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潇
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浦东新区 201204
正文:
(1)城市文化公园表现载体
作为主题公园的一种,城市文化公园景观空间主要体现与公园定位相关主题文化。文化公园的建设通过景观小品、景观空间与植物空间的多层次塑造体现独特的文化演绎。
(2)城市文化公园的展示主题
由于城市文化公园的寓教于乐与文化传承特征显著,文化公园通过景观空间及景观构筑物的演绎主要像市民传达本土特色文化及输出精神食粮。将文化演绎与特色构筑物及小品、景观场地等融为一体,动态的像游客展现不同层级的文化。
(3)表现本土地域性的景观空间
文化公园主要是展现本地传统文化精华及现代文化演绎,本土性、地域性是文化公园的核心与灵魂。在设计中如何呈现独特的地域文化是设计师团队需要着重考虑的。
2017年10月,习总书记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以及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城市愿景。在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生态公园绿地对城市生态的作用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在倡导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生态公园绿地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市民幸福生活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生态景观设计中,主张遵从自然、顺应自然。城市公园应当是一个集合自然、生态和谐统一的生态系统空间。
新时期的文化公园绿地在表现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加大了社会生态化比重,向建设“生态城市”更近了一步。理解当代城市文化公园,自然的存在与人文表达均为系统,将自然客观存在和人为诉求综合加以考量,是新时代城市文化公园发展的关键。
任何尺度的规划设计都应以自然生态为本底,与宏观尺度的自然生态系统不同,微观尺度的建成环境是由自然生态圈与人类文化圈交织而成的复合系统,更易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其生态稳定性也相对较弱。建成环境由自然系统与人为系统共同构成,两者自成系统且相互作用。其中,自然系统的塑造立足于生态本底之上,以保护原生态为原则;而文化系统的塑造则以满足人群使用表达本土地域文化为首要目的,通过对空间形态的塑造以满足人群对于空间功能及文化体验的需求。
江海文化公园位于海门市规划南部新城东部,市府行政中心南侧,用地面积18.6公顷。做为“绿韵东洲、生态江城”·圩角河版块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江海文化广场将建成联结东、西侧城市大型绿肺与圩角河休闲商务区的城市绿色通廊。新建的江海博物馆坐落于公园南部,与公园有机结合,成为一个室内外互动的大型文化演绎空间。
(1)江海文化公园的文化演绎策略
活力广场——多元的公共空间,宜人的滨水环境,舒适的城市慢行系统,共同打造市府南麓未来的活力中心。总体布局结构“一轴、两心、四区、六核”响应了城市复合景观空间的多元需求,利用海韵广场、江海之光景观桥、乐声广场等多样化场地空间组织的各类特质文化活动,将鼓励人们进行文化交流、休闲游憩和邻里沟通,使江海文化广场成为人气集聚、活力四射的高品质城市开放空间。
体验之路——江海文化公园作为新城慢行系统的重要节点,设计将慢行系统的构建与场地园路系统有机结合,自西向东串起“运动休闲、文化游赏展示、湿地生态”等特色功能区,沿路骑行漫步或树影斑驳,或水映长空。路线的立体化、功能与断面的复合化带来行云流水般的景观意境与游赏体验,实现从城市人文生态景观向自然景观的过渡。
文化之环——设置一系列由园路有机联系、渗透融入场地的多元文化主题庭园,以开放或半围合的空间形式构成江海文化载体,充分展示弥足珍贵的城市文化与记忆。“海韵广场、绿意竹韵、金色田园、墨香水苑”等序列主题景观一一展现海洋、竹林、金花、人文教育等海门文化明珠,并采用新工艺、材料与技术构筑部分小品及雕塑,让人们在舒适慢步中体验文化序列的新旧对比,历史、现代与未来的时空穿梭。
(2)文化游赏展示
山歌畅想:
海门山歌是海门传统地方剧种,设计围绕山歌演艺活动舞台这一元素进行展开,形成舞美背景空间、舞台演艺空间与观赏交流空间的场景序列,为市民、游客提供一处山歌排练、观演和文化展示的露天活动场所,并弘扬地方传统戏曲艺术。
蓝印绣坊:
蓝印花布是海门极具特色的传统民间工艺产品,蓝印绣坊庭园通过艺术化的墙体景观设计组合、模拟、再现布纹图案的工艺与生产流程,塑造一处展示海门传统手工艺特质的精细化景观活动空间
杉影渔风:
杉影渔风位于广场西北滨水区,以船型游船码头为景观核心。船型建筑与出挑的木平台为游船提供停靠点,船型建筑、风车跌水相映成趣,与种植杉树组成优美滨水空间,同时成为广场西北区域景观核心及中心湖湖滨活动的舞美背景之一。
(3)江海文化公园的生态演绎策略
舞美之滨——将北侧青西河水引入场地并利用原有水系特质,打造贯通西南的水系,主景湖面与东部绿洲生态核,以亲水平台、台阶、缓坡等多样化水岸形式激发滨水活动发生的可能
绿波水韵——强调生态型设计理念,注重自然生态景观的塑造:以植物群落作为江海文化公园的绿色大基底,将绿色渗透到公园每一处空间,使环境更加柔和、轻盈;以龙韵水系为形,通过岸、湾、港、岛、滩、洲等多样水际空间的塑造,进一步提升水绿融合的程度。
低碳设计——设计中大量运用日益成熟的新技术新材料,如太阳能技术、雨水回收利用、水系循环净化、屋顶绿化、立体绿化等,为场地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生态栽植策略——绿化种植配置以“立足生态、体现自然;兼顾功能、统筹布局;适地适树、突出主题”为指导原则,从生态植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对不同区域的绿化空间进行经济合理、自然美观、符合生态规律的设计布置,形成简洁、疏朗、雅致、自然的生态绿色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