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 冯雪峰
【摘要】本文在论述民办高校推行创新型人才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以沈阳工学院为例,分析了民办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优化师资结构与队伍、建立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四方面提出民办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 酒店管理 创新型 人才培养 沈阳工学院
一、民办高校推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創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使得社会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偏重于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重点强调的是实践应用能力,包括应用性技术能力及研究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更强的对接性。因此,民办高校必须根据社会需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践、创新教育链,从专业、教师、学生、企业等多角度着手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提高民办高校办学质量和口碑,也可以促进社会人力资源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
二、民办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认知不足
民办高校起步时,很多开始采用的都是模仿公立院校的办学理念及方式,即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而轻学生能力、方法、素质的培养。沈阳工学院自建校以来,便把“建设最好的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发展目标。在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后,更是获批成为辽宁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学校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制度等进行了积极地改革与探索。就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在理论课程培养之外,增加了专业的实训课程和实习,以实现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但从整体上看,对知识传授、智力培养、品德塑造过多重视,而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缺乏系统的理念构建。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合理
沈阳工学院为了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当前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已对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就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增加了创新创业课程,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并且增设专业相关及跨专业的通识选修课程,以促进学生学科融通、开阔视野、发散思维。
但在学科的整体课程体系设置上,虽有增加的课程,但是创新性比例不足,而且在具体增设课程的性质和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上没有很好地把握,导致课程增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三)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具体实施者在于教师,因此要想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首先要打造“具备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的教师团队。目前,沈阳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专职教师从年龄结构上来看,多为青年教师;在职称结构上来看,多为中级职称。此外,聘请企业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相关的课程教学。因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及对学生的培养效果,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使在校教师成为具备学识和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但目前比例及收效甚微,而且实现“双师型”仅仅可以解决的是应用及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与素质。
(四)缺乏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民办高校现行的日常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评价机制主要是专注于对教师“教”的监控与管理,以及对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识记的考核。整体来说,缺乏以实践为基础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不利于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例如,沈阳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对学生的学习管理与考核方面,包括学分的获得及奖学金、荣誉等评奖评优工作,均缺少对创新能力的考核。
三、民办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
(一)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学校应该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理念,并在理念之下寻求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及管理方法。改变传统的以记忆、模仿、继承的教育观念,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的改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应遵循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根据课程不同的培养目标决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最终培养目标应是: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学科理论知识,掌握酒店相关的操作技能之外,还应具有管理、服务创新、品牌设计以及自主创业等能力。
(二)加强创新型课程体系建设
学校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应根据专业特点,注意理论课、实践课、以及创新意识培训相关课程的比例、关联性,以保证课程体系的创新性、科学性及完整性。在理论课方面,注意学科开设的递进关系,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专业课程;在实践课方面,增加酒店操作、设计及运营管理相关的实践内容;在创新类课程方面,增加《创造学》、《创新思维技巧训练》等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并养成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
(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学校应进一步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通过循序渐进的支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从而切实提高教师实践能力,达到“双师型”要求,并进而对其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可以通过专项培训、鼓励教师创业、指导学生参加创新类大赛的方式,实现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能力培养,以赛促学、促创。
(四)完善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学校应改进原有的教学管理评价体系,把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素质纳入基本的考核。例如,从课程考核方面,减少基本理论知识的比重,加入对整体知识运用、提升及创新方面的考核。并且大范围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团队训练、参加创新创意类大赛,对考核表现优异的团队及时予以奖励。将创新能力、素质与学生及教师的评奖评优直接挂钩,而且政府及教育部门也应该把整个专业、学校的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素质与民办高校办学质量评价、教学评估直接挂钩。
参考文献
[1]杜海玲.辽宁省民办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研究——以校企协同创新为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4(14).
[2]周静,王朗玲,刘文钊,杨芳.民办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2).
[3]于芳.民办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5.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2017年立项课题“民办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研究成果;沈阳工学院2017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自动清洁餐桌设计”研究成果;辽宁省民办教育协会2017年立项课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宋明(1988-),女,汉族,辽宁大连人,任职于沈阳工学院,研究方向:酒店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冯雪峰(1989-),男,汉族,辽宁大连人,任职于大连医科大学,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