,如一姑娘我爱你。

是苗民对真、善、美的诉求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3]。

3 “长衫龙”传承困境

3.1 传承范围小,不利于传统体育发展

鼓龙鼓虎“长衫龙”芦笙舞开展、传承时间久远,但现在龙鼓、虎鼓已经失传,并且此项芦笙舞传承范围非常小,只有撒寨一个村寨开展,并且能进行自吹自跳的大约有三十人,其中有十位是鼓龙鼓虎“长衫龙”芦笙舞省级传承人。只局限一个村寨开展,不利于传统体育发展与传承。

3.2 多数传承人会做不会教

传承人是鼓龙鼓虎“长衫龙”芦笙舞传统体育项目得以保护的主要因素,传承人的教学水平、能力也直接影响传承与发展效果,在调查中发现十位传承人能够进行系统、全面教学的人很少,大部分是会做,但不能够进行系统教学。只有兰衡老师能够从教学角度进行培养,其他传承人还不能够进行系统教学。这也影响了项目的良性发展。

3.3 传承人教学交流少,不利于在中小学传承

传承人教学能力较低,与传承人之间教学交流少有直接原因。现在传承人在中小学教鼓龙鼓虎“长衫龙”芦笙舞有两人,一个在新浦中学、一个在四寨小学,在新浦中学的兰衡老师经验丰富,据他本人讲,最开始教学时也是不会教,但在十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教学方法,也形成了一套教学理论体系,教学效果较好。但在四寨小学的传承人会做不会教,还没有自己的教学体系,教学效果不好,不利于开展。传承人之间还是各自发展,他们之间的交流较少,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另外,传承人对一些教学方法、理论知识了解的少,致使教学能力较差。

3.4 谷撒寨青壮年人多在外面工作,不利于本村寨传承

经济社会的发展,谷撒寨的青壮年人都在外工作,青少年学生又在外面中小学上学,平时本村寨也很少有年轻人,对青少年培养时间有限,影响了在本村寨的传承、开展。

4 “长衫龙”传承机遇

4.1 政府的重视是“长衫龙”更好地发展与传承机遇

贵定县政府、文化旅游局对谷撒寨的“长衫龙”芦笙舞的传承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06年获得苗族芦笙舞项目,项目号为Ⅲ—23。这是贵定县政府对“长衫龙”芦笙舞保护重视的结果,使得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2014年1月1日贵定县文化馆与传承人签订协议,他们每教会一名学员,将得到1000元补助。这些举措提高了传承人培养后备人才的动力,使“长衫龙”解除后继无人、失传的危机。

4.2 “长衫龙”芦笙舞传承人可以名利双收

只要芦笙舞跳好,能够培养后备人才,就可以成为名人,就可以有较好的经济收入,这是多少人向往的事情,所以芦笙舞跳的好的传承人可以名利双收是该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好地传承机遇。“长衫龙”芦笙舞传承人每年省里给5000元补助,每教会一个学员可获得1000元补助,自己培养的学员可以组织参与旅游、盛会、一些活动开幕式表演等,即可获得经济收入,又可以成为名人,这是“长衫龙”芦笙舞传承的机遇。

4.3 “舞”、“教”结合是“长衫龙”芦笙舞更好传承的机遇

新浦中学的兰衡老师和四寨小学的兰廷美老师都在进行鼓龙鼓虎“长衫龙”芦笙舞与学校教育结合发展的传承之路,一个在本区域中学、一个在本区域小学,苗族学生多,文化认同感强,有力于“舞”、“教”结合,从小培养舞蹈技能,实现教育层面的保护与传承,这是“长衫龙”芦笙舞更好传承的机遇。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舞者穿长衫以龙的动作作为舞蹈动作源泉,故起名“长衫龙”。

5.1.2“长衫龙”芦笙舞蹈多以绕、蹲、提、抬、屈、挺动作组成,动作时而神秘、质朴、沉着,时而奔放、狂野。芦笙音乐节奏鲜明,表演是人舞似龙飞,舞、情结合,情感真挚。

5.1.3一些传承人会做不会教,限制了“长衫龙”芦笙舞人才培养的数量。

5.1.4村寨成年人大部分都在外面工作,限制本村寨培养时间,是村寨传承的困境。

5.1.5政府的支持、鼓励、资金奖励等是“长衫龙”更好地发展与传承机遇。

5.1.6“长衫龙”芦笙舞蹈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结合是更好地发展与传承机遇。

5.2 建议

5.2.1走出去或请进来,对传承人的教学能力进行培养,使十位传承人掌握教学理论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能够对各动作进行分解,并能进行分解教学,掌握动作细节后再进行完整教学,这样学生学习更容易,更有兴趣。

5.2.2扩大传承人参与“舞”、“教”结合的面,使传承人都能够进入学校,提高学校传承培养数量和质量。

5.2.3政府帮助联系景区或提供商演的机会,使广大传承人达到名利双收的目的,让他们有更多时间从事“长衫龙”芦笙舞人才培养的时间和机会。

[1]吴婷婷.初探贵州花苗“长衫龙”芦笙舞[J].戏剧之家,2012(2下):158-159.

[2]刘远林.贵州苗族芦笙舞的表演形态及其文化价值[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4):85-88.

[3]王声珅.苗族舞蹈“长衫龙”的行动意象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2):109-113.

[4]蒙曦.苗族民间舞“长衫龙”初探[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1(4):103-106.

On the Inheritance of Predicament and Opportunities for Traditional Sports “Changshanlong” Panpipe Dance

YAO Zhihui, etal.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Duyun 558000, GuiZhou, China)

姚志辉(1971—),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花苗芦笙长衫
晚清民国男士长衫结构工艺研究
岜沙芦笙节
你好,芦笙
小花苗
芦笙恋歌
苗族芦笙制作师
长衫悠悠数风流
那个穿长衫的人叫孔乙己
蓝布长衫(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