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吕 丹
世界时装设计领域的日本旗手山本耀司曾说过一句极富哲理的话,“‘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了解‘自己’。” 这话对于屡仆屡起的A股投资者来讲,定然带有强烈刺痛感的深刻。
2018年2月24日,第53封《巴菲特致股东的信》随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财报一同发布。同往年一样,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受到全球投资者极大关注。作为公司年报的一部分,这也被视为巴菲特年度最重要的发言。
这是一个年近90岁老人不带任何功利的文字,延续了其风趣幽默而又犀利直率的语言风格,并且,这封信更像是巴菲特对投资者的一番劝诫。半个多世纪的投资神话,睿智的投资理念可以说尽在其中。满纸读来更是精彩绝伦、妙趣横生,使投资者能够从中领略到一个崭新的投资世界。
当然,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的原因,即便巴菲特反复讲了无数遍这些道理,但A股的中小投资者很可能依然过不好投资人的一生。都说投资是反人性的,但巴菲特却给出的每一个建议都是顺应人性的,比如巴菲特说的“远离令你破产的三件事‘借钱、酒、女人’”。这个睿智冲淡的老头很清楚,人人都过不了人性这一关,只有顺应。
如果说《首席财务官》在整个2018年有一篇文章值得读者每月都重温一两遍的话,那么我们希望就是这一篇,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过好身为投资人的这一生吧。
在2018年致股东信中,巴菲特谈到了美国税改给公司带来的意外之财,飓风打破了保险业务持续盈利的不败金身;还吐槽了并购市场的疯狂、新会计准则的误导,也披露了投资者最关心的公司持仓股票,并又一次沾沾自喜地总结了那场著名的10年赌注,狠狠地揶揄了华尔街。
下面我们就来盘点解读一下2018年巴菲特致股东信中的八大扎心真相。
巴菲特从来都不掩饰自己对会计准则的鄙视,这封股东信中更是无情地嘲讽道:“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在未来的季度和年度报告中将严重扭曲伯克希尔的净利润数字,还会经常误导评论员和投资者。新规则规定,我们所持有股票的未实现投资收益和亏损的净变化值必须包括在我们向您报告的所有净利润数据中。这一要求将导致我们的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利润产生非常剧烈和反复无常的波动。伯克希尔拥有1700亿美元的可交易股(还不包括我们的卡夫亨氏股份),在每个季度报告期内,这些持股的价值可能轻易变动100亿美元或甚至更多。在报告的净利润中包括如此大的波动,会淹没能描述我们经营业绩的真正重要数字。”
巴菲特以数据为例,去年投保人因美国和加勒比地区的三次飓风灾害索赔将在1000亿美元左右,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预计,三次飓风灾害给公司带来30亿美元的损失(税后损失约为20亿美元)。如果预测准确,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将承担美国保险行业损失的大约3%。三次飓风灾害带来的20亿美元的净损失,让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的账面净值减少不到1%,远远强于行业的平均水平。许多保险公司在面对这种灾害时,通常账面净值会减少7%至15%。
作为全球头号投资人,巴菲特一向对财报所能提供的信息报以较低的期望值。在他看来,仅仅只是看财报本身,是不能够了解这个公司的,财报本身的“统一性”掩盖了很多这家公司“独特性”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可能需要真正的理解这个行业和产品才能理解。
此次巴菲特怒怼GAAP,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报表粉饰会误导投资者,二是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会产生不同的账面结果,无法真正体现公司价值,三是晦涩的语言会让那些不懂会计学的股东们大感困惑。对广大的投资者来说,并非所有的投资者都懂得复杂的审计技术;大多数的投资者并不是专业的投资者,即使知晓复杂的审计技术,也不可能像职业审计人员那样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去详细查看和分析企业是否存在粉饰会计报表的可能。毕竟,会计是一门艺术。报表编制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技巧,通过合法的途径,掩饰公司的实际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也是屡见不鲜的。
抛开主观刻意造假的层面,单就客观的会计处理方法而言,财务会计和披露决策反映了许多基本惯例或概念,它们或多或少地被接受并用于指导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在实务中,会计惯例多是功利主义的。会计政策的选择形式上表现为企业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却是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和制度的安排。公司管理层的财务决策对财务报告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影响财务报表数据、分析人员对数据的理解、会计规则的选择、科目调整、格式选择和计量判断等。在巴菲特看来,财报中强调实现收益和账面浮盈/浮亏都是不合理的,真正值得关注的应该是每股盈利能力的增长,而不是GAAP净收入的年度变更。但媒体报道有时候强调的是一些让读者不必要恐慌或激动的数字。
巴菲特对于每隔几年就重来一遍的华尔街并购狂潮总是嗤之以鼻,其中最敏感的因素还是价格,“在搜寻新的独立企业时,我们寻找的关键品质是持久的竞争力、有能力且高品质的管理团队、经营业务所需的有形资产净值具有良好的回报率、内部增长带来可观的回报的机会,以及最后一点:合理的收购价格。”
敲黑板,划重点!巴菲特看重有形资产净值(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资产净值)回报率高的企业,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的投资偏好里从来都是远离互联网。身为一个价值投资者,最重要的是要深刻地理解你所投资的东西,才能对其价值产生很好的评估。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很难有一个长期稳定而不被超越的盈利保证。它的不稳定性更高,很难出现想可口可乐一样,七十年前同样口味的可口可乐五十年后还是有人非常喜欢。“我们只买自己谙熟的生意。大家都懂可口可乐的生意。我却敢说,没人能看懂新兴的一些互联网公司。如果我在商学院任教,期末考试的题目就是评估互联网公司的价值,如果有人给我一个具体的估价,我会当场晕倒的(笑)。我自己是不知道如何估值的,但是人们每天都在做!” 从这个角度分析,估计以滴滴、摩拜、OFO为代表的轻有形资产净值的公司们,永远不是巴菲特的菜。
敲黑板,划重点!公司收入和利润规模实现增长只有两种模式,一是靠兼并收购其它资产业务的外延式增长,第二种方式,也是更为普遍的方式就是内生性增长。巴菲特更看中内生增长性强的公司。因为这通常代表着竞争力的提升,或进入商业周期的高峰,公司业绩和股价的成长会更为持久。这里不得不说,中国企业里,格力电器就是内生增长性很强的典范,回溯空调行业近30年历史,在空调行业发展的三大阶段中,格力通过研发投入、质量控制、渠道建设以及产业链整合等多重方式逐渐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产品力溢价、规模优势以及产业链深度整合促使格力可实现超越行业的盈利能力,且高壁垒下公司利润率仍有提升预期。格力电器每年的复合增长率都在25%以上。
敲黑板,划重点!合理的价格是巴菲特在收购中极其重视的。巴菲特对“流行”不关注,但是对“贵”却很在意。“当然,对于乐观的收购者来说,价格高低似乎并不重要。”2017年全球收购市场风生水起,但伯克希尔苦于价格“太贵”,找不到合适的收购对象。尽管收购寥寥,但巴菲特和查理仍将坚持最简单的指导原则:别人越大胆,我们越谨慎。
联想到国内A股,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异常活跃,其中2015年、2016年的总交易规模均超过2万亿元。在助力上市公司进行产业链整合、提升竞争力的同时,并购重组的一些负面效果也逐渐显现,在2017年开始集中爆发,如上市公司多次出现大额商誉减值、业绩承诺不达标等。对上市公司而言,应注重谋求企业战略升级与产业链的整合,而不是迷失在对热门题材的追逐和套利上。
说起疯狂并购,不得不提孙宏斌。2017年年初他150亿投资乐视,后来又陆续收购、入股了天津星耀、链家等公司,到完成万达文旅的收购为止,2017年中国融创已经在兼并收购市场上豪掷近1000亿。而作为港股上市公司,中国融创披露的公司市值不过500亿人民币,2016年公司负债率已经超过100%,2017年如此大手笔进行兼并收购,可想而知年报,公司负债率应该会再有一个火箭式的飙升。
近年来,万达的并购也可以说是气吞山河。以影视行业的并购为例,万达先后并购了北美第二大院线AMC、澳大利亚第二大电影院线运营商Hoyts、美国传奇影业公司,这还只是较大的并购,而不是全部。在体育方面,万达也开启了疯狂“买买买”模式,收购了足球俱乐部马德里竞技队20%股份;并购了全球著名体育媒体制作及转播公司盈方体育传媒集团100%的股权;收购了美国世界铁人公司(WTC)……世界上多个国家的大城市,都在陆续被王健林纳入万达的商业版图。其主战场包括澳大利亚、英国、美国、马来西亚、西班牙等国家,投资类别涵括酒店、影院、文化/旅游地产、游艇、零售等。
“惯看秋月春风”的巴菲特用嘲讽的口吻描述了眼下疯狂的并购市场:华尔街分析师或董事会成员总是敦促CEO们进行各种收购,这就好比你让一个正在发育中的青春期少年去过正常的性生活。一旦一位CEO渴望进行交易,他绝对不会缺少进行收购的正当理由。属下们会欢呼,憧憬着扩大业务领域,并期待通常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而提高的薪酬水涨船高。嗅到巨大利润气味的投资银行家也会鼓掌欢迎。如果目标的历史表现不足以证明收购是正确的,也会有人预测出很大的“协同效益”,试算表从来不会令人失望,反正总能通过报表什么的去粉饰太平。巴菲特再次讽刺了会计报表的“功利主义”。
巴菲特投资讲求稳中求胜,找出杰出公司,然后大举投资,长期持有,等待丰厚回报,这也是他成为股市大赢家的秘密。“如果被投资公司的业务是成功的,那么我的投资也会取得成功。有时候我们的投资回报微薄,偶尔我们的投入会获得巨大回报,有时候我会犯一些代价昂贵的错误。从整体而言,长期来看,我们会收获体面的结果。在美国,股市投资者都是顺心如意的。”
长期持有是巴菲特最重要的一个投资策略。巴菲特开玩笑说自己用屁股赚的钱比用脑袋赚的更多,其实就是因为他比别人都更能拿得住。“如果让我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明天或者下周就卖出,我认为这样做的风险太大,但如果让我买入可口可乐股票十年后再考虑卖出,我认为这将是一项无风险的投资。”由此可见投资大师,尤其是价值投资大师们非常推崇长期持有的投资策略,在他们看来短线交易无异于疯狂的赌博。那么巴菲特主张的长期投资期限到底有多长呢?可以根据巴菲特的投资经历把持有股票的期限分为三个等级。最短的长期投资期限是5--10年,中等的长期投资期限是10-20年, 最长的长期投资期限是20年以上。
截至2017年年底,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共持有价值1705.4亿美元的股票。其中富国银行为其第一重仓股,市值达到292.76亿美元,占该公司总股本的9.9%。苹果为第二大重仓股,市值达到282.13亿美元,占苹果总股本的3.3%。通过公开资料整理发现,与2017年公布的持仓前15的公司名单相比,最新的名单中,IBM已消失,新增了比亚迪,这是巴菲特在中国投资的第一家公司,也是巴菲特重仓股中的唯一一家中国公司。而近10年,比亚迪的表现也令巴菲特刮目相看,累计为他带来超745%的回报。而在中国,能够持有比亚迪长达10年的投资人应该不多。
根据海通策略团队的统计,A股投资者结构中最大的特点是散户占比高、机构投资者占比低,散户占一半(按自由流通市值计),而公募、私募、保险社保等机构投资者占比仅22.5%。而成熟的市场,如美国标普500指数投资者结构中,个人投资者只占14.1%,机构投资者占比高达66.5%。散户占比高,使得市场换手率高、投机氛围浓厚。2017年有多达17只个股的累计换手率达到了3000%以上,交投十分活跃。其中,第一创业以5090.13%的高换手率排名第一,冀东装备和新宏泽等个股紧随其后。
高换手率说明市场的主流资金都是以博取差价收入为盈利模式,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坚守价值投资理念还差得很远。价值投资就是为获取企业成长带来的溢价,只有通过长期持股,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投资的正向收益,因为任何企业在经营上的成长只能通过时间的催化才能逐步显现出明确的效果,而对超一流的企业股票任何时候选择卖出可能都是一种错误。
很多人都说中国市场不适合做价值投资,但中国并非没有价值投资标的,只是有恒心的投资者在这个环境中向来都是珍稀动物。
根据摩根大通研究,美国公司2018年总回购金额将可能达到创纪录8000亿美元,高于上一年5300亿美元。回购股票将可能是支撑美国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因素。在美国股市近9年的牛市中,股票回购起到推高作用,回购通常推高股价,增加了公司股票供给,意味着需求不变价格上涨。
“包括美国银行在内的多家伯克希尔路哈撒韦公司投资过的公司,一直以来都在回购股票。许多公司回购股票的数额相当惊人。我们非常喜欢这种股票回购,因为我们相信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回购的股票在市场中是被低估的。毕竟,我们持有这些股票的原因也是因为我们相信这些股票被低估了。当一个公司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但流通股数量不断下降,股东将会非常受益。”
巴菲特认为“在投资世界,有关股票回购的讨论往往变得很激烈。从退出股东的立场出发,回购往往带来好处”。但他同样坚持认为,回购股票的价格很重要,“对于持续股东,回购只有在股票被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购买时才有意义。当遵循这一规则时,剩下的股票将获得内在价值的即时增长”。
近一段时期,伴随着美股大幅下跌,部分美股公司开始回购自家股票。在美股大型科技公司当中,经常回购股票的典型就是苹果。自2012年启动资本回报计划以来,苹果每年的资本回报都倾向于股票回购。这些回购计划给苹果股票的每股收益带来了显著提振。自从苹果宣布资本回报计划后,苹果以12个月为期的净利润增长了25%,而每股收益增长了57%。苹果很可能将在2023年以前把大部分现金都用来回购股票,并有可能提高股息收益率。
股票回购能够有效维护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不被过分低估,特别是在恐慌情绪快速升温的市场中。2018年1月底,A股暴跌,当时也有多家公司宣布回购股份。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以来共有124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股份回购方案或回购实施的进度。其中10家公司回购金额超过1亿元,这包括永辉超市耗资16.25亿元回购了1.66亿股,用于股权激励计划;盛达矿业耗资4.32亿元回购了3265.59万股。但同成熟市场相比,A股还没有形成回购股票的传统。即使回购股份的公司,往往也是迫于股权质押危机才临时出台救急措施。股票回购之所以在A股市场影响力有限,说到底还是上市公司缺乏充沛的现金流。数据表明,A股市场绝大多数股票回购都以公司自有现金支付,这要求上市公司要有充裕的现金流。事实上,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不足以支撑它们目前的营运规模和支付现金股利,不足部分甚至需通过外部筹资加以补充。
从长期来看,格雷厄姆(Ben Graham)脍炙人口的格言确是真话:“短期内市场是个投票机,但在长期内它就变成了一台称重机。”伯克希尔公司本身就极好地说明了短期的价格随机波动可能掩盖长期的价值增长。在过去的53年当中,伯克希尔通过将盈利进行再投资并让其产生复利的方式创造了奇迹。年复一年,砥砺前行。但是,伯克希尔股票仍然经历了4次重挫,这为反对借钱炒股提供了最有力的论据,因为完全无法预测短期内股票会跌到什么程度。即使你借的钱很少,你的仓位也没有受到市场下挫的直接威胁,但你的头脑也许会受到恐怖的媒体头条与令人窒息评论的影响,从而惊慌失措。一旦心无静气,你就很难作出好的决定。“历史告诉我们杠杆乃是造零的大杀器,哪怕玩杠杆的人聪明绝顶。”
事实上,无论是近年来一二线楼市火爆行情还是杠杆牛市,都几乎离不开高杠杆工具的撬动。在牛市中,自有资金套牢,多数情况股票有可能涨回来。但如果是加杠杆重仓,遇上连续跌停的股票,就可能爆仓亏光本金。2015年夏天,中国股市如同搭乘过山车一般,攀上鲜红的暴涨,又冲向暗绿的暴跌,那段时间,“加杠杆炒股爆仓,血本无归,跳楼自杀”的新闻标题不绝于耳,十年积累一朝输尽的大有人在。因此,高杠杆工具随时成为资产快速缩水的催化剂。
“我们对杠杆的厌恶,使过去多年来的收益受到了影响。但查理和我都睡得很香。”巴菲特认为,拿你拥有的东西来冒险以获得你不需要的东西,这是疯狂的。
彼得·林奇曾说,投资的窍门不是要学会相信自己内心的感觉,而是要约束自己不去理会内心的感觉。要能够抵抗得了你自己人性的弱点以及内心的直觉。绝大多数投资者内心的一个秘密角落都隐藏着一种自信,觉得自己拥有一种预测股票价格、黄金价格或者利率的神奇能力,尽管事实上这种虚妄的自信早已一次又一次地被客观现实击得粉碎。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每当大多数投资者强烈地预感到股价将会上涨或经济将要好转时,却往往是正好相反的情况。
正所谓“中产死于杠杆,土豪死于信托,顶级大牛死于周期”,华尔街资深预言家、Euro Pacifi Capital的CEO及首席全球策略师彼得希夫( Peter Schiff )最近在2018年温哥华资源投资会议上发表讲话称,随后市场会再次出现暴跌。但在股市暴跌和随后的复苏之后,他的信息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市场的动态基本保持不变,而且1987年式的市场崩溃的条件仍然成熟。
其实美国投资人也很少有能够穿越周期的,因为大多也过不了人性这一关。
巴菲特已经连续多年在致股东信中花了不少的篇幅抨击基金管理费过高。他曾这样揶揄,“华尔街上的人赚钱大多源于其销售的能力,而非投资的能力。”巴菲特自己虽然是主动投资型的选股高手,但总是建议普通投资者买入大盘指数基金,并总是讽刺主动基金的费用过高。“过去十年华尔街的这些基金经理应该都赚了很多钱,但投资他们基金的很多投资者就不一定了。”
事实上,不光是华尔街的基金手续费赚得盆满钵满,咱们国内的基金公司提取的手续费也是大幅增长呢。例如2015年A股震荡疯牛市,国寿安保、华泰柏瑞、信诚2015年的管理费收入分别增长146%、99.38%和77%,但基金系实现的利润总和却分别下滑了18%、16%和91%。
富人总想多花钱来获得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医疗、最好的食品、最好的建议,所以聪明的的基金经理是不会告诉你只要跟着标普指数走就行的。
10年前,巴菲特与对冲基金Protégé Partners立下慈善赌约。根据赌约,巴菲特投资于标普500指数ETF,而Protégé Partners则挑选5只FOF,其覆盖了业内超过200家主动管理型对冲基金,比较谁在10年里去费用后的收益更高。当2017年12月31日赌约到期时,结果巴菲特获胜。
在过去10年中,标准普尔500指数累计上涨了125.8%,平均年收益达到8.5%。而5只基金表现最好的累计只上涨了87.7%,平均年收益为6.5%。表现最差的仅增长了2.8%,平均年收益仅为0.3%。这次打赌为投资者上了重要一课:虽然市场通常是理性的,但偶尔也会变得疯狂。投资者真正需要的是抛开群体恐慌或群体性狂热,专注于一些简单的基本面。尽管这样做看起来缺乏想象力,甚至看起来愚蠢,但这是必不可少的。从我们这个赌约中可以得到的最后一个经验,是投资者应当坚持更大局的、看起来“简单”的决定,并避免大量的交易。
国际上众多证券研究机构通过长年对世界主要证券市场的账户跟踪分析后得出结论:频繁买卖的账户收益率明显低于长期持有账户的收益率;且统计数字反映出账户换手率越高收益率越低(损失越大)的现象。
“买一个公司的股票,如果不准备持有十年就不要持有十分钟。”别说十年,A股投资者持股十个月都算长的……一些人自诩为“长期投资者”,但是一旦股市大跌(或者是稍微上涨)他们马上就从“长期投资”变成了短期投资,在股市大跌时宁愿损失极大也会恐慌性全部抛出,或者偶尔能够得到一点点小利时也会迫不及待地将股票全部抛出。这和前文所说的中国A股高换手率是一个道理,大家都是博取差价收入、贪图短平快,当然也再次印证了短线投机符合人类追求快速满足的本性。
从常理上说,投资这件事是牺牲当下的消费,试图换取以后更大的消费能力,而风险就是这一目标无法达成。巴菲特认为,在未来一天、一周甚至一年中,股票的风险都会比短期美国债券风险更大。然而,随着投资者的投资期限延长,假设股票以相对市场利率更合理的市盈率购买,美国股票的多元化投资组合的风险程度会逐渐低于债券。
对于中小投资者来说,指数基金就是最好的价值投资。巴菲特过去20年十几次推荐指数基金,巴菲特一再重复:投资者不管资金多少,规模大小,最好的选择就是购买指数基金并长期持有。
某种程度上,巴菲特是美国投资领域黄金时期的一个象征。当我们在谈论巴菲特的时候,总是过度强调他独特的投资眼光,却忘了他是在哪个池子里游泳。毕竟,美国资本市场是一个优中选优的市场,这里有诚信度极高的投资环境,这些被投资的上市公司受到比较严格的监管,忽悠投资人的事情较少发生。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在中国市场是否行得通?这个还真说不好,毕竟中国股市有点像赌场,并且还是一个投资人没什么耐心的赌场。
可以说,中国市场的制度环境和投资文化,在现阶段还无法完全与巴菲特的投资理论适配,换句话说,在美国可以闭着眼睛投标普500指数,静待十年花开,但在中国还真不敢放宽心地押宝上证50……
巴菲特对保险业的热爱人尽皆知。伯克希尔业务结构庞杂,但其核心业务仍以保险为主。EICO(美国最大的汽车保险公司之一)和General Re(全球最大的再保险公司之一)都是伯克希尔目前几乎100%控股的重要公司。浮存金一直以来是伯克希尔保险创造财富的基石。
许多准备投资保险业的企业都将伯克希尔作为一种可以复制的商业模式,近两年,上市公司进入保险业的力度持续增强。截至2017年底,在中国保监会排队申请保险牌照的机构超过两百家。
2018年2月24日,保监会一口气批复了3家保险中介机构经营保险经纪、代理保险业务的申请,美团、吉利等“大咖”的身影闪现。此前,在2017年获批设立的保险中介机构股东中,既有传统的保险公司,如恒邦财险、国寿财险等;也包括了一些金融机构,如四川华西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首的互联网巨头以新设机构或收购牌照形式参与到保险中介阵营中。
没错,保险业提供的大量沉淀资金,但保险业本身是一个天花板非常高的行业。
2017年,由于承担了AIG公司产生的200亿美元损失的再保险,账上浮存金大幅攀升。不过,巴菲特发出了提示,2018年的保险金总额可能会有所下降,未来几年,浮存金的增长有可能放缓。在2017年之前,伯克希尔连续录得14年的承保盈利,总计达税前283亿美元。不过,今年,受三场袭击了德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与波多黎各的飓风影响,预计伯克希尔的保险承保业务税前亏损了32亿美元。巴菲特认为飓风产生的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他同时提到即使每年发生能引发4000亿美元或更多保险赔偿的巨大灾害的概率仅为2%,伯克希尔仍然提前做好应对4000亿美元级损失大灾害的财务准备。“在保险业当中,哪怕是看上去注定的东西也可能会有万一。比如著名的劳埃德保险市场,他们在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里都表现得可圈可点,可是在1980年代,少数几桩长尾保险出现了问题,就使得他们的历史传奇一度面临终结之虞。这是一个没有商业机密、专利或区位优势的行业,最重要的是头脑和资本。”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保险生意好,没能力就别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