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不肯下跪 清廷有何“妙计”

2018-03-25 05:27
新传奇 2018年48期
关键词:妙计公使咸丰

近代外交讲究平等,在“公使们见了皇帝究竟跪还是不跪”这个问题上,已纠结了清廷差不多一百年。当然了,洋人不肯下跪,大清君臣也是自有“妙计”。本文讲述了不同时期,清朝皇帝如何处理外国公使来访时跪拜的问题。

乾隆时期:篡改他国文书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

朝贡体系下,清廷自视为“天下共主”,但马戛尔尼寻求的却是平等外交这一前提下的贸易条件的改善。

调和矛盾的重任,落在了主管藩属事务的礼部身上。

因为经验丰富,礼部做起这种事来得心应手。他们毫不迟疑地按照朝贡体系的需要,以天朝上国的体面为第一要义,篡改了人家的外交文书。

比如,东印度公司董事长培林爵士致函乾隆,为马戛尔尼访华作准备。信函原文是这样的(译文):

“最仁慈的英王陛下听说,贵国皇帝庆祝八十万寿的时候,本来准备英国住广州的臣民推派代表前往北京奉伸祝敬,但据说该代表未能如期派出,陛下感到非常遗憾。为了和贵国皇帝建立友谊,为了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王朝的友好交往,为了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自己的代表和参议官、贤明干练的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

经礼部的大人们之手修改后,呈递给乾隆皇帝的版本,则变成了这样:

“闻得天朝皇帝八旬大万寿,本国未曾着人进京叩祝万寿,我国王心中十分不安。我国王称,恳想求天朝大皇帝施恩通好,凡有本国的人来广州与天朝的人贸易,均各相好。今本国王命本国官员公举辅国大臣马戛尔尼差往天津,倘邀天朝大皇帝赏见此人,我国王即十分欢喜,包管英吉利国人与天朝国人永远相好。”

“我国王心中十分不安”“恳想求”“施恩”“赏见”“包管”这类语句字眼的增入,无疑为天朝上国的“体面”增色不少。

按英国档案的记载,马戛尔尼使团以谒见英王行单腿下跪的礼节,谒见了中国皇帝;而据中方文献记载,使团正使“行礼如仪”。

咸丰时期:“夷人”不跪拜则誓死不见

1860年,英法联军自天津攻入通州。

清朝的跪拜之礼

咸丰对联军提出的八项议和条件无不应允,唯独对英方提出的国书须“亲呈大皇帝御览”这一条表示“万难允许”。他指示前方负责谈判的怡亲王载垣,必须坚决抵制这一条。

结果谈判失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火烧了圆明园。咸丰匆忙逃往热河,将残局留给了恭亲王奕訢,然后签订了新的《北京条约》。

联军收获了不菲的物质利益,仍然撼不动咸丰对跪拜礼仪的坚持,只好暂时放弃。但洋人用平等礼仪面见了自己的兄弟恭亲王奕訢,仍让远避热河的咸丰伤心欲碎。

咸丰不愿返回北京。因为“夷人”仅是暂时退去,他们拒绝行三跪九叩之礼,想谒见自己亲递国书的念头,也还没有打消。他在诏书里对一线负责谈判的大臣们疾言厉色,勒令他们必须想办法阻止洋人“亲递国书”:“若不能将亲递国书一层消弭,祸将未艾。即或暂时允许,作为罢论,回銮后,复自津至京,要挟无已,朕唯尔等是问。”

这年12月,恭亲王终于从英、法两国公使处,取得了不再坚持入觐的保证。咸丰对这些保证仍心存疑虑,不愿回京。

见识到了如此这般的“誓死不从”,英国政府只好做出退让,不再坚持入觐问题。1861年1月9日,英国外相训令其驻华公使,勿再要求向中国皇帝亲呈国书,只要求中国政府承认其为英国政府的代表即可。其他国家随之也采取了相似的处理方式。

1861年8月,咸丰病死于热河。他终于成功践行了自己“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的诺言。

同治时期:五鞠躬之礼藏玄机

咸丰死后,同治年幼、太后乃妇道人家不便抛头露面,成了清廷长期拒绝外使入觐最得力的理由。

其间,美国人蒲安臣曾代表中国出使西方,以近代外交礼仪拜见各国元首。各国公使以此为契机,要求入觐中国皇帝,也同样被清廷以皇帝年幼为由拒绝。

1972年,同治皇帝大婚,再次以不给各国公使送请柬的方式“规避”了问题。

但问题终于还是到了必须解决的一天。

1873年2月23日,年满十八岁的同治帝,正式宣布亲政。次日,英、法、俄、美、德五国公使,联合向总理衙门递交照会,要求觐见同治帝,递交国书。

拖无可拖,所有的拒绝理由,都已不复存在。

各国公使坚持:觐见一事,《天津条约》早有约定,清廷也已允诺皇帝亲政后履行;公使觐见在西方各国已是惯例,汉译的《万国公法》里也有详细记载,不存在理解难度;觐见礼仪应按照各国通行的方式,各国平等,并非藩属,不能强求行跪拜之礼。

清廷代表则坚持:《天津条约》里还有“自行举办”的规定,你们不能催逼我们;中国优待各国大臣,只能用本国固有的礼仪来优待,不能用中国没有的礼仪来优待;中国使臣出使各国,都入乡随俗采用你们的礼仪,你们来中国,也该入乡随俗;觐而不跪,不符合中国体制,中国不能答应。

辩论往返长达三月之久,大批的官员与士大夫也卷入其中。

至1873年5月15日,争论终于告一段落,双方达成协议:

1.五国公使觐见时不行跪拜之礼,作为让步,公使们特将觐见本国君主的三鞠躬之礼,改为五鞠躬;2.不举行觐见大典,只允许带有本国国书,初次驻使中国者参加觐见,呈递国书。以后也不能随时要求觐见。

清廷在该协议中的用心至为显然:

1.不跪拜可以,但必须体现出天朝上国的超拔地位,所以你们对自家君主三鞠躬,对我天朝皇帝,必须五鞠躬;2.即便是五鞠躬,作为天朝上国也是吃了亏,所以要止损,要严格限制你们觐见皇帝的次数。

1873年6月29日,英、法、俄、美、荷五国公使和日本大使,共六国使节在紫光阁以鞠躬礼觐见了同治帝。各国使节终于如愿以偿,首次以平等国家代表的身份,站到了清朝皇帝的面前。

此时,距离马戛尔尼使华,已过去了整整80年。

猜你喜欢
妙计公使咸丰
一条妙计
中国驻美公使梁诚与日俄战争
咸丰帝:当庸人遇见大时代
真是一条妙计
大清为何强撑也要万国来朝
商0的妙计
十里荷香赏荷归来
咸丰:不惜身体爱美女
咸丰妙解写错字
外国公使为何苦苦相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