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英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收治颅脑损伤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未采用品管圈治疗,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增加(P<0.05)。观察组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肠内营养治疗时,品管圈可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关键词品管圈;颅脑损伤;肠内营养;并发症
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病症,患者可能会出现有恶心、呕吐、头晕、食欲减退等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正常进食,造成营养缺乏,导致体力下降,长期卧床,既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又会增加各种并发症的风险。肠内营养支持是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方法,可改善诸多营养指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品管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可提高团队人员的工作效率,是否适用于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相关报道较少,因而开展此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颅脑损伤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28例,女14例,年龄25~71岁,平均(51.8±13.6)岁,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24~70岁,平均(51.2±10.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查确诊,均行肠内营养治疗,研究取得患者家属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排除标准:患有心、肺、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类疾病,临床资料不全者。
治疗方法:对照组未采用品管圈治疗。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治疗,内容如下:①成立管理小组:患者入院后,立即成立品管圈管理小组,成员为主管护师、营养技师、护士,给予患者家属健康宣教,注意保持病房通风良好和环境整洁,注意调节患者的心理状况,使其保持舒畅的心情,按照主题选定,实施现况调查,分析原因后,制定干预方案和目标,并对具体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定期召开圈会,进行工作汇报。②主题选定的内容:可采用头脑风暴的形式,针对目前的工作情況提出备选的品管圈主题,根据品管圈的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进行评分,最终确定品管圈主题。③现况调查的实施与分析:根据80/20原则(帕列托原则)得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改善重点,主要为营养液配制方法不适当、营养液输注的工具不适当、营养液的滴注和温度不适当。④制定干预方案和目标:圈会后,得出结论,导致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实施效果不佳的原因主要为护士对肠内营养输注的操作技术掌握不全面、疏于对患者及家属关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要性和注意事项的健康宣教、对肠内营养输注的认知不够。⑤具体实施效果的评估:制定解决方案时,要加强品管圈成员的专业知识培训,规范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操作流程、合理配置营养液,注意调节输液速度,选择适宜的营养管,指导患者及早开展适度的身体锻炼等。
观察指标:于治疗前后行营养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检测,并记录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尿潴留及相关性腹泻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数据资料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增加(P<0.05)。观察组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论
品管圈又称QC小组,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这是一种比较活泼的品管形式。近年来,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与医院质量管理、药事管理的关系密切。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增加。观察组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尿潴留及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行肠内营养治疗时,品管圈可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并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此次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样本量较少,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再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