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明
【摘要】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塑造学生完美的性格,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师以教材为主开展德育教育,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吸收内涵、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做到“文道统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关注生活 拓展引导 言传身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5-0044-01
《语文课程标准》[1]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见,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作为一名教师,不仅给人以知、解人以惑,更重要的是师人以德、授人以道。本文对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在課堂中开展德育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德育,充分发挥教学在德育实施中的作用,使德育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的,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更要提高学生的人文和道德素养。
一堂语文课的最佳状态,是教师与学生的情感达到共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品德、精神等人文性内容,才能使学生产生思想的飞跃,得到精神和道德的洗礼并潜移默化为自己的行动。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活动课,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邀请老前辈讲革命故事,用先进人物和实例教育、感染学生,让学生深切体会这些人物的精神力量,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鲁迅“丝毫奴颜和媚骨”、勇敢无畏地把“匕首和投枪”刺向黑暗势力的精神等。这也需要教师做出不断的努力,坚持在情境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定能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塑造完美人格,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二、在拓展中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不仅是课堂上的事情,课外拓展也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它主要是充分利用学生课外时间和精力,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实践体验和实践创作。只有将学生带出课堂、引向生活,学生才会变的丰富多彩,德育才能显现效果。首先在推荐阅读中开展德育教育,自古至今,一篇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是因为作家的笔墨中饱蘸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有着非凡的感人力量。在阅读时应让学生“口咏其言,心悟其文”,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
其次开展专题活动,我利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让学生明白在反法西斯同盟军中,中国实力最弱、支援最少、牺牲最大、战争时间最长。但是中国战场就像一块吸铁石,牢牢吸住日军主力,使其走向崩溃,这直接影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成败。通过讲解这段历史,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铭记历史,从而增强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
三、以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相结合开展德育教育
如今,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他们更加注重教师的一言一行,并从教师身上汲取做人的准则和行为的榜样。
教师通过教学过程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进行“言传”,还表现在以身作则,进行“身教”。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进行思想教育,教师首先要接受课文思想内容的教育,并内化为思想行动,为学生作出榜样,这样学生才觉得老师的话真实可信。”[2]所以教师要提高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通过自己的言教身教,用敬业爱生的精神教育、影响学生,学生才会对教师发自内心的尊敬、热爱、信任和敬佩,从而激起一股巨大力量追随教师。教师还应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教学中选取开展德育教育的节点和教法实施德育教育,我相信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开展德育于教学实践中,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就会如春雨潜入学生的心田,德育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校的德育教育任重而道远,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教师深钻教材,找准德育教育的突破口,恰到好处地进行教育,自觉地把教书和育人当做自己的高尚职责,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如水乳交融似的难以分割,使学生通过语文教材的学习不仅提高能力,思想上也能得到长进,品德受到良好的熏陶。注重德育工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智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新世纪版).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