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和相关数学知识,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立足学生相关的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在生活学习情境中导入新知,在实践学习操作中探索新知,在模拟现实情境中巩固新知,在实现生活拓展中升华新知,从而促进学生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实施策略
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使之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际内容和相关数学知识,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立足学生相关的生活实际,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在生活学习情境中导入新知,在实践学习操作中探索新知,在模拟现实情境中巩固新知,在实现生活拓展中升华新知,从而促进学生实现知识技能的内化、提升。
一、 在生活学习情境中导入新知
从内容上讲,就是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就是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是教学“生活化”。而心理学有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了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这节课为了导入新课,我讲了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小猴最喜欢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3个同样大的饼,拿出1个平均分成4块,给猴甲1块。猴乙见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2个饼平均切成8块,给猴乙2块。猴丙贪心地说:“我要3块”。于是猴王把第3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猴丙3块。这样由故事顺势引出问题:它们分到的块数不一样,会一样多吗?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迫切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
二、 在实践学习操作中探索新知
数学教学中很多几何图形面积、体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先让学生提出大胆的猜测和假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以验证,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可先出示如下两个图形。
之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上面图形并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动手操作,笔者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巧妙引导和探究:1. 提出观察引导提示语:同学们,请大家好好观察上面图形,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并好好分析你的发现,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发现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手操作。2.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针对各自发现提出看法,先在合作小组中说说,之后推荐各个小组的发言代表上台说说各自看法。3.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平行四邊形在经过变形操作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得出什么结论。再由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讨论。这样,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学生在后面的教学中就能轻轻松松地参与学习,发现并提出猜测,再进行科学实验,让学生分享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又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了新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 在模拟现实情境中巩固新知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具体生活情境模拟演练,把讲台变舞台,让教师做导演,学生做演员,对于提高能力,巩固数学知识和技能是非常有效的。如:在教学简单统计时,我设置了如下的表演情境。金融危机后,汽车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假如你是汽车销售商,公司派你去马路边做了一次调查,看看马路边车辆的情况(调查一下哪种车的私人拥有量较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然后播放一条主要街道车辆来往的情况(多媒体演示),请你用所学的统计知识,为公司出谋划策。不经意间,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学习主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再如:在教学小数乘法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开发票竞赛的实践活动。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开发票?”,有的说“为了方便顾客”;有的说“为了索赔”;有的说“为了记账”;有的说“买家管理的需要”……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开发票竞赛,看谁算得准,填得好,经过这样竞赛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确了发票的作用,增强了他们理财意识。在这些模拟实境中,它用的是数学知识,解决的是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真有趣,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是生活。
四、 在实现生活拓展中升华新知
在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否有效掌握数学知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应当在学习数学与生活之间打开一条互通的桥梁,实现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数学中学习新知识。如学习了重量计量单位后可建议学生回家称一称一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学习了“比的应用”后可安排学生调制奶茶或自己兑饮料。让“学”融于“玩”中,在“玩”中实践,既使学生学得轻松,又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又如:学习了整数的乘法后,可调查一天内你家丢弃了多少个塑料袋?全校学生呢?……这些塑料袋相当于在祖国大地上盖几层?你能针对塑料袋问题向环保部门提建议吗?在提升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渗透了思想教育,又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这样,能够实现学生学习数学的依托基础,有了理解与感悟的凭借,升华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陈仙娟.在解决问题背景下加强运算教学新探[J].福建教育,2015,(04):51-52.
[2]林碧珍.引领学生走进“数学日记”[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09):81-82.
[3]林爱村.表达与理解:“表”“理”未必如一[J].福建教育,2009,(07):53-54.
作者简介:
谢宝松,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诏安县寮雅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