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呕吐的超声诊断价值

2018-03-23 10:44贾椿霞何立国何召国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28期
关键词:呕吐超声检查婴幼儿

贾椿霞 何立国 何召国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婴幼儿呕吐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呕吐患儿43例,常规检查胃肠道病变,动态观测食管、胃及肠道的功能状态。结果:超声检查对引起患儿呕吐的器质性疾病可基本明确诊断或排除诊断,对功能性疾病可根据超声检测结果提示诊断。结论:超声检查应作为诊断婴幼儿呕吐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关键词超声检查;婴幼儿;呕吐

婴幼儿呕吐是儿科常见病,其大多数是功能性或暂时性疾病,少部分为器质性病变。近年来随着超声的广泛应用,超声检查用于诊断婴幼儿胃肠道疾病受到重视。本文对43例婴幼儿呕吐疾病进行超声检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追踪验证,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2009年12月-2014年2月以不同程度呕吐收入儿科检查治疗患儿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2 d~3岁,平均(10±8)d。依据X线、CT、核磁共振成像、内镜检查和超声影像检查,本组43例患儿』临床诊断为溢乳或饮食不当25例,先天性幽门肥厚、肠套叠各4例,反流性食管炎、贲门失弛症、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胃幽门痉挛各2例,先天性肠管旋转不良、胃扭转各1例。所有病例随访2~5年。经临床治疗36例,手术治疗6例,1例患儿死亡。

仪器与方法:使用Toshiba SSA220A、GE Logiq 5、GE Vivid 7及GEVivid E 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12 MHz。婴儿需禁乳3-4 h,幼儿禁食6~7 h。患儿取仰卧位,以肝左叶作为透声窗,用5.0~12 MHz线阵探头扫查胃底、贲门及邻近的食管下段、胃腔内容物、幽门的长度及厚度等状况,以及上腹部肠管形态。口服适量液体后,将患儿取右侧卧位或左侧卧位,记录胃蠕动波频率,及胃内容物通过幽门的情况,必要时记录食管内容物的蠕动情况及蠕动频率。用5.0~10MHz心脏探头或经阴道探头放置于患儿胸骨上窝偏左侧,或利用心脏作为透声窗,记录食管内有无内容物及食管蠕动情况。对图像显示不理想的患儿,必要时2 d后复诊。

结果

43例患儿全部进行超声检查,25例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改变,经改善喂养方式或基本对症支持治疗后,随访痊愈。

先天性幽门肥厚4例:幽门管厚度13~18mm,长度20~25mm,肌层厚度4.2~6.3 mm,胃内可见较多内容物,蠕动增强或减弱。长时间观察胃内容物很难通过幽门管,幽门部胃壁呈环状均匀增厚,横断面呈子宫颈样。短轴断面呈均匀中等回声环,中心为高回声线,2例手术证实,1例核磁共振成像证实,1例经临床对症治疗后呕吐症状很快消失,随访7年,幽门肥厚征象未见改善。

肠套叠4例:右侧腹部或左上腹部显示“同心圆征”和“平行管征”。套入长度1.5~3.2 cm,时间较长者,周边及内部可见肿大淋巴结回声。3例经x线气钡灌肠治疗证实。1例长时间探查发现随着肠管蠕动有反复自动解套和重新套入现象,经临床治疗后,复查痊愈。

反流性食管炎2例:胃内胃底处探及背离贲门的射流图像,间隔时间18~54 s,颈部超声检查发现食管内容物上下移动征象。结合临床提示反流性食管炎,1例x线证实。2例均经临床治疗后随访痊愈。

幽门痉挛2例:痉挛时幽门肌层厚度及长度较正常幽门管增厚,肌层厚度分别为2.9 mln、3.3 mm。动态观察胃内容物间断性通过幽门困难,缓解时肌层厚度几乎恢复正常。

贲门失迟缓症2例:颈部超声探查,食管内见较多内容物,随食管蠕动而上下移动。超声初步除外其他病变,结合临床提示贲门失弛缓症。1例x线提示诊断。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2例:1例出生后3 d出现喷射式呕吐,1例2岁4个月反复呕吐来诊,上腹部可见螺旋状低回声,肠系膜上静脉及周围组织以肠系膜动脉根部为起点进行旋转缠绕,腹主动脉位于旁边。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螺旋状红蓝相间的彩色血流信号,为肠系膜上动脉与肠系膜上静脉协同部分肠系膜结构旋转而成。1例手术证实,1例CT证实。

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1例:胃及十二指肠扩张,蠕动活跃,内容物往返运动。其他部位肠管内未见明显气体回声反射。本例患儿合并心脏畸形,放弃治疗死亡。

胃扭转1例:患儿3个月,进食后出现喷射性呕吐,右侧卧位进奶时呕吐明显,右上腹探查发现在同一切面上同时发现幽门和贲门图像。x线检查诊断证明。

讨论

因婴幼儿大脑皮层发育不成熟及胃容量较小等原因,呕吐发生频率较高,既往胃肠道疾病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造影检查,但新生儿不合作,易引起吸人性肺炎,故不易被患儿家长接受。内镜检查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但内镜是一项侵入性检查,婴幼儿检查困难,核磁共振成像对器质性病变效果较好,但费用较贵,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使用。小儿腹壁薄,腹肌不发达,适当加压,饮用适量液体后,改变体位,将肠道适当充盈,可清晰地显示胃责门、幽门及胃壁,了解胃的蠕动和排空情况,显示肠道的充盈情况。尤其应用高频超声探头,长时间动态观察胃肠道功能状态,可重复检查而无辐射之忧,较成人检查意义明显增大。

婴幼儿呕吐大部分与内科疾病有关,少部分与外科疾病有关,超声检查者要熟悉婴幼儿呕吐的常见病因及机理,结合临床表现,有目的、有重点的扫查相应部位。间歇性呕吐多见于幽門痉挛等内科疾患,持续性呕吐进行性加重多考虑外科疾患。先天性幽门肥厚、肠套叠、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超声可对其进行明确诊断。超声检查主要目的是诊断或者除外外科疾病,根据超声图像结合临床提示内科疾病,为临床医师进行诊断与治疗提供较多的信息。

超声检查无辐射,长时间动态观察胃肠道的功能状态是超声检查的优势,可对某些内科疾患进行鉴别。幽门痉挛超声可见幽门较长时间处于关闭状态,胃内容物通过幽门受阻,痉挛时幽门肌层稍增厚,但一般≤4 mm;当幽门痉挛解除时,幽门肌层未见明显增厚现象。临床上用阿托品缓解。超声测量时应注意,肥厚的幽门环行肌显示低密度回声,相应的黏膜层为高密度回声,幽门痉挛患儿黏膜层相对较厚,而肌层相对较薄。本组病例同时显示幽门肥厚的程度与呕吐症状的轻重无必然关系,其中1例患儿幽门肥厚诊断明确而明显呕吐症状。目前超声检查是确诊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首选方法。如果食管内容物有上下移动征象明显,贲门附近有射流声像改变,首先考虑贲门痉挛;如果食管内容物上下移动征象明显,贵门附近无射流征象,又无幽门肥厚和痉挛征象,则提示胃食管反流。对可复性肠套叠也需要较长时间观察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超声检查不仅简便快捷,无创伤,便于随访,且诊断符合率高,目前已成为诊断婴幼儿呕吐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猜你喜欢
呕吐超声检查婴幼儿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超声检查在小儿急慢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上腹部横切面在产前超声诊断心房异构综合征中的价值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颅脑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
穴位埋线防治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观察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效果观察
隔姜灸治疗婴幼儿呕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