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芙蓉
摘要:自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从法律上确定了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我国高职教育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繁荣的背后却面临诸多问题。如:社会认同度不高,办学定位不准,就业竞争力弱等。本文在剖析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找出问题的关键,探究高职教育发展的途径及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发展困境;对策
尽管国家一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将高职教育明确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职业教育其实一直不被外界看好,就社会而言,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属于次等教育;就家长学生而言,高职教育是他们无奈的选择;就用人单位而言,高职毕业生综合能力差,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总之,高职教育在现实中的遭遇比较尴尬,虽然表面上得到大家认可,但实际运作中却困境凸显。
一、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
首先,我国的高职院校的设置结构不甚合理,自成体系和重复办学的现象尤为突出,就业前景乐观的热门专业,如电子、计算机、医药卫生等专业,各院校不顾办学条件是否允许,不顾师资力量是否充足,争相办学、广开专业,脱离社会生产实际,导致最终的结果是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其次,由于连年的扩招政策,高职院校的生源状况令人堪忧。高职院校的生源多来自于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较差,自控力缺乏的一群学生,当然其中也不乏热爱学习和钻研技能的学生,因高考的失误而被普通教育筛选淘汰下来,从而流入了高职教育的大河。另外,目前的高职教育生源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即所谓的三校生源。三校生招生门槛极低,只需通过报名入学,甚至不经考查,只要交得起学费,可谓来者不拒。因而,这部分生源的质量可想而知,由于生源渠道的复杂性,给我们的职业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再次,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业市场随着大批高学历人才的涌入,“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企业用人过多地考虑学历因素,基本上本科以下不予考虑,使得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另外,生源质量的下降以及教学质量低下,致使毕业生无法达到企业生产需要,往往需要企业的二次培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由此,企业更加不看好高职毕业生。加之,各地院校凭靠主观意愿办学,不能准确有效地做好市场定位,按需培养技术型人才,学生就业后职业稳定性较差,而学生本身也不看好自己的就业前景,表现出消极、悲观的态度,从而更加不利于就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二、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认可度较低。
职业教育相较于普通高等教育,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仍然较低,尽管国家把高职教育定位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但实际上人们认为职业教育的水平较差,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都不足以满足社会需要。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办学结构的不合理,热门专业、新兴专业的师资力量就略显不足,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也明显不达标,无法满足当前教育的需求,直接影响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及其发展。
(三)人才培养偏离既定目标。
高职业教育初衷是以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为目标的教育类型。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各高职院校依然较重视理论水平的提高,技能方面的培养较为滞后,导致高职毕业生走上社会便出现理论水平与本科生相比有差距,原属于他们的优势--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也不像人们所期待的,即无论是理论知识或是实践能力都没有达到预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另外,一直强调的校企合作也只流于形式,真正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出来的专门人才少之又少。
三、探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途径
(一)转变观念、准备定位。
要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与学科型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模式、手段、途径、方法以及目的等诸多方面的确存在着巨大差异,但二者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育人角色,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责任。从客观上讲,以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育与以文化学习和理论研究为代表的学科型普通高等教育,应该仅仅是教育类型上的区别,而不应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事实则不然。另外,各高校切不可为了某些利益而违背原则,违背高职教育的初衷,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不盲目跟风,不趋从利益,准备定位自己。
(二)强化师资、重视实践。
为了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高职教育自身要不断提高社会竞争力,要明确自己的社会定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及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供社会所需。另外,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优势,能够真正做到提高学生技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高职教育注重专业性、实用性、实效性等特点。走校企合作道路是优选路径。当前社会竞争激烈,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抓好教育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學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应做到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高职教育行业的发展提供契机。
四、结语
纵观我国的高职教育体系,虽然存在着一些弊端,但各高职院校都在全方位强化素质教育,一方面为了构筑新世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蓝图,提高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也为应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出的高要求。因此,高职教育应根据高职培养目标要求来建立新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学生相关能力培养体系,加强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培养,促使高职教育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英杰. 试谈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 比较教育研究. 2001,(3)
[2] 管西.新的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2002
[3] 姜军.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构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