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春红
(白山发电厂,吉林 132013)
信息化是我国目前发展过程中发展特点,信息化发展状态下,对通信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因此促使了通信工程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加强通信工程的强大功能性成为发展过程中的必须要需求。在整个通信工程当中,传输技术是其核心环节,传输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整个通信作业的效果,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因此,要充分认识传输技术的特点,及其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不断的研究和创新,以推动通信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市场上的传输技术方式可分为同步数字体系、波分复用技术、自动交换传送技术。以下对这几种传输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具体分析:
(1)同步数字体系。同步传输技术简称SDH技术,SDH技术的基本应用原理为:利用块状的帧结构来保存信息,通过速率及光纤对这些信息进行传输。经过映射、定位和复用三个阶段,在满足需求的信号上通过电路层进行操作,之后可与用户相链接,在DF的协助下与通信电缆相融合,从而完成整个的传输工作。这项技术的灵活性,很好的对网络资源进行了优化分配。目前SDH技术已经被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广泛运用到其业务当中,SDH作为一种新的传输体系,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各行各领域的信息传输系统都有应用到这种技术,推动了自动化功能的发展。
(2)波分复用技术。波分复用技术即WDM技术,是一种将载有信息的不同波长的光信号融合成一束,依靠单根光纤进行传输,不仅具有高效率的数据传输性能,还大大降低了传输成本,是一项高性价比的传输技术。它可以在一根光纤上传输多种信号,并通过特定波长的光来对这些信息进行传输。通过WDM技术的优势分析,它可以对长距离的光信号进行直接传输,无需中间转寄,提高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这种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3)自动交换传送技术。自动交换传送技术即ASON技术,是一种具有网络资源按需动态配置能力的光传送网络,在信令网控制下实现光网络连接自动交换功能。它满足了用户对动态资源的分配、高强的保护恢复性能、以及对波长应用新业务的需求。ASON技术的出现是对WDM技术的优化。自动交换传送技术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非常好的可扩展性,技术优点让其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在通信工程中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缩小了传输设备的体积。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输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采用的传输设备体积相比以前也小了很多。传输设备体积减小,故而减少了设备所占用的空间大小,同时,小体积的设备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使用起来会更加便捷,也降低了生产企业及运营企业的投入资金。具备这些优点的传输设备为通信工程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另外,设备体积缩小也提高了施工时效,不需要针对其建设机房,虽然体积缩小了,但是功能却增加了不少,可与FPGA技术配合使用,给制造商提供了更多的加工器件。
(2)增加了传输技术的多功能性。传输设备的体积虽然减小了,但是功能却越来越多,也正是因为缩小了的设备体积,才能将多个不同的传输设备配置到一台设备上,各自操作运行,在降低对光缆纤芯的数量和规模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传输线路容量的使用率,将资源发挥最大能效。传输技术的多功能性不仅给用户带来了许多便利还将技术水平提升了一个层次,在进行基本的传输运作的同时也增加了许多其他的功能,让用户和运营商之间增加了沟通和交流。
(3)提高了传输设备的集成率。现如今,网络信息发达,人们对于信息的安全性十分重视,因此,这就要求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不仅要进行基本的传输功能,还需要通过对自身的监控,提高设备的集成率,通过将板卡、传输设备、同步数字体系这三方进行合理的结合,科提高集成率,推动通信工程良性发展。
目前我国传输技术应用领域比较广泛,在通信工程中应用比较显著的案例是电力部门传输技术的应用,它由最初的模拟集群到数字集群再到现在的宽带集群,无线网络的应用已经成为其大势所趋,依托宽带传输集成技术能够满足配网自动化、负荷监控和管理、用电信息采集物联网、将应急通讯、视频监控、集群调度、移动办公业务紧密结合等多项业务,电力数据中心云管理的应用被提倡,比如有企业管理云、公共服务云、生产控制云。都体现了在电力部门的广泛应用。
我国信息化和网络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的业务领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通信工程在这个阶段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人们对通信工程的传输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以上对几种通信技术的特点分析和现阶段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能够明确各自所发挥的作用,并且促使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对新的领域进行探索和开发,促进我国通信工程传输技术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1] 聂荣盛.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分析[J].江西通信科技,2017,02:8-10.
[2] 李煜,吴春祥,胡春祚,曾凡云.探究有线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J].信息记录材料,2017,1807:109-110.
[3] 刘喜坤,陈辉豪.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4,19:149+152.
[4] 周大超,章玮,柳亚飞,从益凤.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创新进展[J].通讯世界,2016,21: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