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启超
2017年初,杭州市富阳区试行了“一巡多功能”综合巡查机制,并在全区顺利推行,有效提升了政府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促进了城乡环境大幅提升,为深入推进执法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一巡”何以“多功能”?“多功能”发挥有何秘诀?使“一巡多功能”提炼固化为富阳模式,可为富阳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发挥更大作用。
杭州市富阳区大力推进城乡形态转型“四高方针”、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七化要求”要求,加快打造富裕阳光大都市新型城区的战略布局下,建立试行“一巡多功能”综合巡查机制,实现一次巡查综合履行多项职能、及时发现多个问题、快速处置现场问题、高效督办问题解决,切实提升政府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富阳区委区政府为了解决行政执法中存在的职责交叉、重复执法、执法缺位、监管不力等突出问题,创新推行了“一巡多功能综合巡查工作机制”,目的就是为了一次巡查综合履行多项职能、及时发现多个问题、快速处置现场问题、高效督办问题解决。“一巡多功能”的成立从运行机制上突出了明显优势。
人员组成多元化。富阳区“一巡多功能”综合巡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富阳区委领导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富阳区城管局,由城管局党委书记、局长任常务副主任,分管副局长任专职副主任。综合巡查人员以城管人员为班底,另从公安富阳分局、国土富阳分局、区交通局、住建局、规划局等单位现有执法巡查工作人员中抽调,组成了36人的综合巡查队伍。
职责履行一体化。综合履行城管、公安、住建、规划、交通、国土、农林、水利等部门的部分日常检查、现场整改、工作督查、督办考核等职能。
运行机制规范化。按照“综合、实效、常态、规范”的工作要求,建立并落实综合巡查机制、现场办公机制、交办督办机制、工作通报机制、联合执法机制、协调会商机制、工作考核机制等七项工作机制。
管理职能全覆盖。“一巡多功能”日常巡查中,可以通过一次巡查,综合履行“三沿”(沿路、沿江、沿景)方面、“环境管理”方面、“建设管理”方面、“运输管理”方面、“防违控违”方面和其它阶段性、临时性工作任务,并配合公安部门及时处置各类面上动态突发性事件。
巡查范围全覆盖。“一巡多功能”成立以来,巡查范围已由试运行阶段的“一主”“六片”拓展到全区范围,且巡查形式丰富,手段多样,在巡查范围、空间上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日常巡查常态化。一是主动巡查。通过常规巡、重点巡、错时巡、科技巡等方式发现问题、固定证据、依法从快从严进行查处。二是委托巡查。与城管局各执法中队建立工作对接、协作联动机制,根据各实施阶段工作要求、工作重点等,结合日常工作,委托各执法中队开展辅助综合巡查。三是定点巡查。根据领导批示、举报信访等,对反映问题进行点对点检查,按程序进行交办移交或直接督办,并动态跟踪处置情况。
巡查时间全覆盖。“一综多功能”综合巡查办公室制订落实了严格的巡查制度,在巡查时间上,不仅按正常的工作日运转,而且双休日、节假日、夜间都安排人员值班巡查, “5加2”“白加黑”在这里得到真正体现。24小时不间断的巡查,确保了各类问题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有效避免了小问题越积越大、大问题越拖越难的恶性循环。
“一巡多功能”综合巡查机制运行一年来,共巡查发现各类问题11117件,抄告成员单位问题线索514件,督办12件,现场整改8256件,现场整改率74.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较高的现场整改率得益于综合巡查、综合整治、综合执法,得益于城管队伍受委托巡查责任的充分发挥,尽力把问题解决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
立足现场整改是为了第一时间发现各类问题,对小、散、乱问题直接进行现场查处。现场无法处置的问题,“一巡多功能”综合巡查办公室则及时做好证据收集和固定,抄告、移交相关部门查处。而对于涉及部门多,整改难度大,治理周期长的疑难问题,牵头进行联合整治工作正是靠“综巡办”组织实施。
牵头组织沿路两侧环境整治。以大桥南路、广源大道、23省道为重点,在12条主干道开展三沿专项整治,牵头属地乡镇(街道)、城管、环保、园林、住建等部门重点治理 “八相六乱”问题,共排查问题250个,现场整治106个,交办重点问题144个。
牵头组织洗车场所专项整治。牵头市场监管、环保、城管共排摸无证无照洗车场69家,通过执法整治已有40家办理排水许可证,立案处罚6家,关停14家。
牵头组织毁绿种菜专项整治。牵头城管、农林、园林、路政等部门排查毁绿种菜点318处,面积9.4万平方米,已基本完成整改。
牵头组织车辆“三超”专项整治。牵头城管、公安、交通等部门历时2个月,检查渣土车辆805辆,暂扣车辆108辆,查处无密闭化车辆78辆,无准运证车辆50辆;检查 “三超”及污染城市道路车辆251台,查处超高16起,超重23起,抛洒滴漏38起,停止运输车队运营3起。
牵头规范“两小一拆”现场管理。为解决城区小型工程、小区类装修、拆违工地的施工现场管理缺位,无人管、无从管、不愿管的问题,牵头城管、住建、规划、国土、公安、交通等部门制订了“两小一拆”现场管理规范化实施意见,明确了责任主体,细化了操作流程。实现了城区“两小一拆”现场管理从被动处置向事前规范、从事后执法追责向前端服务管理转变。
牵头组织“两违防控”巡查督办。“一巡多功能”成立以来,巡查发现并抄告乡镇(街道)违法建筑904起,有效处置633起,有效处置率70.1%;牵头、配合属地乡镇(街道)拆违150次,拆除违法建筑5.56万平方米。
试行“一巡多功能”的优势和经验。“一巡多功能”领导小组规格高、眼界高,人员配置强,业务能力强,大局意思强,综合能力和服务能力空前提升。工作人员巡查当“济公”,走村入户,遍及城乡,以查处式服务有效解决了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人手不足,发现问题不及时的问题;处置当“愚公”,现场办公、执法联动,以现有综合力量解决了一批城乡顽疾;考核当“包公”,公开公正、铁面无私,以手中的指挥棒鞭策各成员单位恪尽职守,创先争优,促进“庸散懒”现象大幅改观,实现了工作效率最大化。
“一巡多功能”综合巡查机制涉及方方面面,问题处置的综合性强,需要乡镇(街道)、部门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涉及“一巡多功能”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不够健全,综合巡查模式尚未完全成型,仍然出现个别成员单位思想上重视程度不高、对交办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反馈不够及时、处置不够到位等问题。主要反映为对综巡办抄告交办的问题整体反馈率低、超期反馈甚至超期未反馈的现象较为突出。还有的虽然及时反馈,但处置标准不高,有的只有处置意见,没有处置的具体行动,特别是在“防违控违”方面时常发生。
“一巡多功能”综合履行城管、公安、住建、规划、交通、国土、环保、农林、水利等部门的部分日常检查、现场整改和工作督查等职能。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职能划转依据,综巡办的承担的职能越来越多,导致某些部门以职能划转为由,松懈了自身的工作职责和日常巡查、整改、执法的基本职能,有时出现“一脚踢”的现象。
当前,“一巡多功能”综合巡查机制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城市管理的程度还不够高,社会监督的作用没有更深层、更广泛地发掘。在信息共享方面,当前的形式比较简单,以在 《富阳日报》设置“综巡在线”和富阳电视台“聚集一线”栏目为主的曝光手段频次还不够高,群众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够广,且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群众参与监督和管理的热情不足。
“一巡多功能”工作机制要与“四个平台”建设紧密联系,并充分整合相关力量充实到综合执法平台中,以综合执法平台建设为基础,作为“一巡多功能”的二级平台,开展好各项综合巡查和末端整改落实工作。一方面,将乡镇二级平台作为“一巡多功能”的末端落实,真正实现快速处置现场问题、高效督办问题解决;另一方面,将“一巡多功能”作为二级平台的有力援手,在二级平台处置问题过程中遇到执法力量不足等较大困难时,由综巡办全力配合,真正做到力量融合、工作联动,更好地服务城市、服务群众,打造大都市新型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