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探究

2018-03-24 02:53章素华张爽
职业·下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章素华 张爽

摘要:课程体系的衔接是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核心。课程体系的设计要遵循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循序渐进以及以就业为导向等原则,通过对中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职业岗位群的分析、从中高职的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模式、教学评价和师资队伍等衔接途径研究,推动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政行企校 课程体系 中高职衔接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新构建的要求,中高职衔接应从简单的学制衔接(即外延式的衔接)转向内涵式衔接(即课程体系的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核心内容,是中高职有效衔接的基石。本文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探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途径和内容,积极推进中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一、中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

通过调研和走访,笔者发现目前大部分中职食品与检测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专业(实训)课和选修课三大模块。高职分为通识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及公选课程等四大模块。比较中高职院校食品与检测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相关行业及食品与检测专业的人才需求,笔者发现目前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目标模糊,缺乏整合机制,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标准不一。

1.文化基础课程衔接薄弱

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重技能,轻文化”倾向,而高职院校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通识课程的开设是依据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水平而设置的。由于中职学生在学习期间对文化基础课的知识不够重视和投入,且开设的文化基础课的难度和广度不够,他们升入高职院校后,对所开设的高等数学、应用写作、大学英语等课程的学习普遍感到困难,易产生畏难情绪。这样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效率和成效。

2.专业课程的内容重复

中高职各有各的课程标准并确立相应专业课程的内容。目前食品营养和检测专业还没有统一的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体系,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之间又缺少必要的纵向指导和横向沟通,专业课程的内容重复比例高。这种现状既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与学生学习机会的错失,又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专业技能的训练重复

在实验实训与专业技能培养等方面,中职和高职存在层次和内涵上的差异,部分中职毕业生已经拿到了中级职业资格证书,甚至少数学生取得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而高职阶段,没有对职业资格证书做等级规定。这种中高职职业资格证书没有等级提升的现象,一方面说明高职教学的评价标准和国际专业资格标准对接不良,另一方面也说明高职在实践性教学中没有在中职学习已有的基础上加以提升,使得升入高职的中职学生实验实训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方面得不到拓展和提升。

三、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设计原则

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是两个不同层级的职业教育,中职教育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主要培养“经验技能”,使学生能熟练地完成基本的技能操作。而高职教育重点在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着重培养“策略技能”,使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基本的工作策略。要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需综合考虑专业办学基础,培养对象的认知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各项因素,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原则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过程中,政府主要起领导,牵头作用,提供政策倾斜,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行业主要起到桥梁、指导、协调作用,引领企业进学校,协调学校深入企业,帮助学生就业;企业主要担当起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提供人才需求的规划,相应专业的前沿技术,实训实践的场地和资源,为学校专业课程的学习选派相关的兼职教师等;学校主要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的学习,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教育环境和资源,通过政行企校的有机互动,使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2.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课程(科目)和内容的安排上,应坚持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顺序,坚持能力递进培养的原则。中职阶段课程更偏重基础知识掌握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训练,突出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高职阶段课程应偏重岗位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加强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全面培养以及高技能的开发与运用。课程的衔接必须以专业对口或专业相近为前提,在课程的难度,深度,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灵活性上一定要有所设计,既使学生容易接受,又要逐步提高挑战性,同时避免前后重复。

3.遵循以就业为导向原则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就业为导向,由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课程专家,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共同开展的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目前许多中高职院校课程基本是依据一年级以通识课程为主(文化基础课)、二年级以专业基础课为主、三年级以专业课为主的三段式的课程体系开设的。这种以“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重学科系统化,轻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远不能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建设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要以就业为导向,依据“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原则,开设相应的课程。

四、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衔接路径

1.明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就业的岗位群

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应明确中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中职教育重点培养面向生产,服务意向工作的中等技能型人才,达到中级工的标准,发挥基础作用,高职教育重点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达到高级工的标准,发挥引领作用。因此,构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首先应了解该专业的岗位群,根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实现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质性衔接。中职和高职食品营养和检测专业职业培养的岗位群如下:培养阶段就业岗位职业资格、高职阶段食品理化检验员(QC)食品检验工高级、食品微生物检验员(QC)、食品质量控制员(OA)HACCP内审员ISO22000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动物性品检验员动物检验检疫员高级、产品研发技师健康管理师高级、中职阶段食品理化检验员食品检验工中级、食品理化检验员健康管理师中级。

2.依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

(1)教材内容的衔接。教材的选择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环节,教材的内容要体现国家颁布的职业分类条例和培训条例的规定,同时要符合职业岗位的工作需求。专业课程的教材内容应具有应变性、灵活性、递进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可以将食品营养和检测中的新技术、新思路、新工艺、新手段加以改进、提炼、开发从而引入到课程教材中,并且将教学过程中推陈出新的代表性工作任务不断添加到所选择的教材中。选择教材时,要考虑中职和高职的不同培养目标和层次,学生的特点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特点和能力水平,根据食品营养和检测专业的岗位技术技能的要求进行挑选,体现分层、分岗、按需的原则,以满足中高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课程体系有效衔接的需要。

(2)教学方式的衔接。教学方式上采用现代学徒制的模式。采用现代学徒制,不仅能更系统传授专业知识和训练学生专业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课堂转移到了车间,教学任务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承担。学生通过到企业顶岗实习,在相关岗位上综合运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玩中学”(上课+实训),“做中学”(学习+实习)的理念,尤其要强调在“做中学”,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强,适合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并具备良好职业素养。

(3)教学组织模式的衔接。采用政行校企四方联动模式,校企共同进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共同设计,组织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4)加强师资队伍的衔接。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中高职衔接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師应更新职教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与职业素质。学校应建立中高职师资交流的平台,定期开展沟通活动。培养选拔和引进(聘用)技术服务能力强,行业企业影响力较大的专业带头人,带动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聘任企业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与企业联系紧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5)评价方式的衔接。评价的衔接为课程衔接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教师在教育教学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元评价模式,强调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合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之间的评价,结合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把食品营养和检测专业的理论学习评价与实践技能评价相结合。在考核评价过程中,要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有机融合,强调过程性评价,并将教学质量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注重作品评价与竞赛评价,切实考察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在评价形式上,除书面考试之外,可采用观察、口试、现场操作、提交案例、分析报告、产品生产等方法,进行整体性、过程性和情境性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并以鼓励、肯定、表扬为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

作为两个不同层级的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的理念下,中高职应把终身教育的思想贯穿教育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共同开展教育研究、教学活动、课程开发等活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解决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多方面、多渠道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持续发展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体现中高职院校各自的办学特色,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