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敦明
摘 要 “数与代数”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计算能力也是小学阶段必须掌握的一项数学技能。《标准》理念中指出: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改变对计算这部分内容烦琐乏味状况。因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案例,提出四点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好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1-0179-01
小学数学阶段计算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它不仅仅直接影响到数学成绩的提高,还为以后的理科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实践教学发现,虽然很多学生会计算方法,可计算结果却差强人意,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从生活实践提炼计算问题,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
在以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只重视计算方法,学生在计算方法日益程式化,死搬硬套,一旦题型有所变化,或难度变大,学生就停滞不前。《标准》指出:教学是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进行计算的教学中,应先让学生清晰地理解计算算理,才能真正地掌握计算算法。数学源自生活,服务生活,计算在生活中用处很大,如果能很好地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不仅能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象化。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算理。例如,学生在刚开始学习除法时,对于除法怎么除,怎么试商,有诸多疑点,教师应从除法的意义“平均分”入手,给学生一些糖果(以12个为例),把它们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学生有可能想到一个一个地分,两个两个地分……,还会有学生想到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每个小朋友分到4个,因此就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除法。
二、用趣味引领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
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是因为粗心造成的,纵观粗心的原因,很多是由于对计算没有太高的兴趣,只读一遍题就开始运算,没有好好动脑审题,在人们的印象中计算题是比较乏味无趣的,其实不然,计算中也处处都有趣味,教师应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寻找出计算题中的一些趣味,提高学生学习计算的积极性。例如,在课堂中讲一些数学名人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再导入相关数学知识。
三、组织不同形式的练习方法,增强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一)重复练习法。在平时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明明已经做过的题,考试出来学生又做错,这是什么原因呢?這是由于学生们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一遍印象太浅,不会在脑海中产生记忆,更不用说把知识系统化,所以古语有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采用同样的题,重复练习,学生一遍比一遍做的快,做的好,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计算基本功,还能提升学生做题效率。
(二)竞赛练习法。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发展特点,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计算题竞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巩固计算能力。
(三)口算练习法。口算就是心算,它基于个人对数的基本性质和算术运算的理解,口算练习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注意力,能加强学生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快速、省时等优点。口算练习的时候可以采用开火车点兵点将、接力赛等有趣多样的形式。
(四)估算练习法。《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估算在平时计算中常常被忽视,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计算每算一道题前估算,最后通过计算,比一比谁估得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粗略验算能力,还发展了学生的高层次数学思维能力。
四、强化训练易错题,让学生知难而进
一般来说,学生们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是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我让学生自己收集自己在作业、练习册中的错误计算题,写在纠错本上,我自己在平时教学中也及时了解、收集学生在作业、练习册中的错题。把它们再次呈现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这样的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疗”又“防病”的目的,比如说连减计算中“1000-206-138= ”这道题学生因为连续退位,容易发生错误,可以先让学生板演,出现问题,再针对问题,细细讲解。再如六年级数学有关π的计算题,经常出错,我就把这些计算题罗列出来和学生寻找共同点,发现它们都和3.14有关,如果能记忆314的1~9的倍数,剩下的只需要移动小数点即可,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大大增加了计算的准确性。
当然,要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深入探究,争取让学生爱上计算、学会计算、灵活计算,从而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仁贤.随堂巩固的方法与案例[M].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