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102
正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算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需要加快转变管理方法以适应时代步伐。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预算管理发挥作用,单位应及时改革,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在新时代的社会服务能力水平。
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是解决政府相关工作以及管理政府工作支出,其工作内容多与国家政府挂钩,加强预算管理能够促使政府合理安排支出,提高其服务能力。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够监督管理单位经济活动,强化了财务管理,减少了不当财务支出,提高了预算的真实性;通过优化资金使用配置,对各项目的运行起到调节作用,强化了责任意识,使各项资金的利用效率更灵活;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基础,加强预算管理,坚持预算编制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统一。通过单位顶层部门整体把控预算目标、分属结构合理拆分的方式来明确预算编制任务,再由预算部门进行综合汇总来制定预算,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预算管理能够在最优配置下管理单位资金,避免了单位事务中的资金浪费,并且通过优化资金配置来提高利用率,推动了节约型社会的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缺乏预算管理意识是造成当前预算管理问题的关键点,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管理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单位管理层对预算管理目标认识不足,将预算管理的主要目标错估为财政资金的引入,并且将预算管理任务全盘交付给财务部门;另一方面是单位干部缺乏参与性,没有将预算管理贯彻落实到单位的经济活动中,使预算真实有效性较差。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在实际管理中,预算编制过程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以财务资金引入为主要工作目标;预算编制对于财务预算范围不够全面,导致预算超支,为预算管理工作带来困扰;预算编制的方法仍然采用估量的预算编制方式,使预算编制与实际预算差距较大。
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应当包括:预算执行审批、执行监督、考评机制与预算监督,在当前的预算管理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将预算管理全盘交付给财务部门,在预算管理各阶段工作都有所不足,阻碍了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加剧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问题。
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首先要提高单位相关部门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转变其思想观念,使单位负责人认识到预算管理对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同时改变对于预算管理的传统认知,使其认识到预算管理的实际工作内容,做到合理分配任务。其次要加强对单位相关部门人员的思想教育与业务培训,增强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树立责任意识;注重其业务能力的提升,结合实际培养其工作的创造性,为单位预算管理提供人才基础,是预算管理工作更合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效率。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注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使预算更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在预算编制前,调查分析往年各业务部门的计划以及预算消耗情况,在本年度的预算编制中结合实际分析,将往年预算执行与本年度预算执行相结合,根据本年度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的实际合理把控;预算编制要加强资金管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使用率。在预算的执行上要严格按照预算编制执行,杜绝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对预算支出按照规定经济项目预算支付,对预算执行结果加强审核。最后要完善预算考核的标准,以预算执行考核业务部门的项目消耗;建立健全激励制度,提高执行工作效率;加强动态化考核,确保考核在每个阶段的参与,保障预算考核的有效性。
在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上,要建立起预算支出审批、预算执行、预算考评与全过程的预算监督相结合的预算管理体系。在预算编制上要加强其工作的科学性,使业务部门能够有效完成工作,杜绝资金浪费现象;预算执行按照预算编制进行,对于超支情况检查原因,明确超支责任;做好财务报告与预算考评,将预算执行情况形成汇总,合理评估资金消耗情况,确保预算支出情况的正确性,同时方便后期的预算检查工作与来年的预算编制工作。
其次要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做到在预算管理全过程监督。首先要强化预算监督部门的职能,实用科学的监督办法,行政事业单位的组建监督部门,由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强化预算的独立性;其次要强化外部审计监督,通过审计部门的监督与具有资质的社会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进行监督,保持监督工作的公正公开;最后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监督的透明性,强化大众监督的作用,通过公开监督工作与监督结果审查的方式来保证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与公开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相比于一般单位具有特殊性,其职能体现在社会服务上,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解决当前单位中存在的预算管理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预算管理工作意识,改善预算管理的方法,促使预算管理发挥其财务管理作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