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坤
摘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其中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部分,高校是生产和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故高校体育承载着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任。在现代社会中必须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战略原则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现实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认为: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革必须以“两创”原则为指导,加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创新性发展为课堂教学内容形成“教与学、学与练、练与赛”相结合的创新性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课程 创造性 创新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延续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部分,在传承中华精神和中华文明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能够影响和促进全人类的身心健康发展。
高校作为生产和传播文化的场所,对传播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责无旁贷,而课堂教学更是重中之重。民族传统体育的课堂教学,除了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外,更重要的是对传统体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在新形式下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应该与时俱进,即要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直视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要体现国家的意志。因此,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和发展,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原则,使民族传统体育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1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商志晓教授认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一个整体,却又各有侧重、各有所指。所谓创造性转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包括在理念上、内容上、表达上、形式上等各层面。所谓创新性发展,是指中华传统文化的提升超越,重在阐发立足现实并解决当今时代问题的创新内容。因此,创造性转化主要是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本身而做出的努力,本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目标是“转化”,要求是“创造性”,旨归是“服务”;而创新性发展则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托进行的创新努力,“中华传统文化”是底色,“发展”是追求,根本特征是“创新”,旨归不只是“服务”,重在提炼出融入现代社会形态的新内容,这些新内容一头联结着传统文化,一头则进入到了新文化体系之中。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
以整个中国文化言之,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辉煌瑰丽的文学艺术,光辉灿烂的科学技术,富有智慧的伦理道德等,均镌刻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基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它们根植于中国古代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又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被不断赋予意义和价值,形成了自己的传统。传统是民族的精神标识。所谓精神标识,希尔斯把它界定为文化传承中代际之间的同一性和连续性,也即孔子所说的文化发展“百世可知”的精神基因,朱熹所说的文化损益中“不坏”的“所因者”,张岱年先生谈及中国哲学时所说的“根本倾向”。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要尊重传统,守望传统;要理性地面对传统,反省传统。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体育的,二是民族的,三是传统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对体育的实施者个体所产生的作用;第二,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对个体的作用有: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对智育、德育、美育的作用)、娱乐功能、交往功能等方面的作用;对国家和社会的整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促进民族友谊和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经济的繁荣;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推动国际体育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基于身体运动文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存在于各民族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惯习中。
3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學现状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构建是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体育精神为目的,对民族体育项目进行筛选,来设置民族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与成绩评价制度,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了解民族体育文化、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激发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品质,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弘扬民族精神等的目标,通过充分挖掘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达到教学育人、训练育人、健身育人、竞技育人的效果,突出课程内容的教育性、健身性、趣味性。就目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而言,存在教学内容少,涵盖内容窄,内涵欠丰富等问题,更多的是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的教学,缺乏“以术传道”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教育手段。
因此,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改革中应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成分,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传统文化精华的部分,要珍之重之,发扬光大,更要以旧邦新命的文化精神,推动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4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在新形式下,明确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承载的重要意义、价值及教师“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学到什么?展示什么?受益什么?”。
“教什么”是指在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如何选择实用的、反映民族特色的、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和道德的运动项目;“如何教”是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后,如何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民族特色开展教学,很多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只有融入本民族的民俗文化活动中才能真正体现其特点和价值,这些项目亦或进行改造,亦或创造环境进行教学。
“学到什么”是指学生通过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真正掌握的不光是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同时应该更加深入了解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内涵,以及所体现出的民族思想和生活方式特征;
“展示什么”是指民族传统体育课程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要转化为学生的有效使用,能够使学生展示出个人的才能,体现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兴趣和爱好,达到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受益什么”是指学生通过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学习,既能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和精神文明,同时又要能够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能够为学生的就业和事业的发展提供帮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创造性的转化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转化为现代社会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需求相结合。
通过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能够使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和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学生必须学习、掌握和终身受益的运动项目,促进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完善,改变大部分高校体育课程中只有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和少量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现状,改变学生缺乏真正亲身体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魅力。
5基于“两创”原则的怀化学院体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实践
5.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蕴含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资源,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资源的传播是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传播内容。中国的高校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大学,承载着传播现代教育理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责任。
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应该创造性的转化为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不是照搬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而是应该进行创造性转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现代体育文化引导其发展。除课堂教学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进行实践和运用,通过实践来学习、了解、领会、掌握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怀化学院体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中就秉承了这样一种创造性转化的原则,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采取分阶段、分项目、分教师上课的形式,达到资源互补、教学效果更佳;让学生参与教学,严格评价学生的教案撰写、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的实施,使教学真正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并与周边中小学进行体育教学合作,推进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进课堂,安排学生担任教学助手,让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的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5.2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创新性发展为课堂教学内容
5.2.1武术普修、武术选项和民族传统体育模块课三结合的创新课程体系
民族传统体育不是一个项目,而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特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群组成。因此,在怀化学院体育专业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中应采取循序递进的原则,创新性建立武术普修、武术选项和民族传统体育模块课三结合的课程体系。(见表1)
5.2.2优秀传统文化与实用内容相结合的创新教学内容
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挑选一些典型性、普遍性、趣味性和能代表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同时根据怀化学院地处某片区的地域特点,应选取反映地方特色的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课程;同时在每学期应开设相应的民族传统体育理论课教学。(见表2)
5.3“教与学、学与练、练与赛”相结合的创新性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在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过程中采取“教与学、学与练、练与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走普及与提高、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发展路径。
“教与学”是指在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中根据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教学,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被动的学习,而要主动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引导、指导和监督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互帮互助,既能掌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又能够主动的去了解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特征、运动方法和规则、发展历史,及运动项目与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等。
“学与练”是指在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重点是强调练习,学生学习技术动作后,需要利用课堂内、外进行反复练习。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多,部分运动项目技术复杂,并带有很强的表演性,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是一個民族民众信仰、文化娱乐和生活方式的展示,因此必须进行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和体会。同时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体育后,在强调体育性和健身性的同时,应该体现项目的民族性、文化性和育人性,这些特征也必须在反复练习中才能得到体现。
“练与赛”是指通过竞赛的方式促进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达到以赛代评的效果。怀化学院体育专业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应根据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特点,在第四学期末组织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的比赛,主要项目有武术、舞龙、民族健身舞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演项目;在第五学期末,组织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主要比赛项目有高脚马竞速、板鞋竞速、滚铁环、押枷、毽球、珍珠球等。对以上比赛获得名次的学生给予奖励,并作为本课程的考评成绩。与此同时会挑选运动能力强、水平突出的学生进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专门训练,参加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6结语
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任务,这是整体的、纲领性的战略思想,落实到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就必须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建设,改变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西方竞技体育,轻民族传统体育的整体局面,使民族传统体育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并与现代体育文化相结合,成为体育文化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一体两翼,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