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 会学 会用

2018-03-23 11:38林悦开
教师·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小棒数学知识小学生

林悦开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首先就应该使学生爱上数学,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因此,数学兴趣是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前提[1]。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同一件事物上,自制能力较差。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新颖的教学形式,将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趣味化,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新颖的故事、多种多样的教具、趣味性的教学游戏、恰当的设疑和悬念等,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自己去实践、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发现数学中的道理,感受到数学知识中的奥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探究欲。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在对知识进行讲授之前,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是不是都很喜欢过生日啊?”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回答:“是的!”然后教师接着提问:“小明很喜欢过生日,今年他都8岁了却只过了两次生日,他很不开心,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就会产生疑问,学习的情绪高涨。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会得到增强。

二、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与感受,增强学生素养

数学中的公式、概念等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但是这些概念中的知识却又和我们的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和感受,增强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千克、克、吨》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有真实具体的感受,对“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件重量为1千克的物体,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物体的重量,理解吨与千克的关系。学生通过数量关系一下就能明白1吨等于1000千克,并通过想象感受到1000个1千克的物体加起来有多重。接着,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填写单位,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出正确的单位。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用所学的单位来描述身边事物的重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这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并掌握运用的方法。

三、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想,增强学生素养

数学语言如果得到正确使用,便能将人的思维过程清晰、准确地反映出来,是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的一种表现[2]。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对数学的观点和思想进行表达。

例如,在教学《加与减——小小图书馆》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25减6等于多少,先让学生将25根小棒摆在课桌上,然后让学生移动小棒,自己想办法将结果计算出来。在摆动的过程中学生想到了很多方法,最终得出的结果都是19。但是学生的思考过程却不相同,有的学生说:“我先将10根为一捆的小棒放在一边,然后在剩下的15根中拿出6根,剩下了9根,最后将1和9合起来就等于 19。”还有的学生说:“先将两捆小棒放在一边,因为个位上的5减去6不够减,就拿出一捆和5合起来就等于15根,再用15减去6等于9,最后用剩下的一捆加上9就等于19。”

通过亲身实践,学生能将计算的过程有条不紊地讲述出来,語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对问题进行思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操作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使得语言和思维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体验到快乐,逐渐爱上数学学习,养成用数学思想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红飞.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J].才智,2016(5):59.

[2]刘瑜芬.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之我见[J].学周刊,2013(22):76-77.

猜你喜欢
小棒数学知识小学生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巧移小棒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