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孔燕
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提升消费品品质”时,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治国安邦的文件之中,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工匠精神”具体说来就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进行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打磨锻造,使自己的产品趋于完美”的一种精神。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大批中国企业和厂商推出的一系列产品诸如中国高铁、小米手机、格力空调等烙有中国印迹的产品在世界上大放异彩,成为展示中国形象的“闪亮名片”。在我国工业和制造业持续发力的同时,中国的产品正在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同时,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也越来越得到重视。2015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大国工匠》通过展示中国各个领域顶级工匠们的工作场景,挖掘他们的工作细节,不仅让中国人,同时也让世界重新认识到了中国工匠和“工匠精神”的巨大力量。这种“工匠精神”正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必须培养的精神。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通过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来把“工匠精神”植入学生的专业实训中去,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工匠型人才。
一、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现状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与此相适应,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加工、服务、生产、管理上面的高素质人才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但是,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为了突出自身的教学成效,往往把专业学习放在第一位,而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思政课上的力度则显得比较弱。当前的思政课大多采取大班教学模式,或者采取选修的方式进行大课教学,导致学生对思政课普遍不重视,更别谈在思政课上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了。
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经把“工匠精神”当作一种职业教育贯穿到学生的学习中,这些国家不仅在科技上一直占领着“制高点”,在高端制造行业上也一直保持着绝对领先地位,成为众多国家效仿追赶的对象。“工匠精神”既是一种职业态度,更是一种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对自己从事工作的一种认可。“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培养的最高目标,思政课老师应当把其贯穿到学生的学习中,既要在专业实践中体现出来,也要在学生的精神素质培养上重视起来,让学生把“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面对“十三五”描绘的宏伟蓝图,高职高专思想政治课一定要创新教学方式,革除当下不重视思政课的弊病,通过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让他们在未来激烈的就业中能够凭借精湛的技艺赢得用人单位青睐,也能够借助优良的职业素养和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打动企业,为学生打下良好就业的基础。
二、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条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中,教师是重要的一环,教师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工匠精神”的学习效果。大多数学生在未学习“工匠精神”时,对这个概念是没有或者是非常模糊的。针对这种情况,思想政治课的系统化教育能够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于“工匠精神”的一个清晰的认识结构。
生活当中人们常讲一句话:“没文化,真可怕”,如果教师的素质达不到标准,那么在学生的培养过程当中也会出现偏差。例如,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教師需要通过一些生动鲜明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为了使例子与课堂主题不出现偏差,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学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如果是一个素质高的教师进行教学,那么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把整个的课程内容整理得井井有条、层次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如果是一个素质较低的教师进行讲解,那么其很可能把课堂给搞砸,教学中主次不分、逻辑混乱,教学效果非常差,学生也不能对“工匠精神”的逻辑与内涵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
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思政课老师的选拔上一定要严把质量关,通过培养或者挑选优秀的思政课教师进入课堂中,可以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进入课堂后 “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中,为学生树立“工匠精神”的榜样,成为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过程当中一盏耀眼的“指路明灯”。可以说,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条件。每一名思政教师都应致力提升自己的理论与教学水平。
三、高职高专思政课要贴近实际,把“工匠精神”与学生的专业实训相结合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高职高专思政课不能脱离学生的专业实训空谈“工匠精神”,而是应该把“工匠精神”植入学生的专业实训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思想政治课教师一般都兼任多个专业学生的思政课程,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汇到学生的专业知识中,使“工匠精神”始终成为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使学生在“工匠精神”的浸润下能够始终保持初心,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始终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不为外界的利益诱惑所动,静下心来做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
为了把“工匠精神”与学生的专业实训更好地结合,高职高专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去参观一些大企业的工艺制作流程,通过观察学习制作产品的过程体会“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让自身的精神得到净化和提升。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学生去小米公司、美的公司、故宫博物院等地方,通过观察工匠们制作产品的过程,让学生体会那种精益求精、使产品不断臻于完美的态度和精神,让学生借助这些真实可感的场景感受到人类科技的进步,同时也提醒他们这些公司产品科技含量高的背后,依赖的不仅仅是技术,也有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而这种精神力量与“工匠精神”是分不开的,是一种鱼与水的关系。离开了“工匠精神”的滋养,学生很容易在五光十色的社会当中丢失自己的信念,沦落为碌碌无为者。
除了这些方式,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师也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通过开展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将“工匠精神”植入学生的专业实训中。比如,定期开展技能大赛,评比出最优“产品”,让学生在这种接近专业实训的演练当中体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核,并将其融汇到职业素养中,形成认真、专注、精益求精、技术一流、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为自己未来能够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努力。
行百步者往往容易在接近最后一步的时候选择放弃,导致功亏一篑。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能否养成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关键是看思政课教师是否有持之以恒的教学信念,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在思政课与专业实训相结合中磨炼自己,进而体会到“工匠精神”的真正含义。对于学生来讲,要有远大的理想追求,在专业实训中践行“工匠精神”,通过不断的努力锻炼形成追求极致的品格,使“工匠精神”贯穿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林俊宏,谢彩红,王洪让.浅析新常态下高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4).
[2]曾 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浅析[J].卷宗,2016,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