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纪70年代初,合作学习开始在美国出现。本文以国内外合作学习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了英语专业口语课堂中合作学习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作者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合作学习在英语专业口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够提高英语专业口语课堂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也希望可以为英语专业学生提供有效的英语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合作学习;口语课堂;应用
一、引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英语作为国际语言已成为我们了解世界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是否能够用英语与外界保持良好的交流非常重要。近年来,英语听说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口语教学在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也变得越来越多重要。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组织高校的课堂口语教学仍是值得英语教师探索和实践的一个命题。因此,将合作学习引入大学课堂,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让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同时,学会相互合作和交流十分重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合作学习理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通过研究找出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论文的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主要介绍合作学习的定义、基本要素、以及国内外学者对合作学习的研究。第三章是研究设计,主要包括研究问题、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四章是结果分析,主要对问卷调查结果以及采访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与归纳。第五章是结论,主要包括研究发现,研究的局限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二、文献综述
在这一章中主要介绍了合作学习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合作学习的定义和基本要素。应用研究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对合作学习的研究。
(一)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具有几十年的发展和研究历史。目前,国内外教育界对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还在不断发展。学者们根据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视角,给合作学习下了不同的定义。Slavin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课堂教学技巧,即使学生能够在小组活动中根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就获得奖励或认可。我国王坦教授(2003)将合作学习定义为一种基于团体活动的基本教学方法,并以团体表现为评价标准,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氛围、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掌握社会基本技能为根本目标,是一个极具创造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尽管对于合作学习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是国内外学者揭示了许多共性的东西如:具有相同的目标定位、团体活动为主体和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等,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了解和掌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十分重要。
不同国家的合作学习研究者对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约翰逊兄弟提出的五因素理论是被大家普遍接受的,主要包括积极互动、面对面交流的驱动、个体责任,人际交往能力和小组自我评估。为了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这些要素必须在小组学习场景中被系统地组合。
(二)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
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合作学习都进行了研究,下面将分别对国外和国内的研究进行研究讨论。
1.国外研究。
早在1世纪,学生可以在互教互学中受益就被古罗马昆体良学派指出。在18世纪初,英国牧师Bell和Lancaster在英国广泛使用合作性学习小组,并将这一想法傳播到美国。这种想法引入到美国之后,受到了Park、Dewey等教育学家的推崇并被广泛使用,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了合作学习研究热潮。
迄今为止,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已遍布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外学者针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合作学习方法,如莱斯文等人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开发的学生分组学习、约翰逊兄弟等人在明尼苏达大学开发的共同学习法和合作性冲突法、加尼福利亚大学的阿朗逊开发的切块拼接法、卡甘提出的结构法和社会学家柯恩创设的综合教学法等(盛立群,2006).
基于以上对国外合作学习研究的回顾,不难看出国外学术界对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但由于国家不同的因素,所以有很多不同的实际效果。学者们提出的观点也表明了百花齐放的特点,然而学者之间既存在着差异又有共同点,在求同存异中各有侧重点和特点。
2.国内研究。
在中国古代,合作学习的想法就已经产生。我国对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许多学者,如王坦、盛利群等首先翻译介绍了国外合作学习理论及相关研究成果。然后,根据中国国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讨论合作学习的价值和应用问题。例如,山东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坦主持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始于1993年,实验单位涉及9个省市的100多所学校,时间跨度约6年。这项研究在理论上,提出了合作教学的性质、原则、模式、策略和理念体系。在实践效果方面,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得到有效改善,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竞争与合作意识,促进了学生认知和非认知方面的发展。
国内目前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以及对合作学习与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都存在着有待改善之处,比如,研究者对于合作学习概念的理解不够准确,对合作学习实质的研究不够深入,对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有待学术争鸣等。
三、研究设计
为了进一步研究合作学习在英语专业口语课堂上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两个研究问题,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来实施此次研究。
(一)研究问题
本文着重研究了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并且回答了以下问题:
1.在英语专业口语课堂中采用合作学习的优势有哪些?
2.如何解决在合作学习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参与者
本研究的参与者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42名学生,年级从大二分布到大四。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来实现,定性分析是通过分析采访内容来实现。通过分发问卷对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关于目前英语口语学习态度、兴趣、焦虑感、合作技能等方面进行调查,然后对问卷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此外,作者分别采访了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三和大四各一名学生,由此得到了他们关于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合作学习应用现状的理解和评价。在整个采访过程中,笔者使用录音笔记录了采访内容。为了得到准确,详细,全面的资料和结果,笔者在采访后立即对原料进行了整理并根据记录数据输出资料。
四、结果与分析
通过分发问卷对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关于目前英语口语学习态度、兴趣、焦虑感、合作技能等方面进行调查,共收回42份有效问卷,然后对问卷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此外,作者分别采访了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三和大四各一名学生,由此得到了他们关于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合作学习应用的现状的理解和评价。
(一)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作者面向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二到大四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42份。问卷是根据Bernard设计原则设计的,共有20道题,主要涉及到五个方面。其中1-3题是关于学生对目前口语课的兴趣态度;4-5题是针对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自信心;6-7题是关于学生课上焦虑感;8-11题是关于学生目前口语课学习情况;12-20题是关于合作学习的调查。问卷每题后面的五个数字分别代表不同的符合程度:5=完全符合,4=较符合,3=基本符合,2=基本不符合,1=完全不符合。问卷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要求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及真实想法填写,每一题只选一项最相近的选项。调查结果如下:
从问卷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对英语口语是否感兴趣方面,有97.62%的学生读英语口语感兴趣,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口语是比较感兴趣的。然而在第二题中关于是否喜欢目前的口语课,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对英语口语感兴趣,但是有一部分学生不喜欢目前的口语课。此外,有90.48%的学生认为目前口语课对他们提高帮助不大。主要是因为老师在课上讲解的东西太多,他们锻炼口语的机会相对较少。在口语学习自信心方面的调查中,92.86%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信心学好英语。从统计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有66.7%的学生在口语课上感到紧张,大多数学生对口语课都有强烈的焦虑感。他们害怕在口语课上表达错误,被人笑话,这部分学生占据71.43%。在合作学习创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题中,有88.1%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有利于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关于合作学习对改善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否有用,有90.48%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改善了同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合作学习,有95.2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交往能力增强了。同时,有97.62%的学生希望继续使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中看出学生对英语口语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他们认为学好口语,可以用英语很顺畅和外国人进行交流。除此之外,口语好使他们获得好工作的机会大一些。但是很多同学对目前的口语课没有太大兴趣,认为口语课对他们的口语提高没有太大帮助,主要是由于练习口语机会不太多,自己主动性较差。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口语课上很紧张,说英语害怕出错被人笑话。此外大部分學生认为合作学习对于英语口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合作学习提供了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组员之间可互相帮助,这样降低了学习者的焦虑感,各种各样的小组活动也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提高和促进合作技能水平的发展。因而绝大部分学生表达了想要继续使用合作学习方式的想法。
(二)采访的结果分析
为了了解英语专业学生关于在口语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态度,遇到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建议,作者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到问卷调查之外的相关重要信息。作者分别采访了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三和大四各一名学生。经过作者整理相关访谈录音,相关结果讨论与分析如下所述:
根据访谈,学生们已经认识到合作学习的各种好处和优点。他们承认在合作学习中自己的口语能力有所提高,学到了一些基本的社交和沟通技巧。他们认为合作学习创造了一个轻松的气氛,减少了他们的焦虑和恐惧。此外,他们的学习兴趣,动力和信心也得到加强。在合作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尽力为团体成就做出贡献,这样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多信心。除了合作学习的优点外,被采访的两名学生还指出了它的一些缺陷。例如:主题了解不够充分,话语权分配不均,外向同学比内向同学展示机会更多,还有就是活动比较混乱,时间把握不好。
总之通过访谈,我们可以看出目前英语专业的口语课堂组织形式多样,但是合作学习较少,学生对其理论了解不深入。课堂上合作小组的划分一般是按学号或者座位,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对合作学习的结果缺乏一个合理有效的评估。此外,被访学生还针对如何提高合作学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例如:任务分配存在准备时间过短的问题。建议老师可以提前一周布置任务,给小组成员时间去查询资料提前准备,以提高课堂合作效率。
五、结语
作为一种强调平等与合作为特色的活动型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正好符合当前中国的教育改革,并且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能够运用到英语专业的口语教学当中。合作学习理论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它的基本特征是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通过观察近些年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确实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和发挥了它的作用。当然,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还要经过更多的理论研究及教学实践的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指出了合作学习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对未来的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帮助。
英语专业口语课堂中采用合作学习首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其次,合作学习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习者的自主性。此外,合作学习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最后,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然而,在英语专业口语课堂中使用合作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和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根据访谈结果,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认识不足,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往往过于简单化和片面化。而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群体合作的内容选择,教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以及选择合适的合作形式。其次,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不科学,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此外,由于团队成员具有不同的个性,背景和特点,群体成员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这会影响班上正常的教学秩序。最后,缺乏有效的评估标准和方法。
通过对合作学习优势和劣势的探讨,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合作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并选好小组长。教师应该合理编排座位,以满足学习活动的需要。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课型和学习内容来选择是否运用这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结合起来组织教学。第三,加强合作小组活动的指导。教师自己本身应该对合作技巧有一个全面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积极的指导学生对这些技巧进行了解和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第四,客观公正,做好合作学习活动的评价。教师应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依据并适当地评价和激励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整个评价要客观公正。教师不仅要肯定成绩,还要指出他们的不足。
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本研究在预期内达到了一定结果,但是由于作者个人能力有限在对合作学习理论下的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了解不足,且由于本次调研的时间、对象较为局限,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深受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希望在以后的相关研究中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因本调研的时间较短,对象较少,其代表性就弱,所以希望在以后的调研中应在调研对象和调研时间上继续深入。第二,在调研工具、数据统计、分析上做到更加精明、准确。
参考文献
[1]Slavin, R.E.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and Research[M].New York: Longman, 1983.
[2]陈苏丹.合作性学习手段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 ,(5):26.
[3]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意义[J].外语教育研究,2005 ,(5):16-19.
[4]盛立群.合作学习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5]王坦.合作教学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6]周玉.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外国语学报,2010,(5):64-70.
作者简介:芦怡睿(1994-),女,漢族,河南省安阳市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英语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