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娜,王亚丽
(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陕西 宝鸡 721001)
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是一种以口眼歪斜、额纹变浅、眼睑闭合不全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内科多发病、常见病。若面瘫病情复杂,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经3个月以上治疗仍不能恢复的则称为顽固性面瘫。顽固性面瘫不仅对患者的咀嚼功能和外貌形象产生极大影响,亦给他们带来程度不一的消极心理,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现阶段西医学对于顽固性面瘫多采用脑神经营养剂、抗病毒、激素、B族维生素等药物配合理疗、按摩治疗,但存在疗效差、症状改善不明显、用时长等问题[1]。中医学认为,顽固性面瘫多为气虚血瘀型,其基本病机以正气亏虚为本,脉络瘀阻为标,治宜扶正祛邪、益气化瘀[2]。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观察了点刺放血配合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上述时期我院收治的10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均符合《神经病学》[3]中关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相关诊断标准及《实用中医内科学》[4]中关于气虚血瘀型的诊断标准;均为单侧发病,病程在2个月以上,患侧功能Ⅲ~Ⅴ级;年龄18~65岁;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先天血管畸形、脑部外伤、周围神经病变等原因所致面瘫者;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出血倾向及精神疾者;不能耐受针刺者;过敏体质者;已经用过中西医疗法及其他方法治疗者;未按规定治疗,不能判断疗效及材料不全等影响治疗或安全性者;不接受针灸、中药治疗者;面部大范围外伤,具有针灸禁忌证者。113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7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联合针灸疗法治疗:甲钴胺胶囊(江苏德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78)0.5 mg口服,每天3次;维生素B1片(大同市云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523)10 mg口服,每天3次;针刺疗法:针刺患者患侧阳白、太阳、迎香、攒竹、四白、巨髎、下关、地仓、足三里、承浆、颊车和患者健侧合谷,合谷多平补平泻,足三里多用补法,其余穴位则用泻法,留针30 min,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点刺放血配合中药治疗,点刺放血:患者取坐位,在面颊部、耳垂前方约0.5寸,即与耳垂中点相平处,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如出血量太少给予拔罐,每次出血量1~2 mL,每3 d 1次,每周2次;中药组成:党参12 g、炒白术15 g、茯苓6 g、木香12 g、水蛭6 g、姜半夏12 g、陈皮15 g、僵蚕9 g、地龙12 g、炙甘草6 g,水煎取汁300 mL,150 mL/次早晚分服。2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统计治疗效果。
1.3.1临床疗效
根据《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5]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痊愈:患侧功能达I级;额纹、鼻唇沟在抬眉和示齿时双侧对称;蹙眉、闭眼时双侧对称有力;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患侧不滞留食物残渣;谈笑时无口角歪斜,表情正常。显效:患侧功能达Ⅱ级;额纹与鼻唇沟在抬眉和示齿时双侧基本对称;患眼闭合欠实;蹙眉不对称,患侧略显无力;颧肌肌力约为徒手肌力Ⅳ级;鼓腮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无食物残渣滞留;谈笑时口角略显不对称。好转:患侧功能由Ⅳ~Ⅴ级恢复至Ⅲ级。无效:患侧功能及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痊愈+显效+好转为总有效。
1.3.2中医证候积分 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的评分标准对2组主要中医症状进行评分,主要症状包括口眼歪斜、眼睑缩小、面色淡白或晦暗、身倦乏力,各项评分为0~3分,评分越高表示该中医症状越严重。
1.3.3面神经功能、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时间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多伦多面神经评分表(TFGS)[7]对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面神经功能越好得分越高;采用神经肌电图仪进行眶上神经及颏神经刺激,采用眶上神经刺激提上唇肌记录方法记录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时间。
1.3.4不良反应 统计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组治疗前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2组治疗前后TFGS评分、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时间比较 2组治疗前TFGS评分、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TFGS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时间均显著下降(P均<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组别n面色淡白或晦暗治疗前治疗后tP身倦乏力治疗前治疗后tP观察组572.49±0.150.95±0.1214.2240.0002.56±0.170.91±0.1113.3640.000对照组562.50±0.150.44±0.089.3370.0002.55±0.160.36±0.077.7600.000t0.5655.3230.4582.390P0.5740.0000.6480.020
2.4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表4 2组治疗前后TFGS评分、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时间比较
顽固性面瘫是一种面神经髓鞘脱失,轴突变性疾病,其发病与病毒感染、炎症刺激或受凉等因素相关,可导致营养神经的局部血管痉挛,面神经组织受压、缺血、缺氧、水肿,导致患者出现眼睛干涩、口眼歪斜、味觉功能减退、耳后疼痛等症状[8]。目前临床西医以恢复面神经的功能为目标,主要从营养周围神经、扩张外周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髓鞘修复及再生等方面着手进行治疗,但取得的疗效并不显著,且随着病程的延长,疗效亦随之变差,甚至遗留后遗症。而近年来中医疗法在改善面瘫的中医症候、增强疗效等方面取得了肯定的疗效[9],且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逐渐显现出独有的优势。
中医学认为面瘫隶属“口僻”“口眼歪斜”等范畴,其发病多以正气亏损为根本,在此基础上又感受风寒或风热等外来之邪,进而阻滞经络、气血,使筋肉失于荣润滋养而发病[10]。临床中,若患者素体本虚,再加上失治误治,病情延误,久病入络,患者形成气血不行、筋脉失濡的病机,使病症缠绵不愈,最终发展成顽固性面瘫[11]。因此本病治疗过程中多以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为治疗大法。笔者采用了点刺放血配合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法治疗该病,其中点刺放血疗法是采用三棱针或其他针具刺入穴位或络脉,使该部位出少量血液,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手段,具有濡润肌肉、筋脉的作用,进而达到调气理血、通筋活络的治疗目的,促进面部功能恢复。本研究所使用的中药方剂中党参具有益气健脾养胃、扶本固元的作用,在方中为君;脾喜燥恶湿,炒白术燥湿健脾,茯苓甘淡渗湿、健脾宁心,两药合用可健脾利湿益气,复脾胃运化之功,杜绝生痰之源,在方中为臣;陈皮、半夏可健脾燥湿、行气化痰,僵蚕、地龙祛风化痰,行气通络,水蛭搜风剔络,五药合用化痰通络,在方中为佐;方中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祛风化痰通络之效。此外,针刺选穴中的足三里作为胃经的下合穴,具有补虚扶正、固本培元作用;下关、巨髎、四白、颊车、地仓均为面部穴位,具有行气通络、祛风补血的功效,可促进局部经络;攒竹、迎香、鱼腰可通络化瘀,以上诸穴共奏补气通络、活血化瘀之功效。同时针药结合收效迅速,中药则径入腑脏,善于补脏通腑,疗效各有偏重,两者结合,则相得益彰。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点刺放血具有提高血清溶菌酶、调整微循环的作用,可以显著改善免疫功能、纠正机体组织血瘀状态[12-13]。本研究所使用方剂中党参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扩张周围血管作用[14];水蛭可以调整血液黏稠度,增强雪旺细胞增殖能力,加快神经血管与神经髓鞘的形成与再生,达到恢复面神经功能的目的[15]。而针灸具有改善面部神经血液循环、氧代谢的作用,可以消除神经轴突溃变产物,增强神经末梢接受新生胞质的能力[16],进而促进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TFG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瞬目反射R1波潜伏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2组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提示点刺放血配合中药结合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气虚血瘀型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中医证候,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瑜,邹伟,于学平,等. 浅谈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体会[J]. 针灸临床杂志,2013,29(5):25-27
[2] 李玲,陈前琼. 魏清琳针灸推拿治疗顽固性面瘫经验撷要[J]. 中国针灸,2013,33(1):46-48
[3] 吴江. 神经病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
[4] 黄文东,方药中,邓铁涛. 实用中医内科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423-424
[5] 杨万章,吴芳,张敏.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3(9):787-788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4-366
[7] 吴楠,刘勇,王玉新,等. 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临床应用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9,2(12):744-746
[8] 顾云俊. 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23例[J]. 医药前沿,2016,6(22):180-181
[9] 许继宗,李玉华,李月明,等. 低频声波刺激足三里穴配合毫针疗法治疗面瘫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3):3689-3690
[10] 左帮平,王兴丽,王维佳,等. 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应用分析[J]. 西部中医药,2013,26(2):100-101
[11] 李虹. 益气健脾法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44例[J]. 中医研究,2014,27(8):57-58
[12] 李宏伟,田永萍. 针刺配合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12,14(21):225-226
[13] 刘岚. 电针配合三棱针点刺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J]. 中国处方药,2016,14(10):92-93
[14] 樊长征,洪巧瑜. 党参对人体各系统作用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10):39-43
[15] 袁红霞,张莉芹,马瑾,等. 水蛭药用成分及主要药理功效研究进展[J]. 甘肃医药,2013,32(4):270-273
[16] 冷锋强,曹莲瑛,张伟,等. 针刺配合艾灸翳风穴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4,33(11):10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