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改革背景下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学生能力培养的途径探析

2018-03-23 11:40程吟成晓燕何冰卢洪梅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康复治疗创新教育实验课

程吟 成晓燕 何冰 卢洪梅

【摘要】实验课作为康复治疗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能够充分的利用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科研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对此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创新教育改革背景下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学生能力培养途径作出以下探析。

【关键词】创新教育 康复治疗 实验课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234-01

一、前言

自康复医学引入我国20多年来,社会中对康复医学人才培养越发重视,而在康复治疗专业教学中,实验课在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尤为关键,因此在创新教育改革背景下,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康复医学的发展需求,实现复合型、应用型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其实验课学生能力培养途径研究是存在一定必要性的。

二、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学生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强化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师资队伍培养

在创新教育改革背景下,若是想要更好的在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中加快学生能力培养,强化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十分重要,因此院校必须要打造一个学历职业结构对称、专业技能扎实、同时了解康复治疗发展动态的师资队伍。为此笔者认为,院校应该把握住“情感留人”“待遇留人”“事業留人”等几个方面,从而更好的保证师资队伍发展的稳定性,而这也是建立壮大师资队伍的关键。其次是院校还要强化优秀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师资人才引进,从而为院校注入鲜活的人才力量,并带动院校现有教师加快知识技能学习,这是创新教育改革背景下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

(二)完善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教材建设

长久以来,我国的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教学,使用的教材多是借用教材,因此很多时候并不是适合院校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对此全国卫生教育康复技术专业研究会组织,明确的提出我国的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教学,必须要依照“适度”“够用”的原则进行教材编制,在保障学科系统知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教材内容做出取舍,从而确保教材内容整体化,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最有用的知识。具体而言,笔者认为教材内容应该以过程性知识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以实际经验策略为主、以“够用”概念原理知识为辅,此外在实际教材编排上,可以采用“窜行结构”,也就是指专业相对应职工工作顺序的窜行、学习过程中学生认知心理顺序的窜行,通过完善合理的教材编制,为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学生能力培养提供保障。

(三)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

在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中,改革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教学课程体系十分重要,是创新教育改革背景下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的途径。由于我国康复教育专业起步建设较晚,因此在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致使专业教育与工作实际相脱离,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在创新教育改革背景下,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教学课程体系应该做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首先是建立模块式课程结构,也就是指制定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计划时,可以编排合理的课程模块,从而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次是采用“1+1”的毕业考试模式,将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进行分数调整,确保两者之间各占50%,同时在实验课程考核中,可以将每个实验单元划分成一个小考核,最后折合成学生的总考试分数,这样的课程模式改革,可以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学习的重视程度。

(四)强化学生临床康复治疗技能培养

在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中,强化学生临床康复治疗技能培养至为重要,这是符合创新教育改革背景精神的,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见,首先是推行治疗师日志法,也就是指要求学生在实验课程中观察跟踪患者,通过观察运动治疗、言语治疗、物理因子治疗等,从而通过观察日记的记录,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从而强化学生基本康复评定能力培养。其次引入角色置换法进行教学,由教师进行现场组织和指导,学生分模拟康复治疗师和认知障碍或者肢体障碍的患者,在教师指导下完善实验课程,以模拟“脑卒中左侧肢体偏瘫”为例,通过这种角色置换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左侧上肢肌力的评定方式,以及该病的临床症状特点和病情发展过程,这就是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一种体现。

(五)加大康复治疗专业实验室开放

在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中,由于康复治疗学本身的特殊性,教学的关键的就是培养学生掌握康复评定标准和康复治疗技术,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保障学生能力养成。但是由于以往实验室并未对学生全面开放,因此学生无法在课余时间补充课上学时和内容的不足。为此在创新教育改革背景下,若是想要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大康复治疗专业实验室开放力度是存在一定必要性的。具体而言,现下的康复治疗专业实验室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实验室、作业治疗实验室、康复评定实验室、言语治疗实验室等,在今后的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中,院校可以针对性的,在专业教师引领下,加大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和开放程度,从而促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更好的训练,提升学生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基础过程熟练程度。

(六)制定明确的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教学目标

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中对于康复治疗专业人员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进行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时,也应该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做出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体而言,院校应该从“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宗旨出发,从而制定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第一是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实用性、先进性保障下,从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同时以岗位需求和医疗卫生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为核心,确定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复合人才培养目标。第三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确保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符合医疗卫生教育生源特点,从而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训。第四是分设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准入标准,从康复治疗师基本素质出发,逐项的分解康复治疗师工作专项能力,从而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和康复职业能力需求之间的衔接。

三、总结

随着近些年慢性病及功能障碍患者不断增多,社会中对于康复治疗专业人员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加大,而实验课作为康复治疗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在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此在创新教育改革背景下强化康复治疗专业实验课学生能力培养途径研究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胡惠贞.康复医学专业中运动解剖学实验课程的建设[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4):67.

[2]陈艳,潘翠环,罗爱华.康复治疗专业实验教学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01):99-100.

作者简介:

程吟(1985-),女,硕士,康复医学实验师,主要从事康复教育方面的研究。

卢洪梅(1983-),女,博士,讲师。

猜你喜欢
康复治疗创新教育实验课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自由”的实验课
上实验课
一堂实验课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