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

2018-03-23 11:38阮帮禄
教师·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美感语言文字建构

阮帮禄

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必修学科,同样也是小学生基本文学素养形成的重要渠道。现代社会中的审美领域逐渐扩大,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审美能力[1]。而小学阶段的学生记忆力强但思辨能力较弱,体验感强但分析能力较弱,并且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活泼好动的个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资源,对学生展开因材施教的审美建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其自身的审美内涵。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因素分析

小学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存在着诸多内在联系,从两者的特征来看,均具有情感、形象以及直观等特性。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学素材非常丰富,从古代到现代、从天文到地理都有所涉猎,其中所潜藏的审美教育内容也极为丰富。单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美具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三种基本形态,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能够找到相对应的素材。

1.语言文字的自然美

语言文字所呈现出的自然风光美,包括大草原的广阔美、祖国河山的秀丽美、城墙的威严美、原始森林的繁茂美等。而这些利用优美文字描绘的自然风景,是作者动用自身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创造而来的,来源于现实,但又比现实更为完美,并且极富感染力,更能够让小学生接受。

例如,《世界多美呀》这篇文章中所描绘的“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作者灵活运用叠词,再加上自己的审美眼光,所描绘出的自然世界也就变得可爱、温情且美好。

2.语言文字的社会美

语言文字所呈现出的社会美,包括人类之美、劳动生产之美、革命斗争之美等等,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呈现出的社会美要远比我们的生活实际更加具有代表性。

例如,《闪光的金子》文章所记述的就是一名普通的水电修理工人徐虎,其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中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故事,他全心全意地为邻里乡亲提供帮助、无私奉献。这样动人事迹的描写是为了让小学生能够学习徐虎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美好思想。此外,在《歌唱二小放牛郎》《孔繁森》等文章中,也都体现出来人性的美好,在小学阶段让学生感受人性之美,有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

3.语言文字的艺术美

文学作品就像建筑艺术,其中的极富美感的字词句就像建筑中的精妙设计和构造,人们在阅读一篇优秀文学作品时,同样会为作者逻辑缜密、构思巧妙的文字艺术感到折服。

例如,《欢乐的泼水节》一文,看似是一篇非常普通的文章,但实际上句式对仗非常工整,并且有着朴实优美的文字,读起来会觉得朗朗上口,其语言文字所呈现出的艺术美感,与审美教育不谋而合,能够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审美情趣与能力的养成。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建构的策略分析

在小学语文课本当中包含着丰富且广泛的美,这些极富美感的文章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语言资料。因此,教师应善用教材,引导学生从教材的语言中去找寻美好,从文字当中去感受美好,建构自己的审美体系。

1.朗读课文,感受美好

朗读课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将课文比作为一台机器,那么默读只能够审视它的基本外形,而朗读则能够触及其开关,使其转动起来,进而真正感受“机器”的能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就像美妙跳动的音符,教师应注重学生对文章的朗读,并且利用有效的朗读去引导学生深化对课文思想与内容的理解,将语言对情感的陶冶作用完全发挥出来,使得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受到文字的韵律之美,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将一个个语言文字在脑海中转化为丰富的联想,让学生与作者、文学作品在思想上产生共鸣[2]。

例如,在进行《水乡歌》的阅读教学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文字,紧扣住了水乡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描绘出美不胜收的水乡风光图。文章最后的点睛之笔让我们仿佛听到了劳动人民的欢快歌声,进而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幸福。诗歌的每一小节字数相同,并且其开头均采用的是问答的形式,句尾押韵,朗朗上口,在阅读过程中会感受明显的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之美,以此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的范文,并进行朗读,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字里行间的美好。

2.细细品读,感悟美好

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学体裁,有诗歌、散文、记叙文等,而这些文学作品中的美好仅仅通过让学生朗读是无法全面感悟的,因此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去细嚼其中的语言文字,以这样的方式去提高学生的语感,进而获得美的熏陶[3]。

例如,《春到梅花山》主要描绘了早春季节梅花山盛开的美景,语句中写道“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其中两个“挨”字不仅将梅花开满枝头的繁密描绘出来,同时也为人们呈现出一幅竞相开放的动态画面;“片片彩云”用了比喻手法,一片片梅花遍布山野,从高远处望去,红艳艳的花朵映衬着蓝天,就像一片片的彩云;“晶莹剔透”描绘的是梅花盛开的艳丽,清晨未干的露珠附在上面,在阳光的照耀下给人一幅极为透明、纯洁的美感;“一朵一朵”指的是梅花的数量非常多。在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其中的字、词、句,使文字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画面,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梅花的形、色、味,进而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语言的优美,从中受到作品语言美感的熏陶。

3.大胆表达,创造美好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大胆表达美好,而这一表达过程正是在发现美好、感悟美好的基础上进行美好创造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始终坚持审美建构,让美好的内容、美好的形象、美好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在其脑海中留下众多美好的画卷,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为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现美好奠定基础。

例如,《田園诗情》是一首意境非常美好的散文诗,所描写的是有着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美誉的国家——荷兰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充满了宁静怡然的意境,让人不觉为之动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找出自己印象深刻或是比较喜欢的部分,并讲述自己为什么喜欢,留下了什么印象;在课后,教师可设计“启发想象,做个小诗人”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利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语言去创造美,为整个课堂营造美感。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进行审美建构,不但可以让小学生灵活掌握语言这门工具,同时也可充分发挥文学作品对学生审美、精神以及人格等方面的陶冶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教师应让美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使得学生与语文阅读课堂、语文阅读文本形成一种良性的审美关系,以此建构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进而以文学美感去陶冶情操、启发真情、激发心智和培育美德。

参考文献:

[1]苏淑霞.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J].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版),2015(5):190-191.

[2]孙 娜.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1):93.

[3]曲丽霞.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J]. 时代教育,2013(18):160.

猜你喜欢
美感语言文字建构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建构游戏玩不够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