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紫燕 韩栋霞 陈雪燕 赵珈樱
摘要: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社会政治经济不断发展,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随着基层社区群众的利益观念、价值观念在各种利益冲击下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多种社会需求与矛盾由此产生,原有的社区协商治理方法也已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需要,群众呼吁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执政的开放性、包容性与创造性,不断实现执政的现代化,以此推进基层民主治理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基层民主;社会治理;党建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和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在基层治理过程中,党仍然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党积极主动地参与基层治理,不仅有利于解决基层治理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也有利于提升党的形象、增强党的威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浙江省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在城镇化、信息技术革新、交通技术改善等发展过程中,人口组成趋向多元,人口的方向性流动显著,不同人口在聚居的时候形成了不同形态、性质的基层社区,即行政上的区域划分形成了多村组合这一现状,组合型村镇需要新的治理方式;同时城镇化形成了新的社区,新型社区也需要新的治理制度。在这一大背景下,基层冲突不断增多,群众纠纷不断增长,基层乱象时有出现;新型农村、新型社区的构建以及和谐邻里关系建设同样迫在眉睫。顺应现实需要,浙江省余杭区自2016年8月成为第1批15家创建“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单位之一以来,学习党的重要会议精神,不断探索创新基层治理的途径与方式,并在该地基层党委的领导下确立了“完善基层协商、增强社区自治功能”以优化社区民主治理模式的目标,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由此,确定了塘栖镇的塘栖村、丁河村、径山镇的两个村、良渚的两个社区等4家开展试点示范工作,直至现在,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余杭区作为浙江省示范区,进行“党建+”基层民主治理的创新模式,挖掘社区民主协商议事的创新特色,探寻规范社区民主协商议事的运作机制。
在实践过程中,实验区建立了一套符合本村实际的“党建+”基层治理的新体系。如径山村创建了“党建+”模式,立足于本村实际,将党建工作与村务工作、村民需求等相统一,严格实行依法建制、以制治村,发挥村干部的带头作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民主治理的积极性,通过完善协商机制来解决难点和热点问题。小古城村依托“五化”抓党建,夯实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紧扣“五民”促发展,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通过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民主协商,全村生态环境进一步美化,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社会民生福祉进一步深化,村风民风越来越好。径山村的特色做法也为其他纯农村地区的基层治理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参考范本。
径山创造性地开展了选好红色“领头雁”、实施“青雁成长计划”、设立红色“奖励金”等党建工作,打破地域、职业等限制,提升村干部抱枕水平,促进人员队伍多层、工作高效。此外,径山村大力推行将支部建在合作社上,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形成“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致富联合体,不断增进百姓的福祉和提升满足感。如由于此林区作业道路差,毛竹都是靠人工托运,成本很大。而村民要求建设林道的呼声非常强烈。村里也积极的进行申报项目,但是每次都因为涉及赔偿、土地等等问题没有能够实施下去。自从启用共同治理模式,村民在党组织的科学引导下,积极参与决策中去,共商对策,使得原来预算需要300余万元的林道,只花了53万元就完成建设。
我国日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的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青山”,径山村充分秉持建设美丽生态的理念,针对村民普遍缺乏生态保护意识,以及没有完善的政策和措施做好林区树木、植被等保护,在林区乱砍滥伐获取经济利益以及用于家庭焚烧,而导致山体破坏;随意在林区使用柴甘膦、草甘膦等农药也污染了水源,影响村民饮水健康等现象,从2000年开始对全村范围内的山林实行封山育林,部分通过返租倒包。除此之外,该村党委还对分到荒山承包地的村民给以50元/亩的补贴,以激励村民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并且在该地党组织的积极倡导下,径山村每年拿出近10万元专用款项,作为村民燃气补助和公益林保护补助款,逐步培养村民的保护意识,从而减少对山林的砍伐,到达爱护环境的目的。
此外,径山村实施多项惠民工程,设有一门式服务大厅、卫生服务站、计生服务室等。在基层协商方面,径山村实施参与式治理,顺利召开民主听证会和议事会,为决策的成功制定与有效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使得民主协商充分实现了听民意和惠民生,有利于营造和谐进步的乡村风貌,积极打造“和谐径山”。径山村因地制宜将“党建+”贯彻到建设的方方面面,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文化、民生等的发展,形成富有特色的“党建+”模式,为其他纯农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余杭区党政干部也愈加重视其精神需求。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提高群众收入水平的同时,通过建设文化礼堂和道德讲堂、继承并发展当地优良文化传统、开展文艺汇演、改善村容村貌等措施,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持优美的生活环境,营造文明、欢乐、祥和的新农村氛围,为进一步建設“美丽乡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基层治理都会有不同的措施。在城镇化和党的执政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完善基层民主协商体制机制顺乎历史潮流。人民群众以规范化的方式参与到决策、管理和监督中,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态势,但党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作用是无法忽视的。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基层治理的工作,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如今的“党建+”基层治理模式就是在总结党的领导经验、迎合时代需求提出的一种创新治理模式,这种新模式融合实事求是、稳中求进、创新等精神,具有强大生命力与广阔的前景。我们也坚信,“党建+”基层治理这一模式,随着协商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将会呈星火燎原之势推广到全国。
参考文献:
[1]赵定东,龚上华,张孝廷,赵光勇.农村社区“上下联动”协同治理的机理与效用——基于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的调查[J].观察与思考,2017(05):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