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的中国发展速度非常快,社会的发展也必然在教育领域中有所体现。特别是思想政治,是与人们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本文主张根据社会、经济、学情等多方面的动态发展,采用动态的、新发展情态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以适应社会、学生、教育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新发展;高中;思想政治
在社会发展变化加速的情态下,高中政治教学必须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关注社会政治经济的新发展、学生思想体系的新动态、教学条件的新变化、教育目标的新走势等等。在新的发展情态下,高中的思想政治教学必须能够与时俱进,这是政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文即基于这样的思考,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对如何组织新发展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展开讨论。
一、 新发展下的激趣教学
我们不说久远的传统教学形态,什么填鸭式教学之类的——这些教学形态已经被大多政治教师所抛弃。但是,我们在抛弃了一些落后的教学方法之后,很容易产生一般错觉——以为自己的教学已经符合了新的教育需求,而往往忽视了教育的发展性。当我们改变教学的同时,教学的形势也同时在发生着变化。从学生来说,这一届学生是“零零后”,与之前的“八零后”“九零后”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我们的教学是不是随着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了呢?
比如激趣,显然,此时的学生与往届的学生又有着不同的兴趣取向——那么,我们依然采用之前的教学内容、形式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在效果上会打折扣。比如,当我们讲到“消费”这一内容时,有些教师还在用前几年制作的教学视频:超市的购物场景、批发市场的场景等等。而现在的消费形式热点是什么——很多批发市场已经被电商挤压得难以生存、超市购物更多采用了电子支付形式,教师不重新制作引趣视频,当然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对他们来说,刷卡支付已经是“落后”的消费形态了。
二、 新发展下的教师建设
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对政治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其他学科知识相对稳定不同,思想政治除了基础政治经济理论外,很多知识需要根据国家政策、战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调整。那么,政治教师仅仅吃透教材和课纲,显然是远远跟不上发展节奏的。因而,高中政治教师必须时刻关照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比如,我们上面提到的消费内容,当我们讲到货币的流通形式时,那是不是应该将电子流通形式补充进教学内容当中?再如“比特币”——这种虚拟的货币形式,现在进入课堂教学当作一个定性的知识还为时尚早,但教师对它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跟踪,在教学中当作一个辅助的教学内容也是应当做到的。
这样,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要从常态、动态的渠道来建设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如每天关注国家的新闻大事的同时也关注一下大众化的网络新媒体的内容,在学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同时也通过论坛类的渠道来了解多方面的政治观点。此外,现代教学工具发展也是很快速的,教师需要时刻关注技术新动态,学习新技能,比如交互式电子白板、新的课件制作软件、平板式互动教学等等。
三、 新发展下的教学方式
当前比较常用的一些教学方法,经实践证明是高效的。但教师仍需注意根据学情的发展变化而进行调整。
比如,师生定位问题。新课改后,教师都注意了教学中的师生平等、学生的主体性。但我分析,现在的高中生对平等和尊重的理解与前几届学生又有所区别。以前的学生对尊重的需求有很大程度上是“脱离”——希望能够成人化,摆脱大人的管理,而现在的学生在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可时,又同时希望仍得到大人某种程度的照顾,也就是说心理的依赖性还是存在。那么,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又要照顾到他们需要被“指引”的需求。比如,在组织学生讨论“人民当家作主”时,以前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分组完全独立地进行讨论,而现在,我则略微加入了讨论过程中的引导——比如,加入某个小组与他们一起讨论。现在的学生更喜欢这种形式。
再比如情景教学法,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考虑到自己所设计的情境是不是与现在的发展情态相符合,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消费”教学时,使用过去的消费形态来构建教学情境,显然已经不适合——这也只是在短短一两年内发生的变化。再比如“选举制度”和“参政议政”——当我们为学生构建一个选举的情境时,应该想到现在很多场合下已经不再是举手的形式了——投票的形态很多已经采用了电子投票器。当然,我们还可以用举手表决的图片、视频来说明问题,但需要教师进行调研,将一些新的表决形式补充进来向学生展示,这样的情境,更适合于现在学生的认知体系。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與时俱进”,需要教师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不能停留在对“传统”教学的一次改革后,就止步不前。作为一名政治教师不能用“发展”的观点来组织教学,显然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理论在教学实践应用上的一个遗漏,这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参考文献:
[1]赵艳辉.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9):80.
[2]田宗碧.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与时俱进[J].科学咨询,2006,(2X):44.
作者简介:
钟映辉,四川省广汉市,四川省广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