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王明珠
(特约记者单位:全国市长研修学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干部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
我国早在2000年就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等城市率先启动“城市垃圾分类”试点。如今,这一探索仍在路上。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2017年3月底,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截至2018年4月10日,全国已有24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出台垃圾分类实施意见、方案、地方法规或相关文件。
垃圾分类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少年才能实现?在这个实现的过程中,又会遇到什么困难,该如何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方案》还强调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要结合本地实际,于2017年底前制定出台办法,细化垃圾分类类别、品种、投放、收运、处置等方面要求。由此可见,路线图与时间表是十分清晰的,这也意味着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任务相当紧迫。目前,地方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希望可以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梳理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当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垃圾分类是破解城乡“垃圾围城”困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被认为是国民素质的体现及现代文明的标志和尺度。地方政府必须对垃圾分类的意义和作用有明确深刻的认知,这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形成坚定的推行力。民众对垃圾分类意识再成熟,也无法代替无垃圾分类意识的政府。例如,高含水、易降解的厨余垃圾会造成填埋场的渗滤液增多,恶臭气体控制难,也会拉低焚烧厂的燃烧值,而且厨余垃圾在垃圾总量中可占比到65%,因此厨余垃圾处理应该作为垃圾分类中的重点工作。此外,地方政府还要对本地区垃圾收集、运输、再回收行业、处理技术和潜力等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合理规划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蓝图。
1.建立简化的分类标准
首先是设定本地区垃圾分类的标准,这个标准必须是老百姓一学就会的,是能和终端处理设备配套的,而不是照搬国外发达国家模式。比如有的城市街头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这样专业的名词会让普通人感到无所适从。但是有些地方,会在垃圾桶上面画上各种符号,代表不同的物质,这样一目了然。美国不仅明确标识,还对投弃口固定形状。比如回收瓶类的,扔口是圆形刚好能扔进去饮料瓶子,外标签也画上瓶瓶罐罐。回收纸张的,投弃口要长窄,只能丢弃纸张。这样易于理解,方便操作,也可以防止混用。
2.建立分类的奖惩机制
奖惩机制是督促民众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上海通过“绿色账户”,基本实现分类可积分、积分可兑换、兑换可获益的模式。美国、日本等地把分类回收列为法律强制行为,违者罚款或负相应的法律责任。2017年8月2日,上海市城管局执法总队对上海申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开出了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改正,如拒不改正,将面临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3.实施垃圾处理收费机制
在推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要明确居民和单位作为垃圾产生者的“付费”和“分类”的责任,“多排放多付费”“不分类多付费”是激励民众分类的有效手段。比如日本通过垃圾袋收取垃圾处理费,垃圾扔得越多,购买的垃圾袋也越多,没有使用标准的垃圾袋,就不能扔垃圾。北京在试点小区实行垃圾袋“二维码”识别,垃圾袋不仅是付费的标准,还能追溯到每户居民。宁波市将出台差别化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以“污染者付费”为原则,根据不同家庭、不同企业和商家产生垃圾的种类、数量收取金额不等的处理费,以此激发市民、企业及其他排放主体主动减量和分类。
4.选择合适的试点小区
在一项新的政策正式出台之前,通常会选择试点进行研究。如何选择适宜的小区来进行垃圾分类的试点仍值得商榷。熟人社区的居民有着相似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彼此之间有着很深的感情,社区居民委员会有很好的号召力和威望,容易推行垃圾分类。例如,有的小区会选出代表组建工作小组,负责居民动员、民意汇总、矛盾协调等,由于良好的社区熟悉文化,会使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5.规范“拾荒大军”成为专业垃圾分拣者
有的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的垃圾分类本身已经做得很好了,那是因为有拾荒者的前端分类,纸箱、铁盒、塑料瓶之类的废弃物在垃圾箱的停留时间并不长。但是“拾荒大军”单兵作战的多,有规模、有组织的少,遇到原材料价格波动或者城市环境治理等因素,就面临生存危机。随着我国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样的拾荒者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智能。成都市的“奥北环保”是现代化的拾荒者,通过互联网和手机APP,上门收取垃圾,集中卖给工厂,不仅能正常运营,还能盈利。
1.小区内垃圾分类收纳设施
垃圾分类收纳设施的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地方政府要根据垃圾分类标准,在小区、街道配备合适的、多样的垃圾收纳桶。
2.配套的垃圾分类转运设施
之前常有居民反映,自己辛苦在家分好了垃圾,却又被层层转运混合。这样不仅破坏了垃圾分类的成果,也极大影响了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在垃圾分类实行较好的国家,发放有垃圾收运日历,上面规定了不同种类垃圾收集的日期。混运反映了我国在垃圾运输管理环节做得不到位,部门责任并未明确。垃圾分类投放,还要分类运输,这样才能最终达到分类处理的目的。
1.根据垃圾的特点适配处理技术
不同种类的垃圾有各自的污染特点与适用的处理技术。垃圾自身的物理化学特点又受到来源的地域、工艺、经济水平、习惯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深圳市思力佳化工建材有限公司利用建筑垃圾,制作出免蒸压轻质砖和免蒸压超饱和液态混凝土现浇非承重隔墙的产品,大大提高了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率。
2.培育回收再利用产业
垃圾分类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动力来自于回收再利用产业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它将产生一种由后端利用传导到前端分类的拉力。资源回收企业技术水平低,规模化程度小,一些新型资源利用企业的盈利能力差,市场培育不完善。政府应给予回收再利用更多的政策扶持和一定的经济补贴,从而提高回收利用的污染控制水平、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美国对于厨余垃圾的回收做得比较好,有专门的私营公司回收厨余垃圾。例如,旧金山在1996年开展了“食物废料回收项目”,即回收、处理剩食物、饭菜、餐馆下脚料等废料,用于制造有机肥。垃圾公司收集饭店和居民家中的泔脚垃圾,再加工成有机肥料卖给农场。此项目使饭店、垃圾公司和农场主三方都得益,形成一条各方互益的“循环链”。
1.机关干部带好头
要加强民众垃圾分类意识,机关干部首先要带好头。日前,浙江省率先在57家省直机关单位3100余间办公室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通过统一发放分类垃圾桶、规范构建常态化垃圾分类意识,让机关干部从身边做起,真正起表率、树榜样。
2.党建引领,居民自治
上海长宁区程家桥街道居民区党组织发挥了党建引领作用,在党员、楼组长和文化团队中分别开会,并组成居民“智囊团”,对垃圾定时定点分类试点方案“品头论足”。居民区党支部还成立了“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协助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他们到居民家中逐户走访,发放问卷,耐心做工作。
3.中小学校园行动起来
为了激发孩子的环保意识,掌握垃圾分类收集综合利用的常识,可在校园内开展主题班会、知识宣讲、动手实践等活动,营造垃圾分类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