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秉 文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川西林盘”是成都平原上存在了几千年的田园综合体,农村院落与周边高大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农村居住环境形态。随着成都的城市化发展,我们引以为豪的“田园综合体”正面临诸多威胁。成都郊区的林盘正在逐渐减少,生态环境越来越差,乡村空心化越来越严重,部分地区早已失去了原有川西林盘的味道。
“院落空间”作为川西林盘中最具代表性的生产生活空间,是农民劳作和交流的空间,是一个村落的灵魂所在。院落空间中的“院”,《广雅》中说:“院,垣也”。《增韵》中说:“有垣墙者日院”。《辞源》中说:“院者,周垣也”。在这里作者理解“院落空间”就是用墙垣围合的堂下空间,是凭借其他构筑形式围合而形成的一处对外封闭,对内开敞自成天地的空间模式。对成都平原农村的研究中,作者也将房屋前后的晾晒空地纳入院落空间中,当地人称之为“院坝”,从而更加全面的阐释川西林盘地区农村院落的布局特点。在生态的理念下对农村院落进行功能适用性的剖析,合理的布局农村院落的空间,提高农村院落的空间利用率并增强其空间舒适性。
成都平原农村院落的形成与传统农耕文明和小农经济密切相关。为方便耕种,农民将房屋建在离耕地最近的地方,于是形成了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以及村落与田地相连的格局。
作为五大粮食产区之一的成都平原,在以农业经济为主要经济产业的时期,农村房屋前形成了大型院落空间,称之为“院坝”。院坝的主要功能是晾晒谷物,其次是家中有大小事时摆设宴席的地方,院坝空间大小及形状会根据其房屋所处位置而有所不同,但为了方便晾晒谷物,院坝基本为方形且邻近田地。
在成都平原的农村,其院落的布局受太阳运行轨迹影响较小,外围耕地则是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对于紧邻耕地的房屋,其院坝空间是开敞型的;但在村落内部的房屋,其院坝空间则是封闭型的。在没有大海的内陆平原城市,村民们更喜爱面向广阔的稻田,感受风吹麦浪。
对于川西民居内部的院落空间,“天井”是其特有的存在。通风天井通常布置在院内或屋后,形成良好的“穿堂风”,并用檐廊或柱廊来联系各个房间,灵巧地组成街坊。天井底部布置有暗沟将积水排走,呈现出“雨过坝干”的景象。天井由于其空间尺度,形成其独有的精神场所,是农村人最喜爱呆的地方之一。
成都市目前正以“摊大饼”的形式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周边农村被规划到城镇中去。农耕文明已经慢慢的在成都这座现代化都市消失,直至殆尽。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坝坝宴”这种请客方式逐渐被农民舍弃,“农家乐”在成都近郊逐步流行起来。近郊的主要劳动力基本在城里从事劳作,不再从事经济回报过低的农业劳作,大量的田地逐渐被空置起来,“院坝”这种大空间院落正逐步被闲置。由于良好的地理位置,村民将自己的自留地出租给承包田地的商人,增加其收入。商人们通过短期租用的方式,进行园艺培育或大棚果蔬等高产值经济作物的劳作,同时又省却了大量的运输成本。这种双边盈利的租用模式,迅速在成都郊区的田地开展起来,进而形成季节性的“采摘节”活动。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成都市独创的“小组微生”规划理念在其远郊的新农村得以实现,并逐步趋于成熟。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受到成都市城区居民的喜爱,并逐渐成为他们周末出游的首选之地。
“天府良仓”田园综合体项目使得崇州10万亩高标准良田得以落成,是现代化农业的初始。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农民收入的多元化,都印证了成都的农村正变得越来越现代化。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农村居民也渐渐放弃了大而简的院落空间,小而精致的院落空间正逐渐受到居民们的喜爱。在走访的新农村中,村民们大多都保留着种菜的习惯,这是一种闲暇时的爱好,也是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精神寄托。
在交流空间中,他们偏爱于大门前后的一片区域空间。在成都平原农村,大多数老年人都有着“守家”的心理,他们习惯于坐在家门口拉家常、闭目养神或者打麻将。这种在家门口活动的生活方式,反映出的则是积极寻求交流的心态。
在成都市的新农村中,居民们会在自家房屋周围空地上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菜园子,房前屋后也会种植花或果树,没有土地也会摆放许多植物盆栽。由于前院空间极小,挨着田地的居民,会尽可能的开拓出后院,作为休憩和私密性的交流场所。
在建设好的新农村中,也出现了村民不适用的问题。村民之间的交流本应该是随机的,不论是在道路、田间或者林盘中碰到熟人,都会停下来拉拉家常。房屋之间规划的间距过远、道路过宽和前院空间过小,都使得村民之间本应该随机的交流方式受到阻碍。
对于农村“院落空间”的尺度和布局,作者分为前院、后院以及中庭三部分进行阐述。结合成都平原村民们现有的生活习惯、村民生活在新农村中不合理之处以及农村原有院落的空间布局,来归纳出新农村建设应当有的院落空间尺度与布局。
在前院空间中,农村的院坝空间尺度应当减小,尺寸为两张圆形餐桌的布局,保证能形成家庭的聚会空间。前院空间应结合花草和果树,形成鸟语花香的前院空间,用地宽裕时可采用游园式的行走路线步入房屋,形成曲径通幽的仪式感。
在后院空间中,私密性和静谧感兼容。后院的形状布局应当结合菜园子位置,其尺度不宜过大,这种结合的方式会将村民的休闲和劳作联系的更加紧密。
在中庭空间中,“通风天井”这一川西民居特色应当保留,无论是它空间的实用性还是空间的精神性,都经历过千年的检验。由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正逐渐流行起来,将院子藏于建筑内的内向型建筑也逐渐受到居民的喜爱,中庭空间的尺度将被扩大,并且将更加精致实用。在未来,这个空间的性质将在精神上大于其实用性。
在探访过成都市的安龙村、高院村、香林村等近期建设的新农村后,作者感受到村落面貌得到很大的改善。干净宽敞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植被及川西风格的民居等,都让农民真真切切感受到生活环境的改善。
同时,新农村在接受村民的检验中,也发现了对院落空间的忽视和不合理的空间尺度等问题,使得村民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封闭。建筑师和规划师应深入了解农民的生活方式,把控住大的规划布局,将房前屋后的空间留给他们去创造,因为只有他们自己才更了解他们的需要。
对于“院落空间”的尺度,本文只简要阐述了规划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具体实施的尺寸需要根据当地用地情况和家庭成员人数而定;对于院落的布局,则大部分取决于家庭成员的性格与爱好。总之,川西林盘的农村院落正从大而空演变为小而精的空间形态,其院落的构成要素也将变得越来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