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2018-03-24 09:21谢宜红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20期
关键词:糖化尿蛋白定量

谢宜红

[摘要] 目的 探讨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与糖尿病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实验组(n=40),对照组为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患者,实验组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免疫抑制比浊法对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检测,并记录相应的检测结果,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与冠状动脉病变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9.37±1.89)%、(0.82±0.09)mg/L与(24.08±7.51)mg/24 h,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2±1.72)%、(0.24±0.03)mg/L与(18.57±6.84)mg/24 h,并且实验组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与冠状动脉病变评分明显分别为(2.78±0.81)支与(8.24±3.2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1±0.23)支与(5.71±2.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建准检测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冠心病;糖尿病;HbA1c;尿β2-微球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

[中圖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0(b)-0047-02

糖尿病与冠心病是两种临床常见疾病,依据相关的临床研究可知,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较高,导致其血管内皮组织与血小板等功能易受不良影响,加之若合并冠心病,将会导致心血管的严重病变,对患者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中为有效的检测糖尿病与冠心病,主要对患者的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检测,将获得良好的检测效果[2]。该文将2015年4月—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诊断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0例冠心病与糖尿病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0例为冠心病未合并糖尿病患者,男28例,女12例,年龄为42~58岁,平均年龄为(50.1±4.9)岁,病程为4~8年,平均病程为(6.1±0.3)年;实验组40例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男26例,女14例,年龄为43~60岁,平均年龄为(51.4±5.2)岁,病程为5~11年,平均病程为(7.9±0.4)年。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与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②为含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或心、肝、肾等合并症。排除标准:①患者家属不同意此次研究目的与方法;②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合并症。告知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此次研究的目的与方法,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此实验经伦理委员会同意。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录入至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患者晨起空腹,于晨间6∶00-8∶00抽取患者3 mL静脉血,将血液样本分别放置于不同试管中,将其置于离心半径为12 cm的离心机中,将转速设定为3 000 r/min,离心时间约为10 min,之后提取10 μL的上清液与50 μL的抗血清进行混合,于室温情况下,采用免疫抑制比浊法在340 nm波长处对混合液样本中的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检测。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测,并严格记录检测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的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②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与冠状动脉病变评分,评分标准:若左前降支、左主干、右冠脉、左回旋支四支血管中各支血管最狭窄处评分之和低于25%为1分,若狭窄位于26%~50%之间为2分,若狭窄位于51%~75%之间为3分,若狭窄超过75%为4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的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

实验组的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与冠状动脉病变评分比较

实验组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其冠状动脉病变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血糖水平较高,将会直接影响血小板发挥正常的凝血功能,使得血小板的活性不断提升,同时较高的血糖水平也将会不断的增加凝血因子含量,降低抗凝血因子,长此以往将会较大的提升患者发生血管栓塞及斑块破裂几率,对患者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3]。除此之外,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其胰岛功能受到破坏,使得体内脂肪较易被分解,进而使得患者体内的游离脂肪酸含量水平不断上升,该物质将会对血管内膜细胞的NO产生严重影响,使其含量水平不断下降,同时游离脂肪酸还将不断的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三酰甘油的含量,从而不断的降低血管内皮组织功能,在较大程度上增加动脉粥状硬化与心肌梗死发生率[4]。

糖化血红蛋白是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主要使对患者两个月内血糖的变化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反应,并且由于该指标不会受到意识血糖波动的影响,因而目前已成为检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金标准。尿β2-微球蛋白是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球蛋白,若人体的肾小管受到损伤,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将会不断上升,其主要原因在于若肾小管受到损伤,其重吸收功能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进而使得低分子蛋白在尿中的排出量不断上升,因而对尿β2-微球蛋白进行精准检测,能够有效的判断肾小管的病变情况。尿蛋白定量检测在较大程度上能够对糖尿病发生进行较为精准预测,不仅可将其作为检测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同时也能够检测出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在临床中肾脏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及时患者被检测出少量尿蛋白,也不易被关注;肾脏具有较强的代偿功能,能够对早期损伤形成一定的覆盖,因此一旦被确诊,则诸多患者已进入肾脏病晚期阶段,教育上述因素的存在,使得患者的冠心病的发病率也较大提升,因此对尿蛋白定量进行检测,能够有效的诊断早期的血管病变,为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5]。依据该项研究结果可知,经过对患者的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发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未合并冠心病患者,并且其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明显增多,冠状动脉病变评分明显升高,此结果与张金蓉[6]的关于糖尿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的额研究结果相似,其主要原因在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凝血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并且其抗凝血因子含量不断下降,因而使得血液易在血管内发生堆积与阻塞,进而对患者的血管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该文认为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作用,不仅能够有效的明确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同时有效的检测出患者的动脉病变血管数,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因而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检测并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首选方式。由于该次样本容量有限,因而关于HbA1c、尿β2-微球蛋白及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诊断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需要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张丹,洪波.β2-微球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的价值和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0, 17(34):90-91.

[2] 周小蕙.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3,34(32):6667-6668.

[3] 唐永发.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2):81-82.

[4] 魏杰,王志国,朱诚,等.β2-MG、HbA1c和CysC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38(10):1363-1364.

[5] 徐新蓉,张剑波,马萍.胱抑素C和β2-微球蛋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方面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5):613-615.

[6] 张金蓉.糖尿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2):2468-2469.

(收稿日期:2017-09-23)

猜你喜欢
糖化尿蛋白定量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显微定量法鉴别林下山参和园参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慢性HBV感染不同状态下HBsAg定量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