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郝庄镇为例谈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2018-03-23 04:02
山西建筑 2018年30期
关键词:文化区文物古迹文化遗产

靳 波

(1.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2.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保护和建设好历史文化名城,对于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历史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旅游事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既要保护、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传统,又要考虑如何有利于逐步实现城市的现代化,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力求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太原市郝庄镇为例,分析其现状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1 现状情况

郝庄镇处在太原市迎泽区的中东部,隶属于迎泽区。行政范围东起罕山主峰,西至建设南路;北起占道村,南到枣园村,南北长约9 km,东西宽约17 km,总面积约88 km2。其东部隔罕山与晋中市寿阳、榆次区相望,南与小店区相接,西部与迎泽老城区交错相连,北部与杏花岭区毗邻,是太原市的商贸重镇,迎泽区城乡统筹的主要载体。

郝庄镇域内历史文物众多,文化资源丰富;省城标志之一的永祚寺双塔不仅已列入国家级文保单位,更是作为市标存在的城市重点文化景观资源;白云寺,比永祚寺更加古老的文化传承,有着坚实的宗教资源,更因为与唐代名相狄仁杰的历史渊源而承载了丰富的传奇人物资源;双塔烈士陵园祭奠着山西省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先烈,红色文化教育资源丰厚。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芳林寺,有慈云寺、云峰寺、佰灵寺、朝阳洞、白云寺等古庙建筑。新沟、店坡的刘家大院、荣家大院也具有开发价值,历史上北齐墓藏、宋代的孟家井瓷窑遗址等也在域内。郝庄本身还是“郝”姓发源地。

2 广博深厚文物古迹

郝庄镇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上迄南、北朝时代,下至明清时期及近代,文化史迹覆盖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其文物古迹的总体特征有以下几点。

2.1 数量多,类型广

迄今为止,在郝庄镇域88 km2范围内,11处国家级、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单位21处,其类别涵盖古墓葬、古建筑、石刻、古遗址等,囊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不可移动文物的大部分类型。

2.2 时间跨度大,脉落清晰

从南北朝、明、清,再到民国时期、解放前夕,都有代表性的遗迹保留至今。

2.3 特色鲜明,价值突出

现存文物古迹都具有典型的历史特征和强烈的地域特色,其科学、文化和美学价值非常突出。

3 传统习俗、民俗风情丰富多彩

郝庄镇在工艺特产、民间文化、传统习俗都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

3.1 传统产业

郝庄镇的孟家井绞胎瓷制作技艺、琉璃烧制技艺被列入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孟家井绞胎瓷制作技艺,从明代便失传,已经接近400余年,2015年在孟家井成立了绞胎瓷传习所,逐步恢复了失传已久的绞胎瓷烧制技艺。“苏氏琉璃”是山西琉璃的代表,北京故宫翻修时,就发现过背后写有“马庄山头苏氏”的琉璃瓦。

3.2 民间艺术

高跷是一种流行于郝庄、太原乃至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每逢春节、元宵节,郝庄群众就兴高彩烈地上街表演,以此表现出吉祥欢乐的气氛。

4 存在问题

4.1 资金保障不足,文化遗产保护难以为继

多年来由于缺乏应有的资金投入用于基础设施的改造及修缮,道路狭窄拥挤,市政设施配套不足,文物景点环境质量较差,旅游环境恶劣等问题。文物古迹和典型民居建筑年久失修,自然风化破坏严重。

4.2 文化遗产的利用、展示和宣传不够,对旅游产业支撑不足

对古建筑、古遗址的利用、展示和宣传不够,文物古迹难以发挥其在现代社会里应有的展示作用,导致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鲜为人知。地下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挖掘利用的缺陷尤为明显。

4.3 文化遗产丰富并存,保护体系框架和保障机制尚待完善

郝庄镇现存大量珍贵的历史遗存,这从客观上要求构建一个多层次的整体体系和框架以及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相应的管理机制作为有力保障。

5 保护原则

1)坚持全面保护的原则。全面保护郝庄镇镇域范围内的文物古迹、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等元素在内的统一整体。2)坚持重点保护与系统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以重点区域为核心,构建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打造特色文化区。3)坚持新老建筑相协调原则。文物古迹是反映郝庄镇历史文化价值的核心所在,新建筑物要从建筑形制、风貌、高度、体量、色彩、形式等方面与文物相协调,以保持文化得以延续和继承。4)坚持保护与发展互促原则。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传统建筑遗产不受破坏。但保护并不是静止不动地保护,健康适度的旅游开发,在展示文物文化的同时,还对整个郝庄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6 历史文化资源及重要文物古迹的展示利用

郝庄镇历史文物众多,且品种丰富,组合度好,优化度佳,既有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基地,又有秀美的自然景观、众多的名胜古迹。区域休闲度假、旅游观光,而且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及社会文化特色。文化展示等资源的整合开发前景甚好。传统文化方面,由于受到新文化、新生活的冲击,在逐步地遗忘。在这种形势下,传统文化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显得尤为迫切。把那些已经或行将消失的文化内容,抢救、挖掘出来,并通过各种手段加以保护,供人们参观、研究之用。对现在仍活跃在生活各方面的传统文化内容,在保护的同时,引入经营理念,增加效益,为当代生活服务。充分认识和利用文物古迹的载体作用,赋新光大,延续文脉。

1)风俗民情。依托保留的民居点,利用旅游为主线,构架民风民俗博物和展示体系。

2)传统饮食。结合传统饮食,新建特色小吃街,注重软、硬质环境的建设,开辟停车场,修建周边道路,成为反映地方饮食文化的窗口。

3)民间工艺。选择胎瓷制作技艺、琉璃烧制技艺等作为保护对象,建设小型作坊,让游客参与其制作,形成一种游客与商家的互动局面。

4)弘扬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牢记对人类历史和发展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弘扬民族精神。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人物可结合文庙等类型博物馆展示其作品和成就。乡贤、民间匠人等通过实物、碑记等表述其主要功绩。

5)文物古迹资源整合。总体布局分为三大主题文化区:低碳山水生态文化区、爱国主义红色文化区、高效观光农业文化区。

a.自然山水生态文化区:镇域东端是太行山纵深所在,森林密集,环境优良,以自然山水风景为主题,结合李氏宅院、王氏宅院等大院文化,发展复合型郊野森林公园以及高山休闲农业等产业。b.爱国主义之红色文化区:以双塔烈士陵园、太原司令部前线遗址等为主线,把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建立起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c.高效农业观光游文化区:以孟家井磁窑、伯灵庙遗址等人文资源优势为主,结合各村特色,植入多样化休闲业态,重点发展以采摘体验、绿色旅游等形式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及休闲旅游业。

6)开发途径。

a.显性文化展示与开发:文物建筑修复与美化:通过文物古迹的保护、修复、美化,开发文化体验、文化观光产品。空间线路优化:优化重要景点之间的游线联系,使之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

b.隐形文化展示开发:文化展示:创新表现手法,设计带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建立博物馆等,将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物质化。氛围营造:文化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其形成的氛围,即所谓的文化场。着力对特色服务、服务人员、场景、设施、旅游者与景区互动这几方面重点的打造,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活化表现:活化主要采取民俗展演和节庆庙会两种手段。应鼓励当地开展以民俗表演为主的活动。

7 结语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彰显城市个性的珍贵资源,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本文通过以太原市郝庄镇为例,把那些已经或行将消失的文化内容,抢救、挖掘出来,并通过各种手段加以保护,供人们参观、研究之用。对现在仍活跃在生活各方面的传统文化内容,在保护的同时,引入经营理念,增加效益,为当代生活服务。充分认识和利用文物古迹的载体作用,赋新光大,延续文脉。

猜你喜欢
文化区文物古迹文化遗产
文物古迹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泉州市鲤城区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策略
文物古迹保护与旅游开发探析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东汉洛阳城南:中国古代第一个都城文化区的形成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两湖文学:作为整体感觉文化区
东汉时期汝南文化区形成原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