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8-03-23 06:49赵婷
时代金融 2018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互联网大学生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作为互联网利用率比较高的当代大学生更是每天都与互联网发生着亲密接触。互联网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态的影响在不断增加,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從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 心理健康 大学生

习近平主席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在互联网全面到来的时代,大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取资源和信息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习惯。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但同时也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一、互联网的特点分析

(一)互联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信息的爆炸,人们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可以获取全球的信息。正是因为信息的广泛和开放使得大量国外的不良思潮涌入,在大学生的思想中起到了不好的影响。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在互联网上充斥着,大学生陷在良莠不齐的信息轰炸中容易产生迷茫感。在一些社会事件爆发的时候,网络媒介大量充斥网民个人的不负责任的言论,有一些言论和观点不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容易使思想不够坚定的大学生左右摇摆,甚至引入歧途。

(二)互联网具有快捷性的特点

互联网中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信息的传播性呈倍数增长。用户可以通过直播的形式直接获取第一手消息。

支付软件的广泛应用,不带现金出门依然可以实现网络和手机支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一些贷款APP的出现,使得原本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也能借贷,刺激了学生潜在的消费欲望,助长了不良的虚荣心滋生。

(三)互联网具有隐匿性的特点

因为在互联网的沟通中人们都是显示IP地址,甚至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IP地址隐去,人们交流时候使用的都是网络昵称,受到道德的约束不强,因此人们的言谈相对于现实世界而言更为激烈和夸张。

因为互联网具备以上三种特点,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诸多影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专家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衡量有不同的看法。普遍被认可的是:人格健全、情绪稳定、积极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注意力集中并且能良好地适应现实。

笔者是高校辅导员,从事一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互联网的特点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通过对大学生的访谈和调研,结合互联网的特点,试通过此文论述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三、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的正面影响

(一)激发学生好奇心

网络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因其信息的具备的普遍关联性,学生很容易从一个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将好奇心扩展和延伸到其他几个事物上。现实世界学生能够接触的事物有限,通过书本获取信息花费的时间较多,互联网的信息获取方便快捷,信息呈现的形式图文并茂,音频和视频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更强烈,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创造学生表达个性的渠道

互联网的隐匿性特点决定了学生在网络上表达的自由度更高。学生通过论坛、贴吧等交流平台,还有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平台,能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且因为互联网环境没有真实交流中的接触,局限在平面中,一些现实生活中内向的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中感到人际关系放松,更容易自然地表达自我。

(三)调节学生的负面情绪

互联网吸引大学生的关键在于信息的丰富多彩,尤其是网络段子和网络游戏的诞生,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业压力之下有了纾解自己心情的渠道。

四、互联网对大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

(一)情感冷漠,社会交往障碍

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和交流成为了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许多大学生在宿舍里跟室友交流都是借助QQ、微信等聊天软件,能不开口就不开口。有效沟通的三个重要因素是语言本身、音频音调和肢体动作的辅助,其中肢体动作的辅助作用能达到55%。网络上的沟通无论是通过文字还是语音,都会丧失或降低肢体动作这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沟通效果的影响。

互联网沟通因为没有现实中的接触,导致沟通往往停留在浅层,人们建立人际关系的渠道增加了,通讯录里的好友增多了,但是经常联络的名单里却没有几个人,“点赞之交”“通讯录僵尸”等词的出现侧面证明了网络交流的层次之浅,现实中的互动更为真实和生动,更容易使人产生深刻的情感交流。

互联网的环境中,表达自己无需受到别人看法的约束,但在真实的社交环境中,与人沟通或发表演讲会自然产生心理压力,习惯于网络沟通的大学生在面对现实中的沟通时不懂表达的技巧,对社交礼仪了解不多,心理压力和紧张感更为明显,许多大学生甚至会出现社会交往障碍。

(二)依赖性强,思考的独立性差

各种搜索引擎地广泛使用使得互联网的信息获取非常容易,大学生在进行学习调研的时候已经养成了首先“百度一下”的行为习惯。除了上网获取信息之外,他们更懒于亲自翻阅书籍和典籍,并且互联网中大数据的运用成效显著,会对信息对于用户的帮助程度和信息与搜索目标之间相关性进行排序,省去了学生对于信息的对比筛选的过程。学生更容易获取结果,而非过程,减少了思考的时间,养成了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

(三)存在感丧失,价值感降低

互联网的环境中信息丰富,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偏向和审美偏向建立自己喜欢的网络环境,选择自己喜欢的交往对象,而在现实生活中则必须要面对不喜欢的环境和人,人普遍具有的趋利避害心理会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交往产生抗拒。

学生在互联网中有自我表达的空间,在自己的空间内可以尽量彰显自己的个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比网络生活更为复杂的行为要求,在网络中通过科技手段可以使自己“无所不能”,但在现实生活中可能连补扣子都补不好,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上,忽略现实生活,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可抗拒因素时更容易焦躁不安,存在感和价值感降低。

因为互联网信息获取的便捷性,许多对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感兴趣的大学生可以自行获取心理测评量表进行自己测试,例如网络中的明尼苏达人格测试量表仅需9元就可以获取测量结果,但是面对专业的数据,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生如何进行科学的解读?误读结果更容易导致学生对号入座,给自己安上心理疾病的帽子。

(四)户外运动时间减少,体质变差

身体素质对于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长时间在电脑前容易造成肩膀和脊椎的病痛,长时间使用手机容易造成肌腱炎,甚至手指变形。依赖于键盘打字的大学生汉字书写水平明显下降,提笔忘字更是随处可见。

五、总结

综上所述,互联网具备的各种特点导致在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心理健康受到了影响,有一些大学生网络成瘾更是成为了家庭和学校的忧患。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合理地使用互联网,让大学生在互联网中放松心情、获取知识、表达个性。

参考文献

[1]谢亚军.“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J].铜仁学院学报.2016.(5):181-183.

[1]赵阿勐.“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3):72-73.

基金项目:本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一般课题.课题批准号为GH16336。

作者简介:赵婷(1984-),女,吉林人,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团委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互联网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