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广海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总医院手术麻醉科(妇婴院区),辽宁 盘锦 124014)
产科中剖宫产手术应用广泛,一般运用硬膜外阻滞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1]。在具体的分娩麻醉处理中没有明确的定论与要求,在麻醉中需要确保产妇有更好的生命质量,同时能够减少对新生儿的影响。本文研究来自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产科患者,分析运用瑞芬太尼的麻醉镇痛效果,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研究来自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产科患者,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中,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37岁,平均为(27.4±2.1)岁;孕周最少为37周,最长为41周,平均为(39.8±0.5)周;体质量58~74 kg,平均为(65.2±2.1)kg;参照组中,年龄最小为22岁,最大为35岁,平均为(26.9±1.8)岁;孕周最少为37周,最长为41周,平均为(39.5±0.3)周;体质量55~76 kg,平均为(67.1±3.8)kg;两组患者在基本的年龄、孕周、体质量等基本情况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
1.2 方法:参照组运用氯胺酮麻醉,在术前半小时进行0.5mg氯胺酮,全麻诱导药物用量控制在1~2 mg/kg,运用3~4 mg/(kg·h)做全麻用药;研究组运用瑞芬太尼麻醉镇痛,先做吸氧,而后运用0.5 μg/kg做瑞芬太尼静脉用药,保持0.1 μg/(kg·min)的用药滴速,同时配合异丙酚静脉用药,做好呼吸机协助麻醉。术中镇痛需要将用药滴速控制在0.1 μg/(kg·min),在分娩完成后需要将瑞芬太尼用药滴速提升到1.0 μg/(kg·min),术后需要控制在0.1 μg/(kg·min)。
1.3 评估观察:观察心率、血压、出血量、疼痛评分(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清醒时间,同时观察麻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将有关数据通过SPSS17.0分析,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所示,在心率、血压、出血量、疼痛评分、清醒时间上,研究组各项指数显著少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率上,研究组为10%,显著低于参照组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情况对比(x-±s)
瑞芬太尼属于μ-阿片受体激动剂,该药物起效快速,体内清除迅速,不会产生药物蓄积[2],同时也不容易导致延迟性呼吸抑制。瑞芬太尼得到快速代谢,药效作用清除快,同时药动学不会因为肝脏问题产生影响。其在产科麻醉中较为常用,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妇在麻醉中产生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可以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但是会在胎儿体内得到快速的药物代谢,即便有新生儿呼吸抑制,其问题相对短暂,容易调整[3]。当前该麻醉用药并没有产生严重性的不良反应,然而在麻醉中也需要做好严格的监控。在不良反应中,主要是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呕吐与肌肉强直等情况,一般在降低药物输入速度或者停药可以达到不良反应的消除,一般情况下几分钟之后反应可以清除。
在剖宫产麻醉中,为了确保麻醉的安全性,一般会运用吸入麻醉维持,但是这种麻醉方式相对不理想,患者容易引发较为突出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情况,尤其是属于妊娠合并症的产妇,麻醉的风险会相对提升,麻醉容易导致心脏负荷提升,不良反应会相对突出。而瑞芬太尼应用相对安全。一般情况下会多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做麻醉,即便是存在心血管问题妊高征患者,其安全性也相对更高。
本研究中,在心率、血压、出血量、疼痛评分、清醒时间上,研究组各项指数显著少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率上,研究组为10%,显著低于参照组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情况上,麻醉的效果相对理想,手术操作相对迅速、出血量少、疼痛度低、不良反应少,产妇的个人体验更好,接受度更好。总体上来说属于临床产科麻醉用药的理想选择,具体用药配合上,还需要有产妇情况做灵活差异性处理,确保母婴双方安全。
综上所述,产科麻醉镇痛中运用瑞芬太尼可以有效的保证麻醉的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性,镇痛效果明显,术后麻醉恢复时间快,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与安全更有保障,在临床适用性更广。
[1] 董鹏.瑞芬太尼在产科手术麻醉与镇痛中应用的研究新进展[J].医学信息,2015,28(44):450.
[2] 陈金荣.瑞芬太尼在产科麻醉镇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6(1):90-90.
[3] 谢延红.瑞芬太尼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8(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