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清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中医院,辽宁 大连 116041)
冠心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通常情况下,是因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者狭窄所引发的器质性病变或者心肌功能障碍,临床上也可以将其称之为缺血性心脏病[1]。这种类型的患者以胸闷痛为主要表现,会合并有心悸、乏力、头晕等症状。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与效果,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88例冠心病患者来源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以1∶1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44例,其中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龄(66.21±8.26)岁,平均病程为(0.81±8.89)年。对照组:44例,其中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67.05±8.12)岁,平均病程为(0.92±8.72)年。2组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纳入标准:知情同意者;中医主症为胸闷痛、伴心悸气短、神疲乏力、或两胁胀痛者;心功能评定为2级以上者。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医进行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辩证分型对其进行辩证治疗,具体如下。①气滞心胸型。临床症状:满闷心胸,隐痛阵作,痛无定处,两胁不舒,易怒心烦,脉弦,舌质淡红,苔薄白。治疗方法: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具体药方为:甘草(炙)10 g、柴胡10 g、枳壳(麸炒)10 g、香附15 g、川芎15 g、白芍15 g、陈皮(醋炒)10 g、炒川楝10 g、延胡索15 g。②心气不足型。临床症状:心胸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心中动悸,自汗,神疲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结代。治疗方法:采用养心汤加减治疗,具体药方为:甘草(炙)12 g、肉桂15 g、远志(炙)15 g、酸枣仁(炒)20 g、人参7.5 g、五味子10 g、柏子仁15 g、川芎15 g、当归15 g、茯苓15 g、黄芪(炙)15 g、半夏15 g、茯神15 g。③气虚血瘀型。临床症状:胸闷胸痛,胸胁胀满,神倦乏力,面色紫暗,舌质淡紫,苔薄白,脉弱而涩。治疗方法:采用益气活血汤加减治疗,具体药方为:赤芍12 g、鸡血藤15 g、当归10 g、苏木9 g、麦冬12 g、益母草30 g、党参12 g、红花12 g、参三七10 g、川芎9 g、黄芪30 g、丹参15 g、茵陈9 g。④瘀血痹阻型。临床症状:心胸疼痛剧烈,如刺如绞,心痛彻背,舌质紫暗,脉弦涩。治疗方法: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具体药方为:川芎10 g、红花10 g、生地黄9 g、牛膝15 g、赤芍15 g、当归15 g、枳壳10 g、柴胡10 g、桔梗10 g、桃仁12 g、甘草10 g、蒲黄10 g、五灵脂15 g、香橼皮10 g。⑤痰浊闭阻型。临床症状:轻微心痛,胸闷严重,气短痰多,并且伴有倦怠乏力,呕吐痰涎,恶心,肥胖体沉,大便溏,舌苔白腻,脉滑。治疗方法:采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具体药方为:半夏12 g、薤白9 g、瓜蒌实24 g、白酒适量。以上所有药方加水煎煮,取药汁给予患者分成早晚两次口服。
1.2.2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进行治疗,具体如下。①冠心病发作时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每次的用药剂量为0.3~0.6 mg,每天3~4次,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心绞痛急性发作进行有效治疗。②冠心病心肌缺血治疗:口服消心痛10~20 mg,日3次;口服维拉帕米,80~120 mg,日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日1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日1次,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 mg,日2次(有禁忌证者除外)。有高血压病及糖尿病患者,给予对症治疗。1.3 观察指标。疗效评定: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心电图相对于治疗前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患者的病情甚至加重为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心电图虽然还没有完全达到正常的水平,但是其ST段已经在0.05 mV以上,心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为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心电图达到正常的水平或者基本上已经处于正常的状态为显效。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使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将数据进行录入,然后再将数据转化为SPSS16.0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及齐性检验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18%(χ2=19.3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n(%)]
中年期与老年前期为冠心病的主要发病时期,在这段期间内,患者的气血渐虚,属于生理性肾虚状态[2]。再加上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生活完全没有秩序,饮食也极不规律,这会损伤人体的各个器官,进而加快了肾虚的改变[3]。所以冠心病的病机本质在于本虚标实,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兼顾标本[4]。我国中医将冠心病归为 “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认为该疾病的主要病机在于虚实两端,虚者气虚为本,实者痰瘀作祟为标[5]。该疾病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有虚有实或者虚实互见,治疗原则为“治标在通、治本在补”。在所采用的中医药方中党参与黄芪具有治本益气的功效,对津血运行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赤芍、桃仁、川芎、红花具有化瘀活血的功效,陈皮、瓜蒌皮、枳壳、半夏能够行气化痰,苦参能够对心律进行有效调整,葛根能够将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将冠状动脉扩张。总而言之,各种中药合用能够将患者的心肌负荷减轻,对其微循环进行有效改善,将其血黏度降低,起到有效的降血脂、活血化瘀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18%。由此可知,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真正的做到标本兼治,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1] 王胜南,陈守强.中医膏方治疗冠心病用药规律的计算机辅助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9):1092-1095.
[2] 单艳梅,周华,戎靖枫,等.冠心病病人中医体质类型特点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6):561-564.
[3] 曹馨宇,谢琪,周洪伟,等.面向中医养生的冠心病知识本体构建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4):683-687.
[4] 滕涛,王健.冠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与尿微量白蛋白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1):37-38.
[5] 吴朦,胡镜清,江丽杰,等.冠心病中医证分类及其关联理化指标的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6,18(5):776-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