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瑜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11-000-01
摘 要 本文是针对事业单位在改企转制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与规定,并结合市级规划机构改企转制作为研究案例,来深入分析事业单位改企转制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与改革,总结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获知在事业单位改企转制的过程中应当如何正确展开人力资源管理,确保单位的日常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同时保障改企转制活动的稳定与高效。
关键词 事业单位 改企转制 人力资源管理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事业单位发展改革的指导要求,制定了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发展目标。同时把事业单位划分成三个类型,分别就是执行行政职能责任、落实生产与经营管理、落实公共服务活动的事业单位。
一、事业单位改制后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存问题
1.被动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上,事业单位有着几点显著特点,比如:人力资源管理完全依赖了生产成本。因此,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特别是在科学研究机构中,在达成了指定任务量的情况下,就要尽可能的控制人员数量,而二线的从业人员更是被认为是不具备生产效益的群体。其次,事业单位认为机构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仅仅属于事务类型的工作,要把员工招聘、岗位调动、员工薪酬等工作根据规定完成就足够了,缺乏优秀人才系统化培养理念和创新管理的理念。由于管理理念过于传统,使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处于被动的状态。
2.不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事业单位将人力资源管理当做是事务性工作,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实用性,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也与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战略无法匹配,又或者说仅仅只能够适应与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而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与整体发展之间的互相磨合。人力资源管理配置中的管理模式缺乏有效招聘、人才培训、合理实用、绩效考核以及有效激励等内容,就无法发现员工的潜在能力,从而实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发展战略目标。
(二)事业单位改制后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1.员工组织结构缺乏稳定性。事业单位在进行改企转制的过程中,员工的组织机构的稳定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造成员工离职率升高。比如在转企改制过程中,由于新、旧制度在交替过程中不能保证所有员工的待遇得到提高和满足,员工受到待遇浮动的影响选择离职;或者是在新制度中无法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又或者是由于在现有单位中与自己要好的员工选择离职,而盲目跟从辞职等。
2.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事业单位的改企转制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由于员工身份编制的变化,从事业编制转变成企业编制,就会造成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同时如果企业无法切实了解到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就无法合理规划员工的业务配置方案。可见,事业单位在实行改企转制的时候不能忽视了员工的作用,员工不清楚自身的工作职责,会对企业的产生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事业单位改企转制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一)细分事业单位的员工结构
在事业单位的改企转制过程中,要明确员工安置的规划。在安置工作展开之前,单位要明确在职员工的年龄、专业技术水平、职位、工作范围、退休时间以及工龄等基本资料,普遍而言,年轻员工占比较大的事业单位在改企转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相对而言会更小,年轻员工在工作变化的问题上会相对比较容易接受,同时更容易去接受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此外,员工的安置要根据事业单位改企转制的实际要求要进行合理的规划。
(二)明确员工的具体意向
由于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受到传统事业单位管理理念的影响,事业单位的改企转制不仅仅是由于事业单位单方面的事情,同样与员工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事业单位的改企转制应当注重员工的具体意向,比如是在明确员工的个人维度、单位实际的发展环境、整体的发展目标以及员工自我发展等多个方面,从而确保事业单位改期转制的顺利进行。
三、結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与制度已经无法很好的适应于事业单位的发展,且在不同从业资质的提升与维护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够充分展现员工激励机制的有效性,从而导致优秀人才流失、工作技术水平逐渐下降以及综合发展力减弱等问题的发生。事业单位要进行改企转制,一方面要转变事业单位原有的基本性质,另一方面也要在传统的经营理念与模式上进行创新,树立现代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理念,同时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整体组织结构中的系统性作用与影响,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好的为改企转制服务。
参考文献:
[1] 樊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方向及措施研究[J].现代商业,2017(15):79-80.
[2] 王健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方向和完善措施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7(10):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