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其芬
摘要:创新教育从某一角度说,应是鼓励学生发展他们有个性,有一种创新的意识,千万别把孩子们变成像一个“模子”里铸出的人。如果教育工作者让他的学生只从一条路走到北京,那么他的教学工作无疑是失败的。至少他没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的学生不懂“文章”。北京之路也是如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创新;进行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善于创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
教师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入挖掘教材的多元化解决方案。他们应该努力学习和吸收教科书,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多方面,多方向思考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营造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首先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内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创意。入情入境的教学,能吸引学生学习在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在积极性。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教学情景,在教学上做到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知心朋友、指导者、帮助者与合作者,转变为和学生共同探索的伙伴。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一课,我转变了自己的角色,与学生融为一体,将自己和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和学生一起比身高、度量身高,将所有人的身高记录起来,然后每个小组进行,看看谁最高,高多少,当时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就抓住时机,在欢快的课堂气氛中引入课文内容、讲解课文内容、练习课文内容,学生也就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接受了新知识。
二、引导探索学习,诱发创新灵感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條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三、创造性地使用情景图,模拟实际情境,增加实际体验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了书上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大嘴,做着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碰面了开始对话:大青蛙说:“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3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自豪地说:“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56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的过程。同时,老师利用学生的表演,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努力挖掘创新潜能
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就能“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才能从“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训练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努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如六年级的分数应用题:一件工作,甲单独做要20小时,乙单独做需要12小时,丙单独做需要16小时,3人合做,几小时能完成这项工作?师可让学生尝试自行解决。学生解决完后,师问:根据已知条件,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就有可能提出如下一些问题:①甲单独做,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乙单独做呢?丙单独做呢?②甲、乙合作多少小时可以做完?乙、丙合作呢?③甲单独先做了2小时,剩下的由乙、丙合做,还要几小时做完?④甲、乙合做2小时,再由丙单独做10小时,能不能做完?⑤甲、乙、丙合做5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通过这种训练,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还可以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创新教学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更需要一个过程。教学无痕,精彩无限,只要我们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及时钻研新课改纲要,使之内化成行之有效的高教学技能,正确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及时点拨,努力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就会不断得到挖掘、培养和提高。