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胶州市着眼于为广大农户提供有效的生产性服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协会产业引领、公司技术支撑、经营主体承载,初步建立了“运行有平台、管理有制度、实施有规程、成效有评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工作机制,使全市15万多农户享受到政府提供的生产性服务,为促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和服务保障。
根据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和生产需求,立足当地实际,及时调整完善农业生产服务工作规划,结合全市种植业结构,建立各类服务组织,实现主要农作物全覆盖。先后成立了农业植保协会、农业机械协会、马铃薯产业协会、胶州大白菜协会等专业协会,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之际,成立了“中共胶州市马铃薯产业联合党委”,揭开了“党建带产业,产业促党建”的新篇章;在国内率先制订实施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社会化服务管理规程》《保护性耕作社会化服务管理规程》《胶州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胶州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等。目前全市共有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6个,能开展统防统治工作的合作社1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215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162家,适度规模经营化率达58.2%。
1.积极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胶州市农业植保协会认真实施低毒低残留农药补助和高毒农药储备项目,全市累计补贴防治面积2万多公顷,涉及用户8158户,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使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使用比例不断提高。
2.全面开展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2017年小麦条锈病发生严重,按照“一喷三防”技术标准,对全市2.9万公顷小麦实施全覆盖式统防统治,在小麦重大病虫害得到全面控制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小麦产量,单位面积均增幅3.8%。
3.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列为2017年市政府实事项目,市财政安排资金115万元,吸引社会资金200多万元,为大沽河沿岸蔬菜示范区安装了吸入式杀虫灯,配备先进的植保机械、绿色防控物资;在里岔、洋河、胶西、铺集四个农业大镇建立了绿色防控示范区,示范面积3000公顷,为降低胶州市农业面源污染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4.积极开展农业节水节肥服务工作。近年来,胶州市政府持续开展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代表的农业节水节肥服务工作,先后通过农业、水利等惠农项目扶持推广面积约3000公顷。实施过程中,以胶州市农业局为项目主体,以青岛新兴发农资公司、生之道农业科技公司、青岛海澳特能源科技公司等为技术支撑,以69家家庭农场、37家农民合作社为承载主体,共计投入财政资金1100多万元,带动农业企业、经营主体投资900多万元,推广应用马铃薯、蔬菜、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1800公顷,为实现全市化肥用量零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5.积极开展农机作业服务工作。胶州市农业机械协会拥有54家成员单位,协会紧紧围绕农业生产,以农机化转型升级为抓手,以农机化“四个推进”为发展路径,积极推进全市农机化发展。通过落实购机补贴政策、打造“信息三夏”“质量三夏”“绿色三夏”“安全三夏”“暖心三夏”、开展“爱心机收”活动、探索合作社“土地托管”农机服务新模式等,全市农机装备水平以及农机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1.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流转服务。2014年,在山东省率先建立“市、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成立了胶州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12个镇级分中心、811个村庄信息点。完成土地流转交易1566宗,林权交易123宗,实物资产交易557宗,合同交易金额3亿多元,实现村级增收6000多万元,村集体资产平均增值率达到10%以上。整个交易过程,不收取农民群众、农村集体和农业经营主体任何费用。对于流转出的土地,探索实施了“两肩挑”模式、土地入股模式、服务托管模式、合作联社模式、土地流转模式、技术服务带动模式、“托儿所”模式等“七种模式”,为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2.大力开展优势特色产业提升服务。近三年来,依托胶州市大白菜协会,全面推进和实施胶州大白菜产业标准化生产普及、规范化质量控制、龙头企业培植、销售市场拓展、金融保险支撑、信息平台建设、品牌文化弘扬等七大工程,使胶州大白菜质量、品牌、市场占有量齐步提升。先后取得中国原产地证明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地理标志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连续5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16年被评为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经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评估,胶州大白菜品牌价值达到7.2亿元。依托胶州市马铃薯产业协会,利用市财政扶持资金370万元,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社会投资2300多万元,通过改进设施、改良品种、提升技术、宣传培训、完善储运能力、建设种薯脱毒繁育中心等措施,实现马铃薯产业年增值7500万元以上。
3.着力打造农业品牌。在大白菜、马铃薯行业协会会员中率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自律意识提高行动”,带动全市涉农生产经营主体牢固树立“质量为先”的理念,使当地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制订了《胶州市农产品品牌发展意见》,创新“政府引导、协会组织、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的产业整合运行机制,从2017年开始到2020年,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200万元,重点培育10个具有明显地区特色和广泛市场知名度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力鼓励“三品一标”认证,已完成了大白菜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申报、1家绿色食品认证、40家无公害申报的初审。实行“AAAAA级安全放心农产品基地”管理制度,对基地进行动态管理、开放式评选,并按年度考评,建立退出机制,全市各级农业项目、扶持政策优先考虑入选基地。以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为抓手,建设了以九顶莲花山、绿村合作社、佳华园艺、鑫邦蓝莓、玉皇庙赏花会等现代农业休闲园区,培育全国美丽休闲乡村一个,青岛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4处。
4.抓好金融惠农服务创新。出台了《胶州市财政资金账户托管贷款工作方案》,农商银行发放财政直补资金账户质押贷款140万元,实现山东省财政直补资金账户质押贷款零的突破。在市级金融服务平台和镇级金融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建设片区级金融服务站和村(社区)级服务点,直接在村头为村民提供保险政策、产品宣导和理赔服务工作,实现保险便民服务零距离。积极开展胶州大白菜、马铃薯、黑木耳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工作,所有试点的价格指数保险均实行财政补贴80%的政策,2016年大白菜价格指数保险试点133公顷,总补贴额度32万元;连续两年试点马铃薯价格指数保险共1467公顷,总计赔付600万元。2017年6月,青岛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与青岛市农商银行合作,通过“银行+政策性担保”模式,为胶州市种植大户范立刚发放了60万元贷款资金,实现了青岛市首笔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贷款业务的正式落地。 (胶州市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